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翼龙蛋胚胎化石
2005-04-29汪筱林周忠和
汪筱林 周忠和
[编者语]自1784年考古学家发现翼龙化石以来,有一个谜一直困惑着古生物学家:翼龙是卵生还是胎生?
2003年6月10日,国际权威杂志《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和周忠和的论文,报道了在我国著名的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的世界首枚翼龙蛋及其胚胎化石。这一重要研究成果终于使这一谜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这枚世界上首次发现、也是惟一发现包含有胚胎的翼龙蛋化石,来自于闻名于世的辽西热河生物群。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科学家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相继发现了大量保存完美的早期鸟类化石、带羽毛的恐龙化石、早期哺乳动物化石和早期被子植物化石,以及其他重要脊椎动物如两栖类、翼龙类化石等。辽西热河生物群的湖泊沉积具备了保存化石的所有优越条件,所以保存了如此丰富精美的各类化石。但是,在辽西这个著名的化石宝库中却一直没有发现诸如恐龙等爬行动物和鸟类的蛋化石。现在,翼龙胚胎化石的发现,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枚来自热河生物群的翼龙胚胎化石,距今约1.21亿年,时代为早白垩纪的中晚期。令人感兴趣的是,这枚胚胎化石的两翼展开约27厘米,比迄今发现的最小的翼手龙幼年个体还要大,显示这一翼龙长大成年后可能是一类中型至大型的翼龙,估计翼展在2米左右。更令人感兴趣的是,这枚胚胎化石骨骼完整、结构精美,显示这只翼龙即将破壳而出,走进早白垩纪的地球,飞向蓝天。
根据研究,翼龙可能具有与今天的鸟类相似的一些复杂的生理行为,在繁殖期间,很可能具有类似家庭的结构模式。它们不但以卵生的方式繁殖后代,把卵产在海滩或者湖边的泥沙中,而且可能具有类似窃蛋恐龙类和鸟类的孵化行为,以自己高于环境温度的体温来保证卵的正常孵化。
这枚翼龙胚胎化石清楚地展现了翼龙在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它保存有完整的骨架、翼膜和皮肤等,同时具有出生后幼年阶段的许多特征,如下颌骨吻端的乳突状结构,肩胛骨与乌喙骨未愈合,脊椎愈合程度差,肢骨关节端弱骨化,腕骨和趾骨弱骨化而保存不好等等,这些特征预示着这一翼龙胚胎一旦出生,不久就可能像一些早熟的鸟类一样,具备飞行和自主觅食的能力。
令人称奇的是,在这枚小小的翼龙蛋的旁边同时还保存着一块完整的狼鳍鱼化石。可以想象,距今约1.21亿年前的一天,这条鳍鱼一边摆动着它的尾巴在水中自由地游动,一边好奇地打量着身边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的东西。然而,突然喷发的火山将时间永远地“定格”在了那一瞬间:栩栩如生的鱼化石,保存完整的翼龙胚胎化石,一起记录了这一史前灾难。
辽西,这个被人们称为“中生代的庞贝城”的地方,在这里发现了大量的化石,比如保存有羽毛、皮肤印痕和胃石的鸟类和恐龙化石,胃中尚有食物残留物(如蜥蜴类和哺乳类)的恐龙化石,直接覆盖着火山灰的各种生物骨骼化石,化学元素明显异常的骨骼化石,等等。这些证据都在显示生物的非正常的集群死亡。毫无疑问火山爆发造成的环境突变如有毒气体和森林大火等,是导致生物集群快速死亡、埋葬的主要原因。
翼龙胚胎化石的发现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一点: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翼龙,与其他爬行动物和鸟类一样是卵生的而非胎生的。这对于人们深入了解翼龙这一与恐龙伴生、曾经控制中生代地球天空的空中霸主的发育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