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着学生们到非洲

2005-04-29李丹霞

海外星云 2005年28期
关键词:塞族肯尼亚勇士

李丹霞

他是非洲肯尼亚马塞族的一名勇士,同时也是美国华盛顿私立学校的一位教师。他在“刺槐树”下认识了世界,要亲自带领发达国家的孩童走进非洲,让他们亲眼见识第三世界的真实一页。

趟过“鳄鱼河”

在肯尼亚北部,距华盛顿8000英里之遥的Euaso Ng'iro河畔,数十名来自华盛顿市郊私立学校的女孩踏进了混浊的河水,她们正欲涉水而过,到河对岸拾柴。

“小心鳄鱼!”她们的社会学老师,35岁的约瑟夫·勒库通立刻发出警告。

惊魂乍定,给学生们领路的马塞族男人告诉她们,河里常有鳄鱼出没,刚才他似乎就看到河面忽然冒起了一个什么东西。

权衡之下,勒库通打算放弃渡河的计划,可是没有人同意。为了这一天,这些女孩已经等待了好几个月,她们知道,勒库通老师出生于肯尼亚的游牧马塞族,小时侯,为帮家里放牛,他就常常赶着牛群像现在这样趟过“鳄鱼河”。

学生们把鞋子提在手上,步入河里。河底平滑而多沙?熏勒库通拿着一把大砍刀尾随在后。

“勒库通老师,您真的杀过狮子吗?”安全抵达河对岸后,一个女孩问道。

“当然!”勒库通回答。

勒库通一年中有9个月会待在弗吉尼亚州迈克琳镇的兰勒学校。夏天,他就回到位于肯尼亚北部边境的故乡。在那里,他穿着马塞族的传统服饰,裹着红色的布料,佩着珠串,晚上便在牛皮制成的革席上休息。从1996年起,勒库通开始邀请兰勒学校的学生与他一起到他的家乡,让他们透过自己的眼睛看真正的非洲。

刺槐树下“长”出的老师

勒库通的家在一个由干牛粪混建的小棚屋围成的村庄里。小时的勒库通期盼能上学,村旁刺槐树下一所简陋的学校,是他的梦想。在那里,一位白人女士在黑板上写下潦草的字迹,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村里的男孩都说,在学校里上课的传教士是吃人肉的野蛮人,但这更增强了6岁的勒库通的好奇心。

勒库通的父亲认为上学没有用,他需要他的4个儿子帮家里放牛。但后来新法律出台了,要求每个游牧民族家庭必须送一名孩子上学。这时,勒库通的父亲才极不情愿地同意让他去学校。

上学的第一天,学校给勒库通发了一套新制服,换下了他的“南迦”——一块缠在腰间的布料,勒库通开始了他在刺槐树下的第一课。老师让他少说马塞族语,教他用小棍子在沙砾上拼写英文字母,让他学着用累加的树枝计数。老师为他施行了洗礼,把他的名字“Lemasolai”(原意为“骄傲的人”)改成了约瑟夫。

勒库通每年夏天都要回家,他教兄弟们一些英语和数学,用矛在沙砾上拼写各人的名字给朋友们看。从传教士那儿学到的知识让勒库通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但他发誓,一定不会忘记自己民族的文化。13岁那年,勒库通在家人和部族面前行了割礼,他为典礼雕刻弓箭、剥下鸟皮做成头巾,他正式成为了一名马塞族勇士。

勒库通向往着美国的大学,当他正式申请到纽约圣劳伦斯大学的奖学金后,他终于梦想成真。

勒库通的兄弟不明白他所做的一切,但乡亲们明白。他们告诫他,许多人去了美国就再也没回来:“千万别成为其中的一个呀。”这些话,是勒库通永远都忘不掉的。

从圣劳伦斯大学毕业后,勒库通通过面试成为了兰勒学校的社会学老师。

非洲之旅的由来

上课的第一天,勒库通告诉学生,自己是一名马塞族勇士,他要求严格,重视纪律,不希望看到有人拖欠作业。“我将会发掘你们的潜能。让你们认识到即使只是一个‘A也蕴意无穷 。”最令学生难忘的,还是勒库通说过的这句话——你们将胸怀整个世界从兰勒学校走出去。

兰勒学校的女校长贝蒂·布朗,从未听到过任何有关于这位新雇员的怨言,她感到勒库通是一个富有才华的年轻人。

勒库通上社会学课的方式也别具一格。有时他会让学生把全身上下所有行头——鞋子、皮带、眼镜、耳环的价钱加起来。有时,他又会问学生什么是文明。他说:“在迈克琳镇的高楼大厦里住着的人们是否就一定比我的母亲——一位住在牛粪混建的棚屋里的老妪文明?”

