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力构想
2005-04-29江明友
江明友
企业发展力问题的提出
什么是企业发展力
企业发展力,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持续创造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它是企业这个微观环境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产物,是企业中以人为中心的有利于企业进步和发展的所有要素的总和,是企业综合素质的集中反映。
提出企业发展力的现实依据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具有了日益完全的行为能力,因此具备了单独研究企业发展力的社会条件。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渐充分,在改革开放初期那种靠“一招鲜,吃遍天”的历史条件已不复存在,大批“曾经辉煌”的企业昙花一现,被新兴的企业挤出舞台。企业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关注的焦点。“入世”以后,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对此,国家已经或正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但是,内因才是决定性因素,只有提高企业自身的免疫力和强身术,方能从根本上解决好企业的发展问题。在这方面,近几年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角度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竞争力主要解决的是企业在与市场对手竞争中如何获取比较优势的能力。它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往往是企业在一定的时空中战胜对手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或能力。然而,竞争力的强弱、能否持久,根本上还取决于企业在发展中获取综合素质的能力,也就是本文所提出的“企业发展力”。企业发展力的构建,是一项以提高企业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基本建设,它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源泉、基础和保证。
第二,把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落实到企业,需要有相关的抓手或载体,研究和构建企业发展力就可以成为这样的一个抓手或载体。我们知道,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从中央的角度看,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正确地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我国必须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企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要使“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企业落到实处,关键在于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把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内涵具体化为对企业各种发展要素的具体要求,增强企业在贯彻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本文提出企业发展力,就是意在把“发展”这样一个哲学的、反映事物存在状态的抽象概念变成为一个可以直接或间接量化分析的力学模型概念。通过对企业发展力要素结构的分析及理想模型设计,把科学发展观物化为科学的企业发展力。
第三,是整合目前关于企业的各种“力说”,形成企业发展合力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属于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要素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更加重视,研究日趋繁荣;其中一个不约而同的现象就是不同程度地把这些要素作为力量来研究,先后出现了“文化力”、“学习力”、“管理力”、“领导力”、“决策力”、“执行力”、“公信力”、“凝聚力”、“企业力=商品力+销售力+形象力”等提法以及《合力文化》、《文化力启动经济力》等专著。有的为了强调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要素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干脆把这些要素都戴上生产力的帽子,例如“管理就是生产力”、“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生产力”等等。现在,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使用“企业发展力”这个总的概念,把关于企业的各种“力”整合到一起,并运用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统筹学、力学以及系统论等原理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总体的把握,一个以企业发展力为外壳、以人力资源为内核、以科技力为引擎、以文化力为灵魂的企业内部的力系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近来,国内外关于“企业发展力”的一般提法已经不止一次地出现。这说明,从理论和实践上正式提出并认真地研究企业发展力问题,已经是时候了。
企业发展力的理论依据和特征
应当说,企业发展力的理论依据是显而易见的。从哲学的角度讲,企业发展力首先是一种存在或过程。它是企业生产力这个作用力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主要是意识形态)这一组反作用力既同一又斗争所生成的动力,它不仅推动企业发展,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按照“经济人”假定,企业发展力就应当是企业能够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利润的各种要素(能力)的总和。从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有关学科的角度讲,企业发展力应当是企业文化力、科技力、配置力、资本力、制造力、产品力、销售力、服务力、环境力等按照事物矛盾运动规律和统筹学、系统论等原理科学组织并化合而成的原动力。
