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病原来是疑病

2005-04-29尚孝堂

家庭医药 2005年10期
关键词:器质性躯体医患

尚孝堂

《家庭医药》转来吉林一位陈姓读者的来信,陈读者在信上说,去年3月他因半夜心慌、头皮麻木到医院“抢救”,诊断为窦性心动过速。此后经常半夜心悸、惊醒,即使服用硝酸甘油也不能缓解,遂成了医院常客,连110报警台都认识他。虽先后两次到北京阜外心血管医院诊治,都没有发现器质性心脏病,只是功能性(神经性)异常。但是陈先生的病仍然频频发作,每天耳鸣、腿肚发硬,甚至想死。他不明白自己究竟得了何病,该如何治疗?

当我读到这封读者来信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位患者因躯体不适(心悸)半夜反复就医,甚至常常求助110去挂急诊,的确是件非常痛苦的事。但是,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在注意躯体疾病的同时,对心理障碍的忽略,这其中也包括了部分医务人员。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一种疑病症,在当今社会已屡见不鲜,对这种倾向急需关注和纠正!

就这位患者情况来看,初步判断可能存在躯体形式障碍,或是焦虑(惊恐)障碍伴有躯体反应(即疑病症)。其中,躯体形式障碍有多种表现,最常见最突出的是自主神经紊乱,累及心血管、呼吸和消化等系统,从而出现各种相应症状。其行为特征是: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信医生对其相关症状并无躯体疾病基础的再三解释。而在惊恐障碍发作时则多表现为:胸闷气短、心脏剧跳、头晕头痛、口干恶心、视物模糊、手足麻木、出汗震颤、肌肉紧张、胸痛窒息、怕死失控等。值得注意的是,出现这种情况时,在排除器质性的病变后,更应该及时去医院心理门诊求诊。

必须强调,这类患者都认为其“疾病”是躯体性的,一再要求诊治,常有一定程度的寻求注意(带有戏剧性)的行为。而查诊结果又常使患者失望。由于医患双方对症状理解不一或治疗无效,很容易产生医患矛盾。所以,医患双方都应该重视或正视心理问题的诊治。

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健康”定义早就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而是在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上达到完好状态。现代研究表明,在综合性医院里因躯体疾病反复就诊者中,约半数左右患有或伴有各类心理疾病或精神障碍,所以无论是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医务人员,都应该在重视躯体疾病的同时,关注心理问题,避免治标不治本。

猜你喜欢

器质性躯体医患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思考心电图之164》
现在干什么?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抑郁症与器质性疾病
搬家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