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行
2005-04-29周永静
周永静
“你永远也不能成为作家”
谭恩美踏上文学创造的道路,并不是神的眷顾,而是因为工作上的一次赌气。
在《喜福会》、《灶君娘娘》以及《百种神秘感觉》创下百万销售佳绩之前,谭恩美的工作是专写有关经济和商业情报的报道。她与合伙人经营一家涉及专业信函写作的公司,从事像律师一样的计时收费的工作。但是,这位移民者的后代,却想做些利用英语文学进行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她终于下定决心,大声宣布:“我要做更多的与写作有关的工作!”可是,她的合伙人却否定了她。他断言,恩美的特长,只是从事一些例如评估分析、追踪客户、收集账单等之类的工作,并说“这是荒谬的想法”。
“好,我辞职。” 谭恩美气急了。
合伙人也不甘示弱:“不,你被解雇了。你永远也不能成为作家!”
为了证明自己,谭恩美下了很大的功夫,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她曾经一周工作90个小时。有时,寂寞与孤独的感觉令她倍感痛苦,但是想到能不受约束地展示自己的才干,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她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久后,她开始能够用流畅的文笔进行小说创作了。就这样,《喜福会》诞生了,这部以中国移民第二代女性的生活为题材的小说,轰动了美国文坛。而谭恩美,也成为了美国最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之一。
总是最后一个
本·桑德斯(Ben Saunders)的童年是在英格兰西南部的Devonshire度过的。胖嘟嘟又有点害羞的小桑德斯,在班里的体育选拔赛中,总是最后一个才被选中。现在每当回想起这些,桑德斯总是笑着说:“足球、曲棍球、网球、板球,只要是球类,我都不行。”
15岁生日那天,桑德斯收到了一份改变了他命运的礼物——一辆山地车。开始时,他独自一人在附近的森林中练习,不久之后,他开始骑车跟在一位邮差朋友的后面。渐渐地,桑德斯开始下定决心,利用骑脚踏车增强体质,提高速度和耐力。18岁那年,他第一次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桑德斯之后成了苏格兰Ridgeway冒险学校的一名教师。在那儿,前辈冰河探险的经历激发了桑德斯的兴趣,他阅读了所有关于北极探险家和科考队的资料,并确立了自己今后的目标——到北极去。
许多人对桑德斯的决定表示怀疑,认为“他一定是疯了”!
2001年,桑德斯的滑雪技术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他开始着手于他的首次探险之旅。他独自一人,长途跋涉于地球的边缘,拖着沉重的雪橇,穿越着咔咔作响的浮冰,还要在北极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忍受着冻疮的痛苦,以及遭遇北极熊的危险。最后他终于成功了,桑德斯因此成为了滑雪到北极的最年轻的人,同时也是在北极徒步行进最远的英国人。今年10月,27岁的桑德斯又将开始他的新的征程,他将徒步往返穿越南极洲,而这个1800英里的壮举,至今还没有人完成。
矮小鸭也能变天鹅
要是能再长高一点,泰拉·萨普会笑得更灿烂。正如千千万万的女孩子一样,泰拉·萨普怀着美好的梦想来到了纽约。这位来自印第安纳州的乡村女孩,进入了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学习艺术史。
为了能在学校体育课上达标,萨普跟随着两位著名的舞蹈家格兰姆和康汉宁学习舞蹈。不久之后她将舞蹈课程增加到每天两到三节。舞蹈家的梦想就这样诞生了。
20世纪60年代中期,萨普毕业后参加了一系列商业演出的面试。虽然尝试了不同的角色,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想要跳芭蕾,可是专业技巧不足;想要跳大腿舞,可是身高不够。萨普在自传《情势逼人》中写到:“他们喜欢我的踢腿动作,欣赏我那单腿空中旋转52周的表现,可是,我意识到我瘦小的体形甚至不足以让我成为巴黎拉丁区的表演姑娘。但是我仍然在不断地努力。”同时,萨普也在不停地问自己:“这一切真的都值得吗?”要得到答案的方法只有一个,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舞蹈团,创立适合自己的舞蹈风格。
在接下来的5年中,萨普和她的团员们每天都在格林尼治村的教堂的地下室内练习。有时候看门人不得不在礼拜日的上午把他们撵走。舞蹈团的演出不计酬,但也几乎无人认可。这时候萨普也在不断地问自己:“这一切真的都值得吗?”