企业发展力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时代性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企业发展力的构成要素及其能量状况,总是随着生产力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着的,不同社会阶段的企业发展力其构成的要素、构成方式及能量大小总是不同的。二是基础性特征。就一个企业的发展力整体而言,它是企业的基础性建设,是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经过量能的积累后能够实现突破性发展或超速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面临机遇或危机时能够有多大主动权的基础。三是综合性特征。它是企业的全面性、系统性建设,就构成企业发展力的各种要素而言,它们都遵循“木桶”理论的原则,所有要素都是构成企业这个“木桶”的一块木板,都是企业发展甚至生存不可或缺的条件,必须统筹协调发展,因为不论哪一块木板短了甚至缺了水都会流出来。四是开放性特征。企业是个开放的系统,企业发展力也是一种开放的能力,这合乎一事物与它事物相互联系的普遍规律,在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经济全球化时代更是这样。五是个体形态的差异性特征。就每一个企业自身发展力的状况而言,都有自己的特点,相互的差异是绝对的。即使同一企业在自己的不同发展阶段上,也是不同和变化着的。正因为如此,才有对企业发展力加以社会引导和倡导企业自测自建的必要。六是评价标准的同质性特征。在同一时代和国度内,评价企业发展力大小强弱的尺度必须是在削除各种差异性之后抽象成同质的,这样制定出的标准才可能客观、公正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权威性。
我国当代企业发展力的类型
企业发展力类型,就是指以在企业发展力内部各力系中起主导作用并对企业发展力在总体上有牵引作用的力系或力为标志所划分出的企业发展力的类型。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推进,我国企业发展力大至出现过以下8种类型:
1.产品牵引型。在企业发展力内部各要素中,产品是中心、是决定企业命运的主导要素,其它要素围着产品要素转。一个企业的命运,维系于能不能找到和生产出一个或几个市场需要的产品。当产品的生命周期结束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就停滞或倒退了。曾经的马胜利传奇故事和他的名言“一个产品救活一个企业”,“一个产品养活企业几代人”,就是这种企业发展力类型的真实写照。在卖方市场时代,这种类型比较普遍。
2.英雄牵引型。“英雄”是有作为的企业一把手的代名词。在企业发展力各要素中,一把手的领导力是中心,是决定企业命运的主导性要素。对于以思维素质出众、综合素质全面、善于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发挥企业整体优势的极少数优秀企业家来说,对企业和社会的发展是一大幸事。这往往也成为一些民企快速成长或国企打翻身仗的早期原因。但由于企业成也在英雄,败也在英雄,因此就出现了“企业性命系于一人”,“一人临驾于企业之上”,“企业年年盼英雄,上级不停换老总”;“千斤重担压弯腰,可怜英雄命不长”(类似于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38岁英年早逝的例子并不鲜见)这样一些不正常、不科学的现象。
3.财务牵引型。在企业发展力各要素中,靠现有产品的规模效益产生的价格、成本优势实现的资本增值成为主导或牵引力量。这种类型在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一定阶段,曾经起过进步作用。目前,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停留在这个阶段上。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类型企业的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4.机制牵引型。在企业发展力的各要素中,企业运行机制的作用力主导着企业发展力的方向和力量。尤其是较早引入市场机制、推行公司制改造或股份制改造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得到较快发展。目前,由于许多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不到位,加上不少民营企业因为种种原因存在机制方面的问题,因此,机制牵引型企业在我国现阶段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在企业普遍实行市场机制以后,机制就不能再决定一切了。
5.机遇牵引型。主要指来自外部环境的良好机遇。由于碰上或抓住了这个机遇,便主导并带动了企业发展力。主要包括市场机遇(如上游产品或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引进到好的产品,寻找到好的合作伙伴,等等)、政策机遇(如企业下放、撤并、改制、利改税、债转股、上市成功、拿到进出口许可证、申请到进出口退税、补贴、国家的产业政策或行业政策调整,等等)。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至今市场经济体制还很不完善,加上法制还不健全,权力寻租也给了一些企业通过不正当途径获取机遇的空间。总之,机遇牵引确实让一些企业发展起来了。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日益完善,法制逐步健全,反腐斗争的深入,“入世”承诺分步兑现,许多本来产生于历史局限性的机遇将不复存在。机遇牵引型企业发展力本身颠倒了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我们只能承认它在历史上有过阶段性的进步意义,但从长远看,我们在继续重视发现、创造和抓住机遇的同时,必须把企业发展力建设的着重点放在企业内部。
