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名之搞笑

2005-04-29陈毓秀

上海采风月刊 2005年4期
关键词:笔者孩子

现在什么东西都讲究个性,最好就是独树一帜、与众不同,才会让别人觉得你牛。连取名字也都要出怪招。虽然有个性没什么不好,不过也要讲究一个度。名字是个代号,虽然有时这个代号并不唯一,或者会被别人当笑话来捉弄,但是它却从我们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一直跟随着我们直到生命的终结(除非中途改名)。名字可以另类,但不能怪异,怪异有时要付出代价的。

太“个性”的名字——王@

郑州市民王先生在报户口的时候遇到了麻烦,因为他给孩子起的名字叫“王@”,这几年电脑流行,“@”(谐音“爱他”)也是新生事物。王先生想独树一帜,却因为过于“个性”而被要求重取名才能入户。按照户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名字中的英文字母必须翻译成中文才可以,“@”属于字母,所以不能入户。

笔者采访了一位户籍警张先生,他告诉笔者,现在英文、字符都是不能入户口的,字库里最多是四个字的名字,五个字也是不允许的。以前有很多电脑里打不出来的字,如今市局里的版本也都有这些难写的字了,所以这样的文字也是可以用在名字里的。如果是康熙字典里那些很生僻的字,还是希望家长不要用,不然以后做社保卡,或者是出国护照就比较麻烦了。不过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用很生僻的字了,这也是为了孩子的将来着想嘛。

点评:王@?我还李.com呢!照这样下去,取出的名字非但中国人看不懂,连外国人也摸不着头脑。这还能算是名字吗?爸爸妈妈呀,名字要“个性”可以,但也要考虑绝大多数的人能不能接受啊!尤其是政策不允许啊!

十类普遍的取名方式

第一类,父姓和母姓的结合体。

也就是把爸爸和妈妈的姓拼在一起,组成孩子的名字。这样的取名其实生活中很多。但是要避免一些结合后会产生歧义的姓。比如,姓朱和姓罗的,孩子如果叫“朱罗”(猪猡),那估计会恨你一辈子的;姓黄和姓余的,孩子如果叫“黄余”(黄鱼),那绰号似乎也可以省掉了;姓夏的和姓刘的,孩子如果叫“夏刘”(下流),那整天在别人的骂声中长大,太可怜啦;姓蔡的和姓范的,孩子如果叫“蔡范”(菜饭),那总成别人的口中物,听来也怪别扭的吧。

第二类,以特殊的出生日取名。

很多与新中国同一天诞生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会把名字取为“国庆”,一听名,就知道寓意是什么了。不过,不是每个节日和有意义的日子都能用于名字的。你总不会给你的孩子取名为“张三八”、“王情人”、“李圣诞”吧。

第三类,能和一些字组成词语的名字。

比如“简单”、“高兴”、“白雪”、“汪洋”……这样的名字好记,而且也很有特色。不过,不是什么都可以组词的,如果是叫“章鱼”、“胡涂”、“秦寿”、“花心”什么的,那就不好了吧。

第四类,用堆起来的字做名。

就是一个字的几次方,像“水淼”、“金鑫”、“石磊”,一看就知道五行缺什么了。这样的名字还有个好处:可以简化,干脆就写个水,右上角来个4,就可以了。

第五类,以出生的时间取名。

常见的就是“辰”、“晨”、“曦”之类的字,不过好像没看见过什么“暮”、“夜”、“午”、“晌”的,取名字还不是什么字都能用啊。

第六类,融入长辈对于小辈的期望。

笔者有个朋友叫“大志”,顾名思义就是要有远大的志向;还有个叫“科家”的,他父母希望他长大能成为一名科学家。但是,也不能全把目标摆在名字里,不然,叫“有财”、“富翁”的,就一捞一大把了。

第七类,相同的或音同字不同的字。

“陈辰”、“宣萱”、“杨阳”、“方芳”……有时音同比字同来得高级点。

第八类,洋派的名字。

姓汤的叫“汤姆”,姓马的叫“马莉”,姓朱的叫“朱莉叶”。这样连英文名都省了。不过最好姓苏的别叫“苏菲”,和卫生巾的牌子同名,感觉总是怪怪的。曾经还有个同学,二十年前出生的时候,妈妈就给取了“焦爽”的名,还真有远见啊!

