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实录
2005-04-29小蒙
小 蒙
凌晨两点,偷渡船被大浪打沉后,34个偷渡客爬回到海滩,其中有两个人已被大海永久吞没。
意大利和西班牙南濒地中海,历来被来自非洲的偷渡客当作进入欧洲的第一站。近来,不堪非法移民之苦的意、西两国加强了对海岸线的封锁,迫使那些想到欧洲淘金的非洲黑人改变偷渡战术,一条新的偷渡之路正在悄悄形成,并不断扩大规模。
2004年9月始,《巴黎竞赛画报》的摄影记者奥利维耶·若巴尔和电影导演格雷瓜尔·德尼奥一起,跟随一队非洲偷渡客长达一个月之久,亲身体验了他们所经受的恐惧、希望和迷茫……
寻找新的中转站
夜幕刚刚降临,偷渡客终于等到了出发的信号。没有护照、没有身份的日子,总是需要黑暗的掩护。他们站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海滩之上,对面就是欧洲。
从北非偷渡到欧洲,传统的路线有两条:从利比亚或突尼斯出发,终点是意大利;从摩洛哥出发,终点是西班牙。无论走哪条路,都必须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这条海峡也因此被偷渡客视作通向富饶欧洲的通天大道。然而,意、西两国现在已经加强了对这条海峡的封锁;而装载偷渡客上船的“始发站”摩洛哥,同样加强了对海滩的控制。现在想从直布罗陀海峡直接过海,必须支付一笔昂贵的费用乘坐马力强劲的快艇才行。于是,70%的偷渡客,选择了新的偷渡路线。
新路线的出发地,被蛇头选定在位于阿加迪尔(摩洛哥)以南700公里的El-Ayoun地区,这里属于西撒哈拉独立阵线控制,人烟稀少。从这里的海滩出发,在海上航行140公里之后,就到达西班牙管辖下的加那利群岛。
偷渡客的集散地
这支由18个偷渡客组成的小队人马,属于一个名字叫哈桑的加纳籍蛇头。在他们中间,操法语和英语的人各占一半,大多数人还很年轻,20出头的样子,到达阿加迪尔之前,他们已经在路上奔波了数星期之久。令人惊讶的是,尽管黑人从非洲偷渡到欧洲的历史很长,一批接一批的非法移民踏上偷渡之路的时候,每个人对欧洲都几乎一无所知,更不清楚自己到了那里之后将以何谋生。他们惟一经常念叨的欧洲地名是“拉斯帕尔马斯”,这是加那利群岛的省会,他们此行必然经过的第一个欧洲大城市。如果运气足够好,他们将在那里获得一张允许暂时居住的证件。
这队偷渡客和其他蛇头组织下的非法移民一样,各自单打独斗,大家互不认识;每个人都两手空空,在交过偷渡费后,口袋里已是一文不名。惟一的例外是两个科摩罗人,他们出身富裕,刚刚在拉巴特(摩洛哥)修完建筑学专业。在收到家里寄来的又一笔生活费之后,两个小伙子决定向蛇头哈桑支付总价2000欧元的偷渡费,到欧洲去闯天下。
蛇头哈桑年纪30左右,原来当过杂耍艺人,多次被摩洛哥政府驱逐。当年,哈桑和其他人被摩洛哥政府丢弃在两国之间的无人地带,这些人马不停蹄地赶了五六天路,终于抵达古鲁古森林(Gourougou)。这是西班牙位于摩洛哥境内的一块飞地,也是挤满各色偷渡客的大本营。正是在古鲁古,哈桑从偷渡客摇身一变成了蛇头。
前往海滩,东躲西藏
每当凑足一批人,哈桑就把他们交到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人手里,同时扣下一半偷渡费作为自己的佣金。
接到哈桑转来的“货物”,穆罕默德把他们交到两个喽罗手里,由他们负责把这队人带到准备渡海的沙滩。偷渡客被装进越野车里,密不透风的篷布里臭气熏天,令人窒息,因为空间狭小,有3个人根本没办法坐下,不得不猫着腰在车厢里站了3天。每天傍晚出发前,蛇头都要通过移动电话与沿路居民里他们的眼线取得联系,确定没有公路巡查才敢动身。
一行人在没有公路的荒野上东躲西藏,夜行晓宿,足足要跑3天。歇脚的地方,选在干得见底的小河边的绿洲上,偷渡客里讲法语的人,私下里管这种地方叫“特朗奇洛”(tranquilo,少有人迹的小绿洲)。哈桑组织的这批偷渡客,一路上停留的最后一个“特朗奇洛”,距离海滩还有45公里之遥,乘车要走5个小时。从那里的海滩乘船,目标是加那利群岛所属的富埃特文图拉岛。
