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哪来的
2005-04-29
孩子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你想知道你的孩子为什么这样叫人伤脑筋,就先要了解他这样做的背后动机是什么。
其实,总的动机无非就是一个: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
孩子有些什么心理需要呢
据心理学家分析,每一个孩子都有下列四种心理需要:
⒈ 父母的爱护和关怀;
⒉ 被接受、被尊重;
⒊ 得到别人的赞赏;
⒋ 在家里有地位。
有些孩子可能经常得不到父母的赞赏,所以,当他的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以不适当的行为来补偿。
不适当的行为有四种动机
第一种:引起注意
当孩子没办法用良好的行为(如专心做功课、诚实等)得到父母的注意时,就会转向用不良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如打架、哭闹等。他要的是你关注他,哪怕是愤怒的关注。
第二种:争权力
每个孩子都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接受。当孩子觉得父母在用权力来支使他时,他就会用反抗来表现自己的能力。你强迫他去学钢琴、上兴趣班,他就用生病、发脾气来对抗,甚至故意在课堂上捣乱。
第三种:报复
在和父母争权力的时候,孩子往往是失败者,于是他就用报复的行为来刺伤父母的心,来让父母知道他的重要。他明明知道,如果他自己收拾好玩具和书包,父母会很高兴,但他偏不让你们高兴,就是要乱丢乱放,就是要叫你们心情恶劣,大声训斥他。
第四种:自暴自弃
当孩子觉得自己全无价值,连对抗和报复的勇气都没有了的时候,他就会逃避别人对他的要求,常用的办法就是表现出无能。没有能力学习、没有能力自理,甚至连吃饭的胃口都开不了。他做什么事都没有动力,父母催一点他就做一点。
父母的态度
当孩子用不良行为来吸引父母注意时,父母可以故意不理会他的行为本身,向他说明他其实有能力做到良好的行为,而且当他做到时父母会很高兴。
平时如果父母能多鼓励良好的行为,并适当处罚不良的行为,孩子就会明白:应该以良好的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
在孩子反抗你的权力时,你是不是更加滥施权威?表面看起来,直接命令孩子做这做那很省事,如果要先和孩子讨论好了才行动,那多麻烦!但是从教育引导的角度看,后者才是有效益的。你要先了解孩子的个别需要,让他有所选择,这样他会觉得他的权力得到了父母的尊重,心满意足,负面行为出现的几率就大大减少了,他也就不会故意刺伤你的心了。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正确不正确,往往可以从孩子的反应中看出来。负责任的父母应给予孩子选择的自由,并让他亲历选择的结果。友善和严谨是父母应有的态度,而耐性和观察能力则是管教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