6.科技牵引型。由于科技进步,例如新的科技成果的开发或应用,新产品的开发,信息技术的推广使用,工艺革新或新工艺的采用等,使科技力成为企业发展力内部各要素中的主导力量。新产品往往成为企业科技水平的载体。尤其是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开发,不仅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展力中的核心动力,而且已经成为我国逐步走向成熟的企业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科技进步仍未成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就已经呈现出科技牵引型发展力的许多企业来看,也尚缺乏持续、全面地获得科技进步尤其保持和发展核心技术的能力。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原因。但在企业内部,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就是眼界、观念、思路、战略及机制方面的欠缺,也就是文化方面的问题。缺乏通过合作(包括国内外合作、与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合作等)持续获取科技成果的思路和与企业内外的科技骨干人才建立合作共赢的研发机制的思路,是缺乏先进文化底蕴的突出表现,也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通病。
7.战略牵引型。以战略目标和发展战略统领企业发展力内部各要素全面、有序、协调地向前发展。其中,战略目标是方向,发展战略是企业各项工作的依据,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促进企业发展。这种类型的前提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必须是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的内容必须切合本企业的实际,并且是先进的和可行的。同时,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步骤、方法是正确的,并具有足够的战略执行力。这种类型企业的优势是提升了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并具有前瞻性和智谋性。而获取企业发展前瞻性、智谋性和保证企业战略正确性的基础性条件,是良好的思维素质、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程序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
8.文化牵引型。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意识形态,因为具有对企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而显示出力量,因而成为企业发展力内部一个至为重要的力系,当这个力系成为主导因素时,我们就称之为文化牵引型企业发展力。这种类型的企业要能达到做大、做强和长寿的境界,起着引领作用的企业文化,必须是以人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理念系统为灵魂,以创新思维为特色的先进思维方式为武器,以现代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为载体,以渗透、激励、控制和物化为基本实现途径,融思维力、学习力、创新力、管理力、战略力、体制力、制度力、领导力、执行力、内聚力、形象力、风险控制力等为一体,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牵引企业科学、全面、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先进企业文化。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接受、重视乃至全面建设企业文化的企业越来越多,对推动企业发展都起到了程度不同的积极作用。但是,要达到先进企业文化的上述要求,使企业文化力真正成为企业发展力中的引领力量,除了象海尔、联想、中集集团这些极少数已经做得比较好的领军企业外,都还需要做出艰巨而不懈的努力。
以上各种类型的企业发展力在我国企业由计划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的各个阶段或者在某个具体的企业的一定发展阶段上都曾经起到过主导性的积极作用。但是总体来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类型存在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如产品牵引型、英雄牵引型、财务牵引型、机遇牵引型等;二是在上述各种类型企业发展力的内部要素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单项独进或不要素缺失的问题,而不是全面发展和系统集成;三是部分类型具有科学性,但总是存在或者对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或准确(例如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就多数企业而言,目前还停留在比较狭隘和表浅的层次上),或者在实际操作上很少能真正到位(例如战略牵引型和文化牵引型)。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阻碍了我国企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生长和管理现代化的步伐。这也是我国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和平均寿命不长的重要原因。形势越是发展,这些问题就越是明显地暴露出来。
企业发展力理想模型的构想
理想模型的构成要素
当代企业发展力的构成要素十分复杂,各企业之间因为所有制性质、企业规模和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其实际构成要素也有很大不同,许多企业存在着要素缺失的问题。因此,必须在总结我国企业现实的发展力要素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并充分考虑我国企业发挥后发优势、走高速成长道路、赶超发达国家的需要,来设计我国企业发展力的构成要素。根据这样的考虑,企业发展力总体上可由九个力系共58个要素构成。
1)文化力系。包括思维力、学习力、理念力、创新力、管理力、战略力、体制力、制度力、领导力、执行力、内聚力、形象力、风险控制力,公信力、亲和力。
2)科技力系。包括知识力、信息力、科研力、产品开发力、工艺开发力。
3)配置力系。人力资源配置力、知识资源配置力、物质资源配置力、产权资源配置力。
4)资本力系。包括自有资本实力、资本增值力、资本运作力、资金筹措力、资金调度力、资金周转力。
5)产品力系。包括产品的内在质量力、外观感染力、使用价值力、性价比竞争力、品牌价值力。
6)制造力系。包括人员操作力、设备加工力、工艺装备力、计量检测力、产品组装力。
7)销售力系。包括营销策划力、销售网络力、广告运作力、队伍推销力、贷款回收力、客户关系管理力。
8)服务力系。包括服务质量力、服务实效力、服务诚信力、产品(包括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售前服务力、产品售中服务力、产品售后服务力。