等待登船的日子
从现在开始,偷渡客必须耐心等待。渡海所必须的“帕特拉”(patera,偷渡客的黑话,专指装着小马力引擎的渡海木船)由蛇头提供,长约6米,宽度在2到3米之间。蛇头从当地渔民手里买来引擎,后者非常乐意与蛇头长期合作,大家心照不宣,严守秘密是成功偷渡的关键。
在不毛之地的西撒哈拉大批量制造“帕特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笔“生意”刚开始时,偷渡客只需在海滩等待数日就可以登船出发。如今“生意”规模越做越大,偷渡客的等待时间也相应延长到数个星期。在这段漫长的日子里,蛇头每天给他们发一个沙丁鱼罐头,半个棍子面包。“今晚,今晚”,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偷渡客中间迅速传递开来,顶着星星睡觉,枕着坚硬大地,在寒霜下辗转反侧的苦日子终于盼到头了:“今晚,今晚!”
在漫长的等待中,偷渡客们在心里默默盘算踏上加那利群岛之后可能遭遇的不测或是幸运。首先,无论如何不能承认自己来自尼日利亚、加纳或是塞内加尔———这些国家与西班牙签署了引渡条约。一旦身份被西班牙确认,就只有遣返一条路可走。如果加那利地方政府没办法确认偷渡客的国籍,那就谈不上办理遣返,便会给这些没有身份的“黑人”颁发为期一年的通行证,允许他们在西班牙境内自由行动。接下来,加那利地方政府甚至会给他们包租下夜航飞机,把他们直接送到马德里,或是巴塞罗那。剩下的路该怎么走?可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
出没风浪里
为哈桑这一队人提供的“帕特拉”,两天前就被送到了海滩。船身粗糙,船板用钉子胡乱拼在一起,在正式下海之前,偷渡客还得亲自动手为“帕特拉”捻缝(用破布等纤维填补木板间的缝隙)。
接下来是世上难得一见的景象:在岩石和灌木丛掩映之下,一群衣衫褴褛的黑汉子依次走进胡桃木拼成的破船壳里,就像被钉进箱子的沙丁鱼。只有17马力的小船里,装进36口人。
10月1日晚上8点,“帕特拉”“拔锚起航”。5个小时之后,海上起了微风,浪渐渐大起来。偷渡客所乘的木船漏水了,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到底出了什么事,水就涌到了胸部。人们纷纷甩掉鞋子,把包袱抢在手里,死死地扒住船壳,任风浪把自己吹回到海岸。终于,木船在巨浪的戏弄下翻了个底朝天,一个科摩罗人和塞内加尔人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从地狱转过一圈归来,偷渡客重新回到“特朗奇洛”等待新船。一个星期过去了,蛇头通知他们再次启程。36个人的偷渡小队,除了中途死去的两个,还有14个人被头一次的灾难吓破了胆,决定打道回府。他们留下的空位子,由5个摩洛哥人补上。
夜色苍茫,海面却平静异常。“帕特拉”轻快地朝着加那利群岛前进。除了一具罗盘,船上再也找不到别的导航工具,“方位340”,就是他们的目标。两个半不懂半行家的偷渡客轮流掌舵,近午时分,风浪渐起,水从没有封严的船底慢慢渗进船舱,很快就涌到了膝盖。同船的一个西撒哈拉人掏出一柄锋利的长刀,闪亮的刀锋镇住了大家,船上再也没有起过半点骚动。
像蛇头当初许诺的那样,黄昏时分,“帕特拉”在驶离非洲海岸后的第18个小时遇上了来自加那利群岛的海岸巡逻队。偷渡客被转移到军方的巡逻艇上,个个一身疲惫,满脸惊恐。在接受询问之前,偷渡客先要被当地红十字会接走,检查身体,吃一顿热腾腾的饭菜,再换上干净的衣服。这是迈向天堂或是地狱之前难得的一次享受,从红十字会出来,每个人的命运都是一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