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复仇:只因你曾是母亲情人
2005-04-29南开强子
南开强子
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孩,接近一个已婚男人,只因他是母亲当年的情人。
这一切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15年积怨,少女恨那个不曾谋面的人
王晓林1980年5月7日出生在山东青岛一个普通干部家庭中。在她的记忆中,父爱的一页是空缺的。父亲王文军在她3岁时与母亲张红洁离婚,此后很少再来看她。小时候,王晓林最喜欢看别的孩子在父亲面前撒娇。一年夏天,母亲让王晓林去买冰棒。她在回来的路上,呆呆看着街边一对父女嬉戏,奶油冰棒全化成了水也混然不觉。母亲心急火燎地下楼找她,见这情景,忍不住把她拉在怀里哭了。
王晓林强烈渴望父爱,她不明白善良的父亲怎么忍心丢下她们母女不管。她追问母亲,母亲神色黯然,讳莫如深。一次,她偷偷跑去问父亲,王文军深深叹了口气:“孩子,我只能告诉你一点,父亲根本不想离开你们。”
父母离婚的原因在王晓林心中是个迷。
1999年,王晓林考取了山东某大学,不得不离开母亲。在学校,她最担心的是母亲的身体。因为供她上学花费巨大,母亲长年受风湿病折磨,却不舍得去医院治疗。
2002年临近寒假,王晓林突然接到母亲在病床上打来的电话。母亲患的是子宫癌,已经到了晚期。看着被病痛折磨得骨瘦如柴的母亲,王晓林不禁泪如雨下。
在王晓林的苦苦哀求下,王文军终于来看望张红洁了。然而他不仅没有表现出很多的同情和关怀。春节后,母亲弥留之际,交给王晓林一把银行保险柜的钥匙,说:“这是我留给你的遗产,等你毕业之后去银行取出来。不要再去问你父亲我和他的事情,你要好好活着,坚强地活下去。” 2003年2月19日,母亲拉着她的手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人世。亲朋好友都来了,却没有王文军的身影。
王晓林决定和父亲长谈一次,弄清楚他们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仇恨。
王文军看着王晓林,沉吟半晌说:“你妈妈已经去世了,我把事情真相告诉你,也不算对不起她了。”
原来,15年前,张红洁是青岛某电器厂的会计。由于业务上的关系认识了风流倜傥的沈建国。沈建国很快凭花言巧语骗取了张红洁的芳心。王文军很快发现了,多次劝阻无效后,一对原本恩爱的夫妻在亲朋好的惋惜声中劳燕分飞。
张红洁天真地以为沈建国会与自己共筑爱巢,没想到沈建国骗走她的15万公款后,神秘失踪了。张红洁东拼西凑还上了公款,免于牢狱之灾,却落了个被开除公职的悲惨下场。3年后,张红洁打听到沈建国已经在威海结婚。从此,张红洁郁郁寡欢,终生未再嫁。
听父亲讲完这些,王晓林已经气的浑身颤栗。15年,母亲是怎么熬过来的啊。而那个骗子却过着幸福的日子,天理难容!
