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股份制改革与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2005-04-29沈明达

企业文明 2005年3期
关键词:文化整合股份制载体

沈明达

笔者认为,当前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认真探索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是如何结合国企的股份制改革,着力推进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国企的股份制改革,虽然从产权制度上解决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问题,尽管这对于国企和国有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由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企业、不同区域人群、不同管理方式组合而成的混合所有制的新企业,难以避免地会出现观念上的冲撞、文化上的磨擦和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这就迫切需要企业的高层领导把文化的有效整合放到一个突出的位置加以认真对待。只有实现了这种企业文化上的有效整合,国企改革改制的目的才可以说真正得以全面、有效地实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国企的股份制改革在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富有挑战性课题的同时,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发挥重要功能和作用的机遇与舞台。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必须抓住机遇,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推进国企以及各类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实现文化的有效整合,才能提高包括央企在内的国企的核心竞争力。

承优立新地整合企业价值观

国企股份制改革过程中的文化整合关键在于企业价值观的有效整合。由于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确立的、为企业员工普遍接受并共同遵循的价值理念,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企业价值观。因此,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和企业文化整合的核心,企业价值观不仅要回答一个企业追求什么、倡导什么、允许什么、反对什么,还要展示一个企业以什么为本、以什么为荣,并要通过文化的整合、兼容,将不同企业的价值观融合为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愿意共同遵循的新的价值理念和价值取向,从而构建起适应股份制企业运作机制和管理要求的新的企业价值观。

由于企业价值观是蕴涵在企业一切行为之中,制约物质生产、精神活动和诸多关系,通过企业产品、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形象和企业人际关系等“软”、“硬”件体现出来的导向性意识形态,因此这种经整合而形成的新的企业价值观必须体现承优立新的原则,必须反映企业的优秀历史传统和现有属性、展现改革开放的时代特征和体现企业领导层的主体导向,必须包含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原有企业与现有企业之间、不同文化传承与文化整合创新之间、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之间关系等内在要求。

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不同企业的传统的价值观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已经受到猛烈的冲击;另一方面随着国企股份制改革,来自不同企业的价值观又将面临新的激烈碰撞。而那些孕育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于不同企业的价值理念则需要承优立新、有效整合。

我们同样发现,不同企业传统的价值观并非一无是处,那些反映社会主义企业本质特征的价值观并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或企业重组而失去其光泽。而新的企业价值观也不可能在割断历史、摒弃一切传统的境况下产生和生长。因此,我们应当本着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对来自不同历史传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企业价值观要以承优立新的原则加以有效整合。在继承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和不同企业优秀文化的基础上,确立起反映时代特征的、汇集各方优秀品质的、融传统与现代于一炉的新的企业价值观。

我们面对的是逐步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以及由此带来的逐步多元化的利益诱导和价值取向,而我们的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支柱,虽然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客观上不允许多元化的价值取向替代共同的主导性的价值取向。因此,在推进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中,首先要注意在继承的基础上确立新的企业价值观。既要继承好的传统,又要注入企业重组、市场竞争的时代特征和时代要求;既要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并敢于用新的企业价值观引导企业的舆论,又要通过以倡导和实践的实际成果进一步教育启迪职工,不断强化这种新的价值观导向。

其次,还要善于倡导已经初步确立起来的新的企业价值观,并在实践中加以充实、发展和完善。企业价值观的确立,应当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鉴于重组企业的价值观正处于新旧交替、承前启后时期,因此格外需要将企业价值观放到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实践中去检验、充实和发展。要想一劳永逸地实现企业价值观的承优立新和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那是不现实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由于社会变革、新旧交替的过程远未结束,因此,探寻新的企业价值观、确立和完善新的企业价值观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地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只有适应企业重组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价值观,才能牢固和确立起为重组企业和职工共同遵循的价值取向。

正确选择企业价值观建设的载体

以承优立新推进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还要注重企业价值观建设载体的正确选择。

其一,企业价值观建设载体的选择应放在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探索。在实现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在推进国企股份制改革、实现企业重组与文化整合的过程中,只有适应市场经济和文化整合需要的价值观及其建设载体,才是符合时代要求、企业需要和具有生命力的。我们不能停留于传统的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去考虑问题,我们只有通过选择正确的建设载体,大胆地破除那些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的价值观,继承那些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属性的价值观,创立有利于国企改革改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完善的、有利于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才能使以价值观建设为核心的文化整合有较高的立意、广阔的视野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产生强烈的现实意义。

其二,企业价值观建设的分层性需要载体的多样化。企业价值观建设是分层次有重点的。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对象,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载体。按照建设层面的划分,企业领导者应为第一层面,构成价值观建设“重中之重”的对象。这是因为企业领导者所处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他们的言行对于树立企业正确价值观的极端重要性。在价值观建设中,党员、干部为第二层面,构成价值观建设的主体对象,也是价值观建设的一个重点。这是因为党员、干部置身于群众之中,他们的精神状态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到周围群众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可程度。如果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实践企业价值观,对上可以起到对企业领导者的“监督”作用,对下可以起到对一般群众的“导向”作用。针对党员、干部这一层面,我们所应采取的教育形式应该更多地考虑这一层面的特点,多一点正面灌输,多一点典型引路,多一点采用阶段性“主题教育”活动和日常教育与短期集中轮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于作为第三层面的广大职工而言,价值观建设的主要载体应该是各种富有教育意义又为职工乐意接受的文化活动;应该是党员、干部的榜样示范教育;应该是团队式学习加大众传媒的正确舆论导向。

其三,企业价值观建设的艰巨性需要载体的针对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同企业的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和“挑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重组需要的价值观尚在承优的基础上逐步“立新”之中,因此,价值观建设较之以往显得难度更大,收效更为不易。而正是企业价值观建设的艰巨性,客观上更加需要建设载体的针对性。

其四,企业价值观建设的长期性需要载体的连续性。企业价值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重组企业价值观的兼容与整合更是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价值观建设的长期性,需要建设载体的连续性与之相配套。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企业价值观建设的系统性、稳定性、递进性,才能使价值观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国企的改革改制和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

综上所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大力推进国企的股份制改革。而要顺利实现国企改革改制的目标,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承优立新为原则,以企业价值观建设为核心并辅以行之有效的建设载体,高度重视并努力实现企业文化的有效整合。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文化整合股份制载体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闽侯县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初探
高等职业教育股份制办学可持续模式探索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股份制企业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与领导参与度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
企业并购文化整合之诚心、虚心、信心、恒心
企业文化整合的内容及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