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批示、“过问”的威力与局限

2005-04-29

民主与科学 2005年1期
关键词:我行我素政治文明南充市

朽 木

最近一期的上海《报刊文摘》头版显著位置有两篇报道,读后令人生慨。一篇题为《统计数字事关国家公信力/全国人大过问GDP“失真”》,另一篇题为《中央已作批示地方仍不知情/四川通报三起瞒报事件》”。第一文说的是,“2004年7月,中国国家统计局计算得出上半年GDP增长数据为9.3%。但国家统计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各省统计局上报的数据进行加权计算,却表明中国的GDP增长已达13.5%,相差竟达4.2个百分点。而经济总量(GDP总额)中央和地方数据亦差19.8个百分点。类似情况也发生在第三季度”。这种情况,“引起国务院高层的关注,10月份,国务院为此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国家统计局提供可供决策参考的数据,随后,10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在统计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大会上,怒斥了地方数字造假的现象”,“一场自上而下的‘统计肃查风暴就此展开”。

第二则消息说的是,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级政府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对迟报、漏报、瞒报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责任。消息还披露,南充蓬安特大沉船事故后,“省政府领导从其他渠道获知后作出批示,而南充市既没有向省政府办公厅报送文字消息,又没有电话告知情况”;南充市南部县一学校因拖欠建筑工程款被封堵,400多名学生无法入校上课,国务委员陈至立作出批示,但“在此之前,南充市政府没有任何的消息反映”。

有一点可以预测:在上级领导的批示和过问下,有关问题最终可能会获得解决。换句话说,现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实在就是一个独立王国,“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铁板一块,我行我素。你看,上头要“好”的数字了,那就可着劲地向上报,讨上头一个欢喜,而根本不去管这数字里到底有多少水分多少假,会对国家、政府的决策起到多大的干扰乃至破坏作用,会对党和政府的威信起多大的侵害作用!同样,出了坏事,先捂着盖着,一声不吭,不让上头知道,上头批示了,就处理吧,若躲过去呢,皆大喜欢,阿弥陀佛。一句话,这种欺上瞒下的作风,绝非个别,已经引起社会的一致谴责。问题是,有些地方仍然我行我素;问题总是等着上头批示了,“震怒”了,过问了,才去被动无奈地“解决”——有些地方的“解决”还很勉强。安徽前不久不是还发生过国务院工作组查毒奶粉案,“到时就办走时就完”的“故事”吗?

领导批示、过问,当然应该,也很重要,有用有效。这一点,无可厚非。就目前国情来说,这一“招”很奏效。然而,就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来说,就建设廉洁高效政府来说,就文明社会的根本要求来说,依靠领导批示才解决问题终归不是办法。说穿了,我们一定要走出人治,走向法治,靠完善健全的体制和制度来持社会的健康有序前进。比如GDP数字,为什么各地报上来的要掺水分?这样的事,还要上头“发怒”才查吗?依我看,谁虚报浮夸了,撤职查办便是,是渎职罪即由司法机关查处即可;再比如四川通报的瞒报,也一样。省委批示了,中央领导批示了,才“恍然大悟”,早干什么去了?查,查其失职渎职没有,按法律法规查处便是,依我看,恰是这个方面,我们至今仍然有若干不完善不完备的地方,有许多漏洞;或者说,有纪律有法律而届时心慈手软了,没去依法办事,否则,为什么老是出现这种上下脱节、“皮不靠肉”、离心离德、对付胡弄的事情?!

这几年,中央大力提倡建设政治文明,进行体制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这才是抓住了根本。法治社会,最终靠得住的是体制和制度。体制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有问题了,按章处理便是。《报刊文摘》同一期的这两则消息,又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这个方面的警钟。

猜你喜欢

我行我素政治文明南充市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南充市:党建引领 促进社保高质量发展
有惊无险
心灵之风
睡前帖
一位公益学人的身心观——我所认识的王名及其《我行我素》
感谢信——致南充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特性
铿锵玫瑰
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研究的力作——《中国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理论研究》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