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说“不”
2005-04-29吴新华
吴新华
儿子刚学会说话的时候,除了口齿不清地喊几声“妈妈”、“爸爸”外,有一个字倒是响亮干脆斩钉截铁的——“不!”同时还会辅以摇头摆手之类强烈否定的动作。当时社会上正沸沸扬扬着一本《中国人可以说不》的书,虽然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初为人父的我,却觉得有种啼笑皆非的意趣。
儿子渐渐表现出了一些令我讶异的创造力和桀骜不驯。比如说,他对电池感兴趣,但我们要把电池装到电视遥控器里让它发挥实际作用。以后的日子,儿子就常抓住遥控器往家具上叩,往地上砸,我们起初不解其意,就采取儿童教育理论中常说的几个办法,讲道理、做示范、多夸奖或转移注意力等,然而儿子只有一个字: “不!”最后我凶相毕露,儿子则来个大力猛掼,成了!儿子抓起散落出的电池就跑了。当时他也就一岁多点。我后来琢磨这事儿好长时间,竟有点儿佩服他。
到了一岁半的时候,儿子开始注意桌上、柜上的摆设,可是总够不着,这倒让我们放了心。然而好景不长。一次,我们正在吃饭聊天,老婆一回头吓得连喊“乖乖”。只见儿子把组合柜的抽屉从底层开始一节一节拉出来,然后一层一层地踩着抽屉升高,稳稳当当地抓到了柜上的“喜之郎”。
我有时就自己劝自己,由着儿子去吧,什么人什么命,管它什么危险什么经验,想想自己,也许就是从小接受了太多的警告,承认了太多的约束,才落得今天在市场大潮中如此不济吧。我幼时好嬉水,父母怕我随便走动溺水,每次外出前都会把我抱进一只正好齐肩高的木桶里。如果当时我有我儿子这样的头脑和劲头的话,应该想得到不停地晃动木桶直至桶倒下即可自由的办法,然而我好像从没想到过,或者想到过却没力气去晃动。
因此我想,说“不”除了需要一种勇气外,更重要的是条件的具备。黄口小儿敢和我们说“不”,一是因为我们宠爱有加,总是认真地先去考虑他的需要;二是物质生活基本有保证,摔坏一个遥控器和我小时候砸破一只饭碗已不可同日而语了;三是儿子只能在非原则问题上或者只在他的原则问题上说“不”有效,诸如我们叫他吃饭,他“不”就不行;叫他洗脸洗手,他“不”也不行;叫他跌倒了自己爬起来,他“不”就不管他。
儿子说“不”其实也是有代价的。他经常跌得鼻青眼肿,做父母的看着实在是疼在心上。好在儿子似乎承认这些代价,每次挫折都没改变他的既定目标,只是促进了他在方法上的改进和研究。我想,算了,真的由他去吧,他有他的世界,我们有我们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