撒网捉鱼,青春就是她的矛
料理完母亲的后事,王晓林精神恍惚地回到学校,脑海中始终盘旋着一个男人罪恶的身影。如果没有他,自己不会从小失去父爱;如果没有他,善良的母亲不至于疾患缠身走得如此匆忙。小时候,半夜醒来看到母亲以泪洗面的镜头像黑白电影一样一遍遍在王晓林的脑海里播放。难道一个善良的女人就这样被人欺负吗?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没有公理吗?这样问一次,王晓林的心便痛一次,她终于下定决心,要惩罚那个负心的男人,为死去的母亲、为自己没有父爱的童年讨回公道。
2003年3月12日,王晓林以母亲病故,家里需要料理为由向学校提交休学一年的申请。她开始通过母亲的亲戚朋友打探沈建国的下落。终于得知沈建国在威海,已经是某房地产公司的经理。
4月中旬,王晓林来到威海。徘徊在滨海路上,她脑中一片混乱。对于这个23岁的女孩来说,复仇是件过于沉重的事情,她根本不知从何做起。思量再三,她决定走一步看一步,先接近沈建国。
她来到沈建国的公司,看着漂亮的王晓林,沈建国当即表示自己正好需要一个秘书。王晓林心中狂喜,但沈建国正是凭借她老婆张敏的势力才有今天。在张敏的干涉下,王晓林求职不成,她只好想其它办法。她很快发现沈建国常去公司旁边的一家酒店吃饭。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年轻漂亮的王晓林就当上了这家酒店的服务员。
上班的第三天中午,沈建国果然带着客户来吃饭了。王晓林主动上前打招呼,沈建国满脸堆笑地说:“王小姐在这儿上班,真是屈才啊。” 后来他不再带人来,独自包下房间,点名要王晓林服务,言谈举止也越来越放纵轻浮。
见沈建国如此好色,便酝酿出了一个“三步走”的复仇计划。第一步,做沈建国的情人,拆散他的家庭;第二步,施展各种手段,让沈建国饱尝精神和物质的折磨;第三步,在肉体上摧残沈建国。
2003年8月9日,沈建国又在酒店订了包间,向王晓林大献殷情,拉着王晓林去宾馆开房。第二天一大早,沈建国匆匆离开后,王晓林躺在凌乱的床上,感觉自己既肮脏又无耻。她边哭边喊着妈妈,哭累了就拿出母亲的照片看。
在王晓林埋设的玫瑰陷阱里,沈建国越陷越深。仅一个月后,沈建国就离不开王晓林的风情万种了。为了方便幽会,沈建国在单位附近为王晓林租了一套房子,要她辞掉工作,做起了全职“太太”。沈建国对王晓林很大方,只要王晓林需要,他都不惜血本。王晓林则想方设法缠住沈建国。
7月16日是张敏的生日。沈建国下班后,以见客户为由跑到王晓林的住处。一番云雨后,沈建国要回家吃晚饭,给张敏庆祝生日。王晓林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求沈建国留下来陪她。沈建国心一软,便留了下来。第二天上班,张敏与沈建国在办公室大吵了一架。张敏震怒中随手丢过来一只烟灰缸正打在沈建国额头上,汩汩的鲜血冒了出来。
再次来见王晓林时,沈建国头上缠着白色纱布。详知原委后,王晓林乘机劝沈建国离婚,她信誓旦旦地说:“建国,你跟她离婚吧,我一定会做世界上最好的妻子,永远对你好。”沈建国受怜地轻抚她的脸蛋,叹了一口气,却没开口。
见在沈建国这儿找不到突破口,王晓林决定从张敏身上打开局面。
2003年9月25日中午,王晓林故意给沈建国打了一个电话,要他过来陪她。然后拨通了张敏的手机,称刚才看到沈建国和一个年轻女人手挽手走进了某花园某栋301号房。
满脸愠怒的张敏把沈建国打骂了一番,气呼呼地走了。临走时她扔下一句话:“沈建国,你要跟这个小妖精一起过,我成全你。” 张敏举棋未定之际,王晓林又将沈建国写给自己的情书及两人在一起亲昵得有些色情的照片寄给了张敏。2003年10月的一天,沈建国提着两大箱衣物,哭丧着脸来到王晓林的住处,告诉她张敏已跟他协议离婚,儿子、财产都没给他,而且被公司扫地出门。见自己头两步复仇计划已经顺利实施,王晓林心里有说不出的得意。为了实施“第三步”报复计划,她强压住对眼前这个如丧家犬一样的男人的厌恶之情,亲热地拉着沈建国的手,信誓旦旦。一席温暖的话,令沈建国感激涕零。
成功结束,为什么没有喜悦只留悲怆
沈建国很快被威海某装饰公司聘为经理。为不引起沈建国的怀疑,在沈建国面前,她尽展贤惠和勤劳。尽管与沈建国同床共枕,但报复心理膨胀的王晓林每时每刻都想着如何走好这最后一步。无数次失眠的夜里,王晓林回想自己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艰辛,看到身边熟睡的沈建国,都有拿起菜刀向他砍去的欲望。然而她很清楚,这样一来自己罪责难逃。如何才能弄残沈建国,又逃避法律的制裁呢?