9)环境力系。包括企业对环境的应变力、拓展力、环保力,环境对企业的促进力、制约力。
企业发展力以上各力系、各要素之间的构成方式是: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中心突出,系统联动。需要指出的是,在企业运行过程中,九个力系中每个力系的作用一是缺一不可的,二是不平衡的、总是有轻重缓急之分的,三是对于某个企业或同一企业的某个发展阶段来说,总是有某一个力系或这个力系中的某一个力在起牵引作用,成为企业发展力的主导因素。
关于企业发展力理想模型的设想
在现实社会中,各企业之间的发展状况千差万别,情况万分复杂,不可能用一个模式来解决所有企业的发展问题。但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我们又必须采取抽象的方法。前面我们已经在分析企业种种发展轨迹的基础上归纳出了企业发展力的8种类型,并分别做了简要的评价。那么,为了研究的方便,我认为有必要在总结企业发展力现实类型的基础上,参照当代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经验和时代发展的趋势,设计一个企业发展力的理想模型。设计这个模型的思路是,抽掉企业里一切与发展力要素在本质上无关的东西,例如所有制形式、企业规模、企业的行业差异、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等等,只留下作为一个先进的经济组织并肩负最必要的社会职能的企业所必须具有的发展要素。通过对这些要素相互关系的研究,构建一个理想模型,目的是便于我们排除大量表象的干扰,寻找存在于企业发展力要素中最科学的关系式,为人们驾驭或研究企业,也为我们进一步设计企业发展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一个思考问题的参照系。根据上述思路,提出企业发展力的如下理想模型示意图。
为了方便对上述模型示意图的理解,对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作如下说明。
1)在文化力系统中,我把除了自然科技力之外直接属于人的脑力的要素全部归并进来,目的是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力的高度灵敏、有机统一、强有力的科学制导系统。它是企业发展力的中枢神经系统。其中,思维力的核心是辩证法的力量,理念力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力量。二者的结合便形成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所必须具备的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此为核心,通过文化力系中诸要素的有机融合,形成企业先进的DNA。因此我认为,在企业这个复杂的系统中,应该用文化力系统来导航,企业的文化力系统,实际上就是人的智力系统,以人为本,首要的就是以塑造企业人先进的智力系统和发挥好这个先进的智力系统在企业发展力中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为本。然后才谈得上真正确立人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成为最充分地调动人的创造潜能和造就企业一代新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体。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讲,在企业里,可以说什么都是可以复制的,但是,DNA却是不可能复制的。因此,以先进企业文化力系制导的企业发展力,应该是最聪明、有竞争力的企业发展力。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角度讲,我认为,在企业里,应该是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技术的有机统一。按照大文化的概念,两者都可以纳入文化力系统里面,但由于自然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力中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必须作为一个单独的、企业第一动力系统的力系来研究。
2)科技力系是企业发展力这个大系统中的第一动力系统,反映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其中,知识力和信息力是决定因素,因为它们是人的智力和智力的延伸。不仅在科技力系中起决定作用,而且对企业发展力所有力系和要素(包括文化力系和要素)都具有强大的辐射、服务和推动作用,因而也是推动企业成功地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决定性因素。
3)配置力系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的企业发展力各要素优化组合的关键。对人力、知识力、物质力、产权力这些资源,不提管理而提配置,归纳为配置力,意在强调以人为中心,揭示企业从自然属性来讲就是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实现资源再生产这个本质。配置力系对企业发展力在总体上具有辐射、服务和推动作用,它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又主要取决于文化力系和科技力系的质量。
4)环境力系在企业这个开放的系统与社会这个大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处于衔接与通道的地位。把它作为一个单独的力系提出来,体现了在现代社会里,企业自身的价值是存在于环境和社会里面。而且对环境、对社会的依存度越来越大这样一种理念和趋势。同时,也避免再走发达国家的企业在现代化过程中曾经因为忽视与环境和社会的关系而走过的弯路,以便更好地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快捷、持续的发展之路。
5)关于领导力,本文把它放在文化力系中承上启下的中心位置,体现了企业主要领导人和领导集体在现代企业中的中枢作用。关于党组织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和精神文明建设等要素,已经考虑融合在文化力系相关要素之中,以文化力系为载体,对企业发展力实现全方位的渗透、辐射、激励、控制和推动。这需要在通过评价指标体系中对应的子项来体现。
企业发展力建设是提高企业素质的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基本建设,既需要深入的探讨,更需要实践的检验。希望引起专家、学者、企业界同仁的关注。
(责任编辑:罗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