APP下载

动物的脸

2005-04-29

大自然探索 2005年1期
关键词:杂食肉食者猎食

编译吴再丰

用眼睛看东西,用鼻子闻气味、呼吸空气,用耳朵听声音,用嘴巴吃食物、说话。而主司这些的是被保护在头盖骨里的脑。动物的头部是动物生存的中心,而脸集中于头部在最前面,是“招牌”。那么,在动物的进化史中脸到底意味着什么呢?动物的脸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我们通常使用“动物”这个词时,与动物学中所说的“动物”一词的内容并不完全一样。一般按照最狭义的含义,动物是指哺乳类。稍为扩大一些,则包括动物园里的鸟类或爬行纲、两栖类,即指的是脊椎动物。在日本东京都的多摩动物园里还有一个昆虫园,加上昆虫,这就更接近动物学的含义。再者,如果发展到水族馆,从脊椎动物的鱼类,到软体动物的乌贼、章鱼、贝类、原索类的海鞘、海参,到腔肠动物的海蛰,这又是扩大了的对动物的认识。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引起我们注目的动物大半是在“脊椎动物纲”和昆虫、甲壳类、蜈蚣等节肢动物纲。这两个纲的动物占据了地球上陆生动物的大半,其他的纲或是栖息在海洋这个限定的环境里,或是依存其他动物勉强度日。

罕见的是,软体动物的一部分乌贼、章鱼等和变形动物的一部分(涡虫)存在有发达的眼睛,但它们没有发展出清晰可辨的脸。没有发达眼睛的动物多半行动迟钝。

因此,环顾动物界,如果着眼于脸的存在,一般仅脊椎动物与节肢动物这两类在进化枝上占据较高位置的两个纲的动物有脸。所谓我们看见的动物的脸,是动物界中个别进化到进化枝顶点的两个纲。它们混杂在一起占据了陆地上几乎所有的空间,面带着形形色色的脸过着日子。

那为什么站在进化顶点的“脊椎动物纲”和“节肢动物纲”的这两个纲的动物们,其脸得到了进化发展呢?那是应对激烈变化的环境并坚强活下去的奋斗结果。与深海的特殊环境不同,身在陆地的环境动物,处处都存在压力,比如。湿度还有温度等的变化。此外,还有紫外线、病原体、猎食者这些威胁生命的东西存在。所以,陆上的动物们必须迁移到安全的地方,能敏捷地找到食物,一旦发现敌人又能迅速地躲起来或逃跑,才能生存。

因此,脸集中在身体的前面,它有利于更快地接收信息。对猎食者与被食者而言,哪怕0.1秒的反应时间也是极其宝贵的。猎食者可以抢先捕到猎物,而被食者可以提前逃跑。再者,嘴不仅是摄食的工具,而且在雄性动物之间还是争夺雌性的打斗工具一撕咬就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此外,在雌雄的交配过程中,信息的交换也是十分必要的。脸作为辅助工具就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互相凝视、窃窃私语、耳鬓厮磨。总之,如果没有脸的话,动物之间的爱抚将变得没有乐趣。

掠食者的脸与

被食者的脸

如果要对地上来回奔跑的哺乳类摄食习性作一分类的话,大体上可分为草食、肉食、杂食三类。但是从相貌上分只有两种。

第一种是肉食者的脸。为了正确确定捕捉猎物的距离,眼睛需要并排长在脸的前方。嘴裂得很大,犬齿发达。杂食动物,因为大体上是从肉食过渡而来,所以相貌照旧是肉食者的脸。

第二种是草食者的脸。因眼睛长在脸的两侧,双眼的距离宽。耳朵竖起且大,并可向任何方向活动。为了很好地咀嚼青草,下颚有很多肌肉,臼齿发达,所以多是驴脸似的长脸。

树上的脸

在哺乳类中有成功生活在树上的群体,那就是灵长类。它们吃的是树木的果实、树叶以及少量的昆虫,因此,它们的“菜单”基本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如果套用地上哺乳类的脸形,灵长类的脸整体还是圆形的。眼睛并列在前面,接近肉食者的脸。如果说肉食者脸上并列的眼睛是为了适应目测猎物距离的需要,那么栖身在树上的猿猴们的眼睛也是目测距离的需要。事实上,在树上生活难免有坠落地上的危险,因此灵长类的眼睛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功能:目侧从一个树枝跳跃到另一个树枝的距离。

鸟的脸,虫的脸

为了适应飞行,大部分鸟类对身体的大小都有限制,体重超过10千克的鸟并不多。这也使它们常被更大的哺乳类作为饵食捕猎。在空中飞行时,因可能受到猛禽类的攻击,所以全方位的戒备是必要的。因此,为了发现敌人,很多鸟的眼睛都尽量长在脸的侧面。而对猛禽类而言,因为要把握住与猎物的距离,所以眼睛偏向前面。在鸱鹗类中,它们大大的眼睛并排长在前面。

作为鸟的饲料的虫子们,大体上只有3厘米以下大小。尽管不大,但它们确实有脸。如果放大来看,无脊椎动物有出乎意料的令人感觉健壮的相貌。

猜你喜欢

杂食肉食者猎食
偏离、回归和“杂食”:潮州年轻人对传统遗产的多重取向*
选食帖
凌空猎食
“杂食”的一代
《肉食者不鄙》
我的猎食行动
浅谈日本饮食文化的特点
战略要跟老板聊
动物猎食的技巧
小型猎食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