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富民之策 行亲民之举 建小康松滋
2005-04-29
松滋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东承荆州,南极潇湘,西通巴蜀,北枕长江,素有“金松滋”的美誉。全市国土面积2235平方公里,人口87万,辖16个乡镇、2个开发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6年撤县建市以来,全市政通人和,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是一座以工业为主体、以旅游业为特色的新兴城市。
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的市场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坚持“调整结构富民、振兴工业强市”的发展理念,立足于“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变样”,坚持用“135工程”、农业五大特色板块、城镇“东西南北中”战略的实施来实现发展提速,加快建设殷实松滋、开放松滋、诚信松滋、秀美松滋,力争早日将松滋建成物阜民丰、开放发达、文明诚信、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
工业经济:创新思路再造优势
松滋工业基础较好,是湖北省20个老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我们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确立了“工业兴市”战略,全力实施工业“135工程”,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搭建松滋经济发展平台。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明智的,决策是科学的。目前,我市工业经济己基本渡过难关,进入了新的发展上升期。
全面实施“135工程”。这是我市工业发展的“龙头工程”和“一号工程”。其主要内容是:
——打造一个全国性知名品牌。白云边是松滋工业的“名片”。作为全国浓酱兼香型白酒的代表,白云边却始终局限于省内市场,难以走向全国,取得更大作为。为此,我们响亮提出,白云边要做大做强,实现由省域品牌向全国知名品牌的跨越,力争到2008年达到销售收入10亿元、入库税金1亿元的目标。目前,白云边的民营化改革正在有序推进,职工国有身份已经解除,并重新签订聘用合同。在改革的同时,白云边吹响了向省外市场出征的号角,生产经营蒸蒸日上,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税总额达到l亿元。
建设三个工业项目区:即金松经济开发区城东高科技工业项目区、陈店港口化工工业项目区和刘家场矿产品加工工业项目区。目前城东高科技项目区已完成投资近5000万,全部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工程已经完工,已有5家企业落户,还有多家企业即将前来“定居”,总投资额达3.1亿元。
培植五大特色工业群。一是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群,拧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链条。二是积极发展建材和机械制造工业群,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松滋矿山机械的品牌优势,做大做强机械制造产业。三是壮大发展轻纺工业群。目前,年产20万吨造纸项目环境评估已经完成,项目建设正紧锣密鼓;飞利浦公司正着手将微泡和家用灯泡生产线由香港迁移至松滋。四是强力发展化工工业群,新建年产10万吨的硫酸生产线。五是突破性发展能源工业群,计划用2年时间完成水流域5万千瓦水电梯级开发。
全力以赴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加速器”,采取目标量化、责任分解、领导挂帅、大员上阵、全面动员、专班招商等措施,形成了良好氛围,取得了一定成效。荷兰飞利浦集团、上海望春花集团等一批国际国内知名企业相继落户松滋。仅2004年,全市就引进工业项目18个,引进资金5.1亿元。
强力推进企业民营化改革。早在1997年,我们就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在全省县市当中率先进行股份制改造,做起“卖”的文章,3年时间盘活存量资产4亿多元。2000年以来,我们以民营化为取向,掀起了新一轮改革热潮。到目前为止,全市56家规模企业中有51家已成功改制。为此,市政府支付了1亿多元的改革成本,共依法解除职工国有身份并妥善安置职工2.2万人。沉舟侧畔千帆过,改革潮头万木春。在改革中,一批国字号企业改名换姓、破产消号,催生出的民营企业显示了强劲发展势头。企业实行民营化改革之后,我们并没有选择“无为而治”,而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在外围上下功夫,创优环境,改善民营企业生态。
农业经济:面向市场培植特色
加快农村发展,根本在于调整结构富民。我们积极探索运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调强优势,调大规模,调高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建设五大特色“农业板块”。立足于自然地理特征和资源禀赋条件,坚持全市育龙头、乡镇建基地、村组抓大户,推进优质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加快构建以山区为主体的庭院养蜂、黄姜种植、生态林业板块;以丘陵为主体的农作物育种、水果开发板块;以湖区为主体的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精细农业板块;以城郊为主体的蔬菜种植、园艺生产板块;以水风景区为主体的生态、观光农业板块。目前,全市各类专业村达142个,建成60万亩双低油菜、20万亩柑桔、5万亩农作物制种、万亩珍珠、万亩黄姜等一批特色基地。生猪、柑桔、棉花、优质蹈、油菜、蜂产品等6类农产品带被列为全国优势产区,棉花总产量和猪牛羊肉总产量分别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之列。近几年来,我们积极推行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取得了多个“绿色食品”标识,松滋生猪俏销港澳,松滋“上明”牌柑桔远销加拿大、俄罗斯,松滋一举成为全国生态农业模范县市。
积极培育农业市场主体。立足本市农产品资源,我们大力扶持云祺生猪、天歌鹅业、天颐油脂、银达利米业、望春花果汁、阳光皂素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产业带动力。加快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切实搞活农产品流通。全市已发展中介组织682个,网络农户13.64万户、耕地65.89万亩。稳步推进土地有序流转,大力发展私营农庄和农业公司。全市私营农庄目前已发展到588家,私营农庄总面积计4.3万亩。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为促进农民增收,我们提出“走出去”战略口号,依托市内丰富的劳力资源,组织劳力有序输出。2004年,全市外出打工人员达13.8万人,打工收入8亿多元。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市委还着力开展“金凤工程”,鼓励、吸纳一批打工能人返乡担任村干部或创办实业,成效显著。
