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府冷板凳

2005-04-29王立光

辽河 2005年4期
关键词:冷板凳孔府严嵩

王立光

体会冷板凳,是在那年参观孔府的时候。

孔府,过去称“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心,孔庙的东侧,是孔子后世嫡系长孙居住的府第。

孔子生前,只住老屋三间,今门孔府的建筑规模,是明代以后留下来的。

历代统治者,都极力推崇孔子学说,维护儒学地位.从汉高祖刘邦封孔子的十三代孙孔霸为“关内侯”开始,到唐玄宗将孔子的后裔由“侯”升为“公”,封三十五代孙为文宣公,并宣布不纳税赋,再到宋仁宗加封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一直到清末,持续三十二代,有四十一人袭封衍圣公,始终未变。到了民国时期,还特任孔子的第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继续享受前代荣典。孔府也随之一扩再扩,一修再修,不惜拨巨款、斥巨资。但是,直到明朝正德以前,孔庙和孔府都不在曲阜城内,而是在远离县城以外十多里的地方。

朱元璋坐天下后,也打孔子的牌,想遵照前贤,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是,当时的衍圣公瞧不起这个无赖出身的皇帝,不肯觐见。朱元璋便委曲求全,亲自召见,好言抚慰,衍圣公大受感动,后来将朱皇帝的土话方言,刻成白话碑,永久留存。

到了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刘六、刘七率领农民起义,自河北进入山东,破曲阜,移营孔庙,屯兵孔府,吓得孔氏族属鸟兽散走。于是,皇帝朱厚照下旨,迁移曲府县城,守护孔庙孔府。

当时翰林院侍读严嵩,字惟中,又字介溪,江西分宜人,弘治时进士,受命监工。严嵩深谙皇帝心思,更清楚移城目的,在修城同时,特别在城中大兴土木,修建孔府。精心没计,精心施工。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认认真真大干了十年。曲阜新城,城墙高耸,护城河环绕;孔氏府第,奇花异石,雅致庄重。从而奠定了今天的规模:占地240余亩,三路布局,前后九进院落,各类建筑463间,主次分明,井然有序。严嵩有功,得到晋升,不久召为国子祭酒,后任礼部尚书,又以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阁,从此专国二