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啸中涌的能量
2005-04-29刘有钟
刘有钟
我不是什么海洋学家,更不是地震学家,我以一个老海员对海的体验来解释海啸的威力。
陆地上的人一般只知道海上的浪,但不知道航海者还将波浪分成两大类,波短的称为浪(Wave),波长的称为涌(Swell)。前者的波长有小于1-2米的,且波峰较尖;后者的波长最大的超过200米,且波峰又圆又平。所以,同样波高的一个浪与一个涌袭击一个海滩时,后者的水量可能大于前者几十倍或几百倍。例如高2米、长10米的一个波,与高2米、长200米的一个涌,其水量差约20倍以上。当一个2米高的浪奔向海滩时,一触及海底,浪会被抬高,但它后劲不足,一下子就塌下了。当然,第二个浪会跟着来,但其间有将水四散至他处的机会。但是一个2米高、长200米的涌奔向海滩时,当一触及海底,涌会被抬高,但它的后劲很长,不断地有略低于2米高的水团涌上来,中间没有断续,则水面愈抬愈高,因此被抬高10倍是完全可能的。
地形地貌与浪涌的关系.如果是一个口大底小、外深内浅的海湾,无论是涨潮、浪、涌都会被抬高。你可想象,当一桶水倒在足球场上,很快就不见了,当一桶水倒在一盆花中,水就会立即溢出盆外。当几十平方海里的浪涌一下子灌向一个又长又浅的海湾时,前面的浪受了阻,后面的浪会上爬至前面的浪而出现翻卷的浪,向观潮者、拾贝者猛扑!
涌不显眼海底地震发出巨大的能量;推动深海海水上下波动,就会引起很长很高的涌而传向四方,在大海上通行无阻。由于它很长而高度不大,即坡度很小,涌顶又平又圆,连浪花也没有,所以很不显眼。它能平平静静地越过大洋而难以被人发觉,悄悄地靠近海滩,然后向海难附近的旅游者、休闲者突然袭击。
涌给船员造成很大困难航海者在锚地与港内时,对涌的警惕应高于浪,因为涌的能量与水量大大高于浪。我曾操船于赤道几内亚的巴塔港,被涌折磨得在三周内瘦掉5公斤,大使馆的人上船后不久就会晕船。说是赤道无风区,看看确实是风平浪静,但暗中的涌足以使全船船员一刻也不得太平,船被涌前后推、左右摇、上下颠,系船的缆索不是被崩断,就是被磨断。有一次我拉响了警报,害得那个正在洗澡的水手长头上满是肥皂泡沫,下身裹了一条毛巾,就奔至现场带缆;大副在嘣嘣响、要断不断的缆索中,勇敢地带头调整系缆,他知道这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是在拯救全船。所以至今,我一直保存着“风鸣”轮当时全船的船员名单,我一直记得我们患难与共。
由于涌的能量极大,我碰到过涌还能“拐弯”的事。在卡萨布兰卡港,一艘漂亮洁白的冷藏船进港后靠泊在我“兴宁”号后一个泊位,我亲眼看到了正当其船首的船员在系妥缆绳后离开没一分钟,其首倒缆即被涌崩断,船首冲向前10米而触及我船尾栏杆与尾航行灯。卡萨布兰卡港筑有结结实实的防波堤,涌在进人防波堤的口子后,要转一个90度的弯,再走上一段路,才能到我们的泊位,看来是不可能的。它是一团水,没有人和舵帮它转向,但事实上它转了向,钻进港内深处来了,真是惹不起它,也躲不过它。
涌在大海上与港内的威力大有不同
海上航行的船不必过分担心涌的威力,只要海面宽阔,水又深,涌不会堆起来就没事。在英版航路指南中,早已记载印尼与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面也曾几次发生过海啸,也有几千人丧命,但是没有记载航船为此遭灭顶之灾的事。但是在港内或近岸处要特别提高警惕,作好一切准备。我很佩服中海的“桃花山”轮船长陈延与其勇敢的船员们,他们在印度洋CHENNAI港遭大海啸突然袭击时,能毫无犹疑地拉响警报,紧急抛锚又紧急弃锚,冲出灾难之地,逃过这一大劫,其中也显示出船长陈延具有临危不惧的本能与高超的操船技能。
。
老船员常说:“大船怕大浪,小船怕小浪”,此话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其中所谓的大浪是涌也,因为涌长达100-200米,或超过200米,所以150米长的大船若遇到200米长的大涌,很可能大船的船体下方只有一个涌峰顶着。如果顶在船首,涌有多高,就会将船首抬至多高。若顶在船尾,不但船首埋在水中久久起不来,而且会将船尾抬高至多高,其后果是原在水中快速转动的螺旋桨突然被抬至空中失去负荷而猛转,有可能损坏船舶的动力设备。如果大船遇小浪,大船的船体下方可能有好几个浪峰顶着,所以不会出现船尾抬高打空车与船首埋入水中久久起不来的现象。由于大涌的长度很长,所以它的坡度很小。15米长的小船仅是涌长的一小段长,小船就显得没有什么太大摇动,由于它重量轻,会随涌上下,但并非说小船在大涌中就没有危险了,因为大涌中有时也混杂了大大小小的涌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