家长们对这位老师的好奇与日俱增。他们的孩子对勒库通似乎有一种莫名的崇拜,他们能够清楚地复述老师的话,有条不紊地讲述他的马塞族童年生活。

勒库通特地为肯尼亚空出了夏日的时光。能够自由地返回家乡,就近照顾母亲3个月,是他从教的原因。1996年夏天,勒库通邀请贝蒂·布朗夫妇、几个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到肯尼亚做了一次特别的旅行。他们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先访问当地一所贫困的小学,在那儿,马塞族的孩子载歌载舞,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再尝试亲手搭建一座牛粪混建的小棚屋;然后参观野生动物保护区。由此,学生们树立了对第三世界的正确观感;它也唤起了家长们内心的共鸣,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一直生活在漂亮的肥皂泡里,不了解真正的世界。

事情迅速地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加入勒库通的非洲之旅。

当一回放牛的勇士

盼望了几个月,8年级的C.J.终于如愿以偿,能够亲自品尝一回放牛的滋味了。他脱下衬衫,在短裤外缠上鲜红的“南迦”,用桔红的油彩在双颊画上一道道的条纹。C.J.拿上长矛,一个马塞族的小勇士新鲜出炉了。这时,天才蒙蒙亮。

放牧开始得非常顺利。太阳刚刚露出地平线,辽阔的平川一望无际,几个男孩用矛轻轻地拍打着牛背,驱赶它们向前。“这些牛都有主人。”一个马塞族人说道,“你可以吹口哨发号施令,也可以抚摸它们,但是,请别打它们。”

早晨10点,一行人终于休息了一会。孩子们看到一名勇士从树上折下枝条刷牙。8年级的克里斯·厄普给一位年长的马塞族人送上了一份小礼物——一副太阳眼镜。马塞族勇士戴上试了试,咧嘴笑了。

爬上一座矮山、赶了5英里的路,一些男孩开始感到厌烦。“我想跳进池子里游个泳。”一个男孩说道。

一直跟在后面的勒库通接到电话,说车子来接男孩们回营地了。但是C.J.决定和马塞族人一起徒步返回。他想知道马塞族人是怎么看待自己离去的伙伴的。C.J.说,马塞族人天天都要放牛,可从没有车子来接过他们,他们也没嚷着要游泳。

孩子们胸怀着整个世界

在肯尼亚,常会遇到乞讨的孩子。学生们说父母让他们不要施舍,因为蜂拥而上的小贩可能会把车子团团围住。

“其实父母们不明白,当我们看到同龄的孩子乞讨时,心里是多么地难受呀。” 格雷尔后来这么回忆。经过肯尼亚一行,当他为自己的父母没能买回他想要的磁夹板而生气时,他随即想起了肯尼亚:“那儿的孩子只是得到一双鞋子就很高兴了。”

那些年里,勒库通组织的非洲之旅在学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00年,当柯林·菲恩走进肯尼亚,第一次与贫穷如此接近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应该回馈。那时起,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志愿者,竭尽所能帮助非洲;另一个孩子组织了一次名为“为肯尼亚儿童捐献鞋子”的募捐;埃米莉·谢尔曼则决定进大学后主修非洲学。

在肯尼亚度过的最后一晚,兰勒学校的学生们聚集在营地附近的空地上吃晚餐。勒库通指了指不远处的河岸,学生们望了过去,那儿,隐约浮现出几只河马的轮廓。马塞族的勇士们从灌木丛中跳了出来,他们欢歌起舞,唱着、跳着。勒库通没有穿上自己的“南迦”,但他加入了舞蹈的行列,随着人群,随着音乐前后摆动着自己的脑袋。

最后,勒库通让学生们谈谈自己的感想。德文·马雷索戈一马当先,自信地站到大家面前。两个星期前,也许她不会冒这样的“险”。现在,她已经建立了良好的自信,她对自己的了解,大大超出了原先的期望。

克里斯·厄普的手轻轻地搭上了老师的胳膊。他告诉勒库通:“您并不高,可是,您比您遇到的所有人都更高大。”

猜你喜欢

塞族肯尼亚勇士
局势缓解?
欧洲的另一个火药桶
以一己之力拯救尴尬的都是勇士
肯尼亚的奇妙探险
走进肯尼亚,拥抱大自然
追求美的人 从来都是勇士
黄金时代 金州勇士 GOLDEN STATE WARRIORS
大选登记
为肯尼亚贫民窟儿童“造梦”
真的勇士,取于直面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