第九类,在名字中用些很难写、难认的。

父母也许抱着独一无二的希望。不想一叫孩子的名字,路上回头的有十来个。所以,就翻开康熙字典,寻找一些有意义,但是却比较不容易撞车的字。好是好,只是,这样一来,名字被念错的概率就大大上升了。毕竟,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教授都会有不认识的字,更何况是我们普通人呢。从小学起,笔者的名字就经常会被同学或者老师念错。每次初见,总会被很多人读错中间那个不常见的字。记得第一次学院党校点名的时候,老师跳过了笔者的名字,估计是没把握读准就放弃了吧。原以为这三个字可以做到世间绝无仅有,不过,地大物博,上次在百度上一搜,哇噻,居然叫这个名字的有那么多啊。有硕士、有博导,居然还有一个与世长辞,被别人安慰“陈毓秀同志,安息吧!”的文章。

第十类,大于三个字的名字。

不是复姓,照样可以让自己的名字变长。像上海小姐陈娜良子。笔者有个朋友叫“雨田阳子”,她也不是日本人,只是因为姓雷,所以就想到把这个字拆开,变成“雨田”,不过姓都改了,未免有点……还有个朋友叫“乾隆古月”,两代皇帝,还正好是龙年生的,因为他爸爸姓乾,妈妈姓胡,不过有时真怕字写得草了点,被别人读成“乾隆胡”;还有个叫“许勤博文”的,估计寓意是勤劳博学有文化吧;一次笔者居然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叫“朱穆朗玛峰”的。真是太厉害了。叫这么个名字,真是想像力丰富啊!这样下去,以后姓高的都可以叫“高锰酸钾”,姓艾的可以叫“艾拼才会赢”了。照这样的趋势,名字的长度是会越来越长了。不过这个笔者倒想尝试一下的。曾经对室友说过:“以后我的孩子,名字一定不会少于四个字的。”她们说:“那考试时,写名字就比别人要多用好几十秒了。干脆以后你孩子就叫‘X一一一吧。如果姓丁更好了。叫‘丁一一一。四个字,而且也简单。”“那我儿子一定会质问我为什么不叫他‘丁三的!”

少在名字上走弯路

一对夫妇想给孩子取名为“胡李晶”,因为一个姓胡,一个姓李,但怎么听都觉得是“狐狸精”,所以后来干脆就又加了个字,变成了“胡李结晶”,虽然是四个字的,但至少没有歧义;还有对叫“邹大卞”、“邹大芬”的姐弟,真不知道他们父母当初是怎么想的,配得也真够绝的呀;“岳金”(月经)、林步清(拎不清)、濮耀廉(不要脸)、陶江虎(捣糨糊)、曾美丽(真美丽)、毕云涛(避孕套)、华成辉(化成灰)、魏笙绵(卫生棉)、夏建(下贱)、魏成年(未成年)、范统(饭桶)、朱慧菲(猪会飞)……这样可怜的名字真的是数不胜数啊。

作为上海人,名字经常会被翻成沪语方言运用于无时无刻中。所以,为了让名字做到“优秀”,在取名字的时候,还是要先用上海话读一下,是不是存在着漏洞。

笔者有个同学叫“伏慧琳”。其实名还是不错的,只是姓加在前面,就不对了。用上海话一读,“伐会灵”。英语老师说:“你爸妈给你取错名了啦。难怪你读书伐会灵啊!”还有个同学叫“杨伟”(阳痿),碰巧他还找了个叫“阴靖”(阴茎)的女朋友。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一个叫“陈金萍”的,整天都被别人骂是“神经病”,真是对她同情万分啊;还碰到过一个叫“倪欣”的,她老公正好叫“卫生”,真的挺配的;还有一对叫“柴胡”、“戴瑜”的夫妻;还听说有个叫“邬超凡”的,上海话一念,挺恶心的;“赖熙彤”,好好的名字变成了“垃圾筒”;最近还听说了个老嘲的外号:一个胖女生叫“张曼玉”,用上海话读就是“长满肉”。

猜你喜欢

笔者孩子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熊孩子爆笑来袭
两个插件,让Chrome变身iPhone
Google Reader订阅按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