新兴经济:立足资源打造亮点
松滋境内资源丰富,尤以旅游资源为甚。省管开发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水旅游风景区,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国内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水现已形成融山、水、洞、林、泉、坝为一体,并有人文景观相映衬,风格独特,综合配套,具有旅游、探险、科考、避暑及休闲疗养等多种功能和价值的旅游度假区,与长江三峡、荆州古城、张家界金三角著名旅游风景区有机融为一体,正在向国家级风景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目标迈进。对于这块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这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非常积极,目标非常明确。我们的思路是,开发大水,发展大旅游,形成大产业,将天赐水打造成“金松滋”最靓丽的“金字招牌”,尽快使之形成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创综合收入2亿元的规模。为此,我们导入市场机制,大胆提出了对水风景区经营权实行整体出让的资本营运思路,坚持市场化取向、企业化管理,整合水旅游资源,促其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彻底分离。目前,张家界黄龙洞和凤凰古城投资商叶文智先生经全面考察,对水风景区产生了浓厚兴趣,双方正就合作事宜进行深入洽谈。
上苍厚待松滋,给予其丰富的矿产资源。松滋境内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有石油、煤、重晶石、岩盐等22种。其中,石油储量极为可观,仅一个地质构造就已探明储量400万吨以上,且油质上乘,极具开采价值。市委、市政府把石油产业这一项新的经济增长点抓在手上,投入了相当高的热情和精力,配合中南石油局作了大量工作。近年来,松滋油田建设捷报频传,发展前景良好。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也正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力求全面开发我市盐业资源,以加快全市42亿吨盐矿资源向盐化工产业转变。
松滋撤县建市以后,如何有效地经营城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崭新课题。我们整合优势资源,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我们立足来来,超前思维,实施“东西南北中”战略,即“一个中心城区,四个建设重点”。加快中心城区发展,使城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完成—批精品工程;在老城区,通过“退二进三”,以地生金,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中心城镇、口子镇和中心村庄建设步伐,大力排除城镇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农民进城和产业进城,全面推进了城市资本营运。
形象建设:以民为本 凝聚民心
党委、政府的形象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真心诚意体恤民情,关注民生,为民办实事。可以说,形象建设靠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力行亲民之举,用实际行动构筑“生命线”,架设“连心桥”。
执行政策,不打折扣。我们有一条纪律规定,谁打政策“白条”,就打谁的“板子”。近几年来,我们圆满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粮食生产“一降两补”等多项涉农大事,凡是该给农民让的利,我们都坚决兑观。通过大力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市共精减审批事项352项,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209项,降低收费标准144项。
民心工程,为民解忧。我们把人民需求作为想问题、干事情、谋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年年初,市政府都要筛选、公布一批年内必办的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大事实事。我们着力提高党委、政府的公信力,一诺干金,尽职尽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2004年,市政府从有限的财力中挤出8000万元,办理了15件民心工程。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市的社会保障网络,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每月足额发放到位。为特别帮助弱势群体,我们建起市直单位对口帮扶特困农民、特困下岗职工、特困社区居民的“三帮连心”长效扶贫机制。从2003起,我市筹集100万元,建立信访基金,实施信访“句号工程”,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形成了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以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加强勤政廉政建设,确保党的先进性。一方面,我们坚持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始终保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浓厚氛围。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机制创新,用科学的制度来激励、约束干部。2004年,我们试行了党政主要负责人勤政廉政综合考评制度,把市“四大家”领导、乡镇(开发区)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工作紧密结合,一并纳入考评体系,进行量化考核。为此,我市建立了勤政廉政基金,市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设立市勤政廉政基金专户。该制度将全市145名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与个人勤政廉政金及职级晋升有机地结合起来,快速营造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我们正紧密联系实际,加快发展生产力,努力增强亲和力,全面提高执政能力,带领87万松滋人民向小康目标奋进。假以时日,一个富饶美丽、充满活力的“金松滋”必将崛起于荆楚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