一天,王晓林被小说中的一个情节吸引了。书中有个坏蛋将楼梯上抹了清油,导致主人公失足落下,摔成重伤。一个大胆的计划在她心中成熟了。
2003年11月26日,沈建国出门后,王晓林故意把阳台花坛上的花盆弄得一片狼籍。那些花盆离阳台有些距离,只有双脚踩于阳台护栏之上才够得着。趁沈建国下班未归,王晓林往阳台护栏上浇上一层菜油,沈建国回来不久,王晓林称花盆倒了,要他去收拾一下。阳台护栏本来就窄,又经“技术处理”,沈建国刚踏上去,便脚下一滑,从三楼摔了出去。楼下立刻乱成一片。王晓林快速清理完阳台护栏上的油迹,便呼天抢地飞奔出门,拨开围观的人群,抱住满身血污、昏迷不醒的沈建国痛哭不止。
经医院检查,沈建国多处骨折,最严重的伤在脑部。医生明确告诉王晓林,伤者伤势严重,就算能活过来,也可能成为植物人。看着病床上的沈建国,王晓林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什么滋味都有。这个害了母亲一生的男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然而,她为什么感觉不到想像中的喜悦呢?
王晓林的复仇目的达到了,她决定结束这场噩梦。为防止引起怀疑,王晓林镇静地等到沈建国家人到来后,才以沈建国可能终生残疾,自己还年轻,耗不起这个时间为由,离开了沈建国。
2003年12月22日,整个城市笼罩在圣诞的欢快气氛中。王晓林收拾起自己的行囊,怀揣母亲的照片,在寒风中,心情复杂地向车站走去。她要离开这个留下了自己太多肮脏回忆的城市。走到半路,她竟鬼使神差地拐向了沈建国住院的医院。透过玻璃,她看到沈建国双目紧闭、脸色灰暗地躺在床上,与自己第一次见他时意气风发的模样判若两人。她叹了一口气,默默说:“妈妈,您看到了吗,这就是那个当初伤害你的人。现在,他生不如死,您在九泉之下应该瞑目了吧!”
王晓林回到了青岛,准备重回校园。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感受到了越来越重的良心谴责。沈建国坠楼后血肉模糊的样子时常在她的眼前晃动。王晓林开始对警车的声音格外敏感起来。几乎每个晚上,王晓林都被噩梦惊醒。她不得不一次次拿出母亲的照片,对着照片自言自语。
2005年4月,王晓林经济紧张,想起母亲临终时所说的“遗产”,便去银行打开了保险柜。里面并没有用不完的钱,只有一封母亲写给王晓林的信。信是这样写的:“林林,看到这封信时,你应该已经大学毕业,要走向社会了,有些东西应该能够理解。
你总追问妈妈和爸爸为什么离婚。我相信,以你的性格,妈妈走后,你一定会把事情弄得水落石出。是的,妈妈的确被一个自己钟情的人伤害了,然而,每个人年轻时都可能走弯路,对此妈妈并不后悔。你也千万不要因此而对美好的生活产生怀疑。我的不幸会使从小敏感的你变得更加敏感,甚至消极、多疑吗?这是妈妈最不希望看到的。妈妈只想看到一个乐观向上的林林,一个美丽阳光的林林,一个不惧困难的林林。
乐观、坚强、宽容的性格,这就是妈妈想留给你的遗产。孩子,好好地享用这笔财富吧,你的一生会因此锦绣灿烂。”
看完信,王晓林抑制不住地嚎啕大哭起来,妈妈,这些话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女儿已经铸成大错,一个无法弥补的大错啊。
幸福观点:
复仇是一柄双刃剑,即使以青春和爱情这种柔软的方式,但结局依然是血腥的红色。几个当事人最后无一幸免掉进了折磨与被折磨的黑洞。
一个母亲的临终告别里已经包含着我们想要说的所有话:即使被伤害,也千万不要因此而对美好的生活产生怀疑。乐观、坚强、宽容的性格,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