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独资化趋势忧喜录
2005-04-29陈鸣初
陈鸣初
危机
最新的全球FDI(外国直接投资)信心指数调查显示,中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对FDI最有吸引力的国家。然而,在外商对华投资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明显的独资化趋势:中外合资企业外商控股权明显扩大;外商独资全面超过中外合资合作;对华投资的外商纷纷将其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迁往中国。这一方面是对我国投资环境的认可,另一方面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
压制国内厂商并挤占市场份额
外商通过并购企业、抢占市场,排挤产业内的我国企业,以达到占有市场的目的。外商以并购的方式大举来华投资,导致处于困境的企业大量让渡股权,低价甚至无偿出让品牌、原材料供货渠道等无形资产,大大降低了外商投资的门槛,并在极短时间内在同行业国内其他企业面前树起了一个竞争巨人,使国内企业无法与之抗衡。
外商进入我国后,以技术、规模、资金等优势筑起较高的进入壁垒,阻止我国当地潜在的进入者,并迅速占领了我国市场。在某些行业中,外资控股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资料表明,我国的通讯器材业、洗涤用品业、饮料业等特定行业的市场已被外资控股企业的产品基本占领。近年来,外商对华投资企业国内市场份额增长很快,对国内企业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品牌流失阻碍优势企业发展
先进的发达国家往往都具有一批明牌企业,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微软,日本的索尼、松下、东芝等。正是这些名牌企业带动了其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我国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产生了许多著名品牌,但大量的国有企业为了解决资金短缺、企业效益不佳的状况纷纷与外商合资的时候,国有企业的品牌不断流失,逐步被外资品牌所替代。随着外商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发展,将使国有品牌的流失速度加快。国有品牌的逐渐流失实际上是无形资产的流失,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对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竞争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还有一点,通过以往多年的竞争,我国已经形成一批有品牌、有竞争力,同时呈现出良好成长前景的优势企业。但由于发展时间短和受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制约,这些优势企业与国际大企业的实力相比还有明显差距。随着外商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的加强,使这些正在迅速成长的优势企业面临实力更强大的外商的竞争,处境困难,其中相当一部分很可能被迫寻求外方控股性的合资,作为求生存、求发展的途径,从而打断这些优势企业向全球性大企业迈进的进程。
策略
鉴于外商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给我国带来的负效应,我们应对外商对华投资独资化趋势持审慎的态度,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政策对这种趋势加以引导,使其朝着有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
构建规范监控体系
独资形式可使外商的利益最大化,其独有的跨国内部化交易及其避开监管和控制的能力向我国提出了挑战。其中一个问题是:如何控制外商的“转移价格”来避免税收的减少。“转移价格”就是外商内部销售公司的价格,即公司一个分部向公司的另一个分部销售时使用的价格,在进行内部跨国交易时,对交易的商品和劳务等进行价格操纵,将在低税收国的分公司盈利提高,并将高税收国的盈利压低,以使外商的整体税赋减到最小。所以,必须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建立监控指标体系,包括市场占有率、品牌拥有率、技术控制率和外资控股率等来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
发挥产业政策优势并培育实力企业
随着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变化,外商越来越强烈地要求进入我国知识密集型行业尤其是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按照入世承诺,我国将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对外资开放。因此,要有效发挥我国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和调节作用,正确引导外商以合资、合作方式进入更多的具有吸引力的行业。比如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我国制定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通过制定鼓励外商投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具体政策和措施,拓宽外商对华投资的领域,外商对华投资的独资化趋势会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样的经验值得其它产业借鉴。
外商对华投资独资化是一种整体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外商不再需要中国企业做伙伴,而是意味着外商将按照自己的意志来选择中国企业作为其合资伙伴,并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来与中国企业建立“非束缚性”的伙伴关系。在外商独资化的趋势下,仍有很多外资愿意与中国伙伴合作,关键是中方伙伴的条件。比如要懂得国外企业的管理和文化,善于和外国人合作,特别是在观念上对市场经济有足够的认知和把握,而不是过去那种依靠行政力量办企业。因此,通过战略重组和其它有效方式培育一批可以与外商合作的国内企业势在必行。这样的企业不仅限于国有企业,还包括那些制度规范、有实力的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