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对劳动的崇尚
2005-04-29郑慧生
郑慧生
一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劳动总是被推崇为最高尚的事业,领袖、圣贤、神人无一不是劳动能手:燧人氏领导人民钻木取火,有巢氏领导人民构木为巢,神农氏教民稼穑,黄帝制造兵器,大舜善于耕田,大禹能够治水……就连那生育了人类的伏牺和女娲,也是一手执规、一手执矩。规、矩是工匠们必用的工具,执规执矩,说明他俩是一对工匠。中国人认为人类的祖先是一对工匠,说明中国文化从远古时代起就崇尚劳动。
在我国古代民族传说中,夏民族的祖先是大禹,他治水有功;商民族的祖先是契,他帮助大禹治水;至于周民族的祖先后稷,更是一个种植粮食的高手。稷——小米;后——王。后稷就是小米王,即今天说的“种粮大王”。《诗·大雅·生民》说,后稷六七岁的时候就善于种植:“茹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栽种下豆子,豆子长得茂盛;禾苗长得整齐,麻麦长得一片片,瓜果长得一堆堆。他简直是个栽种的神手,一个地地道道的农艺师。
夏、商、周三个民族的祖先都是劳动者,都是劳动能手,由夏、商、周为主组成了华夏族,最后发展成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从她的远古时代起,就形成了自己光荣的文化传统:崇尚劳动。
二
中华民族崇尚劳动的优良传统在文字中表现得十分充分。
在远古人类的生产活动中,农业占着重要的地位。农业生产的历史,开始是种子无意间进炸散落,然后开花结果,由人工采集;后来改进为人工有意的播种、耕耘、收获。中间还有一次重要的技术改进,那就是人工的禾苗移栽。这是一次农业生产技术的大突破,它不仅可以把别处的优质秧苗、树苗移栽到理想的地方,而且可以把种子集中培育成苗,然后均匀地栽种在大片的农田里。我们的古人把这种移栽技术叫做“艺术”,并且根据这一事实创造了一个“ ”字。《说文》说:“,种也。”甲骨文的字写作、、,金文写作、,篆文写作。
从甲骨文字看,它像一个人跪坐在地上,双手捧着一支禾苗在向下栽种,这完全是一幅移栽种植的图画;金文字也基本如此,但也有在下面添了“土”字的,表示禾苗要栽在土上;篆文是金文的线条化,它完全失去了图画的意义,变成了不表意的文字,从未从从。后来字繁化,又从写作;再繁化,从云写作;到了简化字,就简省变成“艺”了。
我们的祖先把禾苗移栽叫做艺,把劳动创造的技术,叫做艺术,可见他们认为艺术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劳动的。
三
远古时代,没有历法,但人们知道过“年”。
什么是“年”?各民族生存的条件不同,年的概念也不同。游牧民族以萆的一枯一荣为年;渔猎民族以鱼类的生产周期为年。如我国乌苏里江里的大马哈鱼,一年一次定期产卵,生活在那里的赫哲人就以大马哈鱼的生长为年;农耕民族则以庄稼的收获为年。我国早期的商民族是农耕民族,请看甲骨文中的年字,写作、、;金文写作;篆文写作。从甲骨文到篆文,“年”字都是一个“人负禾”的形象,好像到了收获季节,人们收割以后,扛着禾谷回家。
古人以扛着禾谷——这是劳动收获的形象——为年,说明“年”的产生,来自劳动收获。以劳动收获为年,说明中国文化的传统,是崇尚劳动。
汉字里还有一个“舞”字。甲骨文写作、;金文写作、;篆文写作。舞字中间是一个人,左右两手,各拎着一支成熟的(倒垂)谷穗。在远古时代,我国先民是拎着谷穗起舞的,那是在庆贺劳动的丰收。以劳动为乐,为劳动的丰收而舞。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