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造的奇迹
2005-04-29先凯
先 凯
两年多以前,荆州教育学院的教职工曾痛心地慨叹:要想让这学院继续生存下去,除非发生奇迹!
两年之后的今天,奇迹真的发生了:曾经在泥沼之中苦苦挣扎多年的学院,不仅成功地摆脱了困境,而且,又重新焕发出更加旺盛的活力与生机!
建于1971年的荆州教育学院,曾以严谨的教风、向上的校风和求实的学风,为荆州乃至全省培养输送教育及其他各类人才45000人,其中许多人已成为教育及其他行业的中坚力量,不少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国家高等教育体制调整,加上学院自身办学思想未能与时俱进等多方面的原因,学院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曾经辉煌一时的校园,门前冷落车马稀,全院108名教职员工,只有少数教师偶尔有教学任务,剩下的全部赋闲在家,每月只能发75%的基本工资,在这种状况下,一大批骨干教师流失到海南、武汉及荆州市内的其他学校。
奇迹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发生的。2002年7月,别业舫同志受命于危难之际,来到荆州教育学院主持工作。一到这里,他便带领新的领导班子,对学院的教学资源状况和教育市场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学院面临的困境是严峻的!但党和国家科教兴国的大政策提供了十分难得的好机遇!只要我们积极应对,便一定能够让这棵老树发出新芽,焕发出蓬勃生机!
当然这不是新官上任的头脑发热,这信心来源于对自身教育教学资源的清晰认识,来源于对教育市场的广泛调查和准确判断,更来源于一个经过了深思熟虑并反复论证的办学思路。在别业舫和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的第一次全院职工大会上,他们便明确提出,转变过去单纯发展教师培训和干部培训的办学模式,确立“多条腿走路,多层次办学,全方位发展”的办学思想和“一主两翼” 即以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以“两训”(教师培训、干部培训)和成人高等教育为两翼的办学模式,积极构建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的“立交桥”。
发展普通高职高专教育,寻求新的生存空间,对于荆州教育学院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了在激烈的生源大战中赢得属于自己的份额,在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及网络进行广泛宣传的同时,学院领导又多次带领招生工作人员,往返于河南、山东、福建、浙江等地,广拓渠道,积极争取招生计划,取得了可喜的成效,2003年,也就是学院开展普通高等教育招生的第一年,他们招生714人,超过预定600人的目标;2004年,又招收新生1410人,使在校学生总数突破2000人大关,写下了荆州教育学院招生历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招生的突破,无疑为学院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奠定了基础。但是,要想求得更好的生存和更大的发展,显然还必须用教学质量说话。为了真正做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他们明确提出:各专业的教育必须以贴近人才市场办学为宗旨,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不断改变教学内容,夯实专业基础,拓宽培养途径,注重实践环节,实行专业基础教育与专门职业训练结合的培养模式,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准备。如在中文系,他们就为学生设计了秘书文员、新闻记者和语文教师三种职业目标,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一部分全面培养三种能力,另一部分则侧重培养一至两种能力。在实践环节中,又一改其他高校毕业前的一次实习为学习中的多次实习,即在第三至第五学期各安排三周的专项实习活动,第六学期安排八周的综合实习活动,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也使他们走上职业岗位后,很快就能进入角色。2004年11月,该院学前教育专业03级的学生在实习后,深有感触地说:“重返校园,我们满载而归:视野的开阔、基础知识的巩固、实践中理论的验证,让我们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自信和希望!”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培训、教育干部培训一直是荆州教育学院的定位职能,也是该院多年来长期享誉全省、全国的办学特色。近两年来,在普通高职高专教育这“一主”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两翼”的发展也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荆州教育学院在大力推进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干部培训的基础上,紧密围绕全省师训、干训“十五”规划,充分发挥学院的办学职能,着眼于继续教育的深度、广度,积极扩展发展空间,使各种培训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和效益也明显提高。两年来,共累计培训教师13000多人,中小学校长1300多人,进一步强化了学院的职能定位,对突出办学亮点,提高经济效益和彰显办学声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成人教育方面,学院进一步建立了完整科学的管理体系,先后建立了30个教学站点,并设立了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两个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在全省成教录取人数下滑的大环境下,荆州教育学院的成教招生仍然是稳中有升,两年间共招收成教及网络教育本、专科生近三千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荆州教育学院抓住机遇求发展,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学院新增土地面积近30亩,扩建改建食堂1200多平方米,新建教学楼和学生公寓16000多平方米,建起高标准的综合体育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房和语音室,可以满足4000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如今,漫步在荆州教育学院,满目是常青的花木,到处是青春的身影。
学院新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把提高教职工待遇,提高教师的工作热情放在重要位置;新班子在学院经费拮据的情况下,于2002年花了80万元,为历届退休的60多位老教师办齐了社保,在保证全额发放教职工工资的情况下,2003年将教师课时津贴增幅60%,2004年又在头年增幅的基础上,再次提高50%。广大教职工深有感触地说:学院能有今天的可喜变化,我们倍为珍惜!一定要恪尽职守,教好书,育好人,与时俱进,办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