40年后的今天,当她所编排的舞蹈上百次登上了百老汇舞台及出现在众多的好莱坞电影中,当她被授予2004年美国国家艺术勋章之后,萨普还在问那个缠绕于她心中的问题,但是答案依然不变:“是的,这都值得。”
在嘲笑与批评中坚持
尤达·福克曼博士至今仍保存着一份复制的1903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文章中两位物理学教授解释了飞机不可能飞行的原因。文章发表后三个月,怀特兄弟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小鹰城?穴Kitty Hawk?雪实现了人类飞行的梦想。
20世纪70年代初,福克曼在癌症研究领域提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当时,医学界的科学家普遍认为,肿瘤不会生成新的血管“供养”自己并赖以生长。但福克曼认为,肿瘤有这样的“本事”。他希望通过干预肿瘤不断扩张的血管网络,切断其赖以生存的支持系统,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这个想法并未得到大家的认同,他的同事们也劝告他,他不过是在做毫无价值的研究而已。
福克曼并没有理会这些嘲笑的声音。在长达20年对于肿瘤与血管新生的研究中,批评声敌对声不绝于耳。在一个研究会议上,有一半的听众中途退场,即便如此,福克曼仍然相信,这项研究会对肿瘤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而且通过血管新生的方法,还可以解决诸如心脏动脉堵塞之类的问题。
到了80年代,福克曼与同事首次发现了血管新生抑制剂。今天,超过10万的癌症患者因此受益。而福克曼的工作领域,也被誉为是抗击癌症的前沿战场。
对于自己的成功,福克曼总结道:“顽强与顽固只有一线之隔,我只是意识到了其中的关键,这就是选择一个值得坚持的方向。”
活在胶片中的男孩
还在上学的时候,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并不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比起读书,他更热衷于背着他那部8毫米的摄像机四处跑,拍摄周围的生活。他曾拍摄自己的火车玩具“失事”的经过并自制成电影,放给伙伴们看,当然还要收取点小报酬。
斯皮尔伯格参加了一个历史悠久的电影学校的入学考试,可是没能通过。之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长滩分校的英语专业学习。1965年,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参观了环球影业公司的摄影棚。在那里,他遇到了查克·西尔维斯(Chuck Silvers),环球影业公司的编剧主管。从此,他的人生彻底改变了。西尔维斯非常欣赏这个能制作8毫米影片的男孩,并邀请他随时来访。
第二天,斯皮尔伯格穿着深色的西装,打着领带,提着父亲的公文包(据他说里面放着一个三文治和几颗棒棒糖),出现在环球影业公司的门口。信心十足的他,和其他人一样,漫不经心地和门卫打了个招呼,然后阔步向大厅内走去。门卫也向他点点头。就这样,没有工作证和安全通行证,斯皮尔伯格进入了环球影业公司。
他后来回忆道:“那个夏天,我穿着我的西装,跟在导演和编剧的周围,这当然也包括西尔维斯。虽然他知道这个孩子不是环球的职员,可他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还找到了属于我的地盘——一间废弃的办公室。我买了些塑料板,在大厦的办公室一览表上填上:斯蒂芬·斯皮尔伯格:23C房间。”
这个经历对斯皮尔伯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0年后,28岁的斯皮尔伯格执导了《大白鲨》,这部斥资4.7亿美元的影片成为了历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电影之一。
失败铺就成功路
1977年,罗伯特·巴纳德在打捞船“海洋探测号”的控制室工作。一天凌晨2点,距巴纳德上方不到3英尺处发生设备爆炸,一块大碎片砸到了甲板上的他,爆炸的巨大威力使船身剧烈晃动。船上的钻杆啪达一声断裂开来,附在上面装有声纳设备和摄像装备的容器通通沉入了海中。这个突如其来的事故中断了这位探险家寻找英国皇家油轮“泰坦尼克号”的步伐。
对于那次事故,巴纳德依然十分难过:“我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他们为那次探险活动投资了60万美元。我花了8年的时间才重新建立起我们的关系。即便如此,其他科学家的怀疑态度,也让我很难再得到资金的支持。”
经过“海洋探测号”事件之后,巴纳德接受了美国海军的邀请,成为海军中的一员,负责情报工作。在冷战期间,海洋地理学家尤其受到海军高层的重视。巴纳德与海军之间达成协议:他为海军提供专业性的意见,同时,海军要为他的探险提供经济和技术方面的支持,这其中包括了使用拥有自动水下摄影装置的“亚格号”系统。
巴纳德利用“亚格号”实地探测两艘在20世纪60年代沉没的核潜艇“长尾鲨号”和“蝎子号”。这两艘美国潜艇沉没的地方距离“泰坦尼克号”失事处不远。1985年,在勘测完“蝎子号”后,巴纳德再次开始了他的寻梦之旅。终于,在海底两英里,北纬41°43′、西经49°56′的深海中,巴纳德终于找到了“泰坦尼克号”。
在此之后,这位海洋学家陆续发现了二战中纳粹德国海军最大的战列舰“俾斯麦号”和“西塔尼亚号”客轮,以及其他一些历史残骸。
巴纳德现在的身份是罗德岛州大学研究生院的海洋地理学家,学生们将参与到他最新的一个考古项目中,探寻黑海与地中海的古代贸易通道。
候补演员40岁始扬名
“安琪,我知道你喜欢唱歌,”安琪拉·布朗的父亲,一位汽车工人对她说:“但是,你是否应该先学点什么,有备无患。”
布朗听从了她父亲的建议,取得了秘书资格证书。之后,她进入了阿拉巴马州汉斯维尔的橡木学院(Oakwood College),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福音歌手。但是在当时,歌剧非常流行。因此毕业后,布朗进入了印第安纳州立大学,从师于举世闻名的女高音歌唱家维吉尼亚·赞妮(Virginia Zeani)。
有一段时间,布朗变得相当没自信,这严重影响了她的学习。赞妮激励了她:“如果你的目标是成为下一个艾瑞莎·富兰克林(著名福音歌手,魂乐第一夫人),那么去吧,你已经达到了;如果你想要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女高音歌唱家,那么你还必须再接再厉。”
从此,布朗更加勤奋地练习。她参加了三次国立大都会歌剧院委员会的面试(Metropolitan Opera National Council Auditions),三次都在最后一轮竞争中不幸被淘汰了。1977年,布朗已经33岁,达到了报名参赛的年龄上限。她在报名截止前的最后一天决定再次挑战。她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反正抽屉里有了一纸文凭,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
结果,她成功了,但这没有立刻让她扬名纽约。之后的3年多,布朗成为了一名候补演员,但是,在经历了这一切的磨难后,等待展翅飞翔的日子是多么的美好啊!终于,首席歌唱家因病缺席,使得布朗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演出机会:在歌剧《阿依达》中担纲首席女高音。著名的《纽约时报》也为布朗的精彩演出折服,称其首次演出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安琪拉·布朗,这位寒窗苦练20载的女高音歌唱家,终于在她40岁那年,用她那美妙的歌声,一夜间征服了世界。?笏
(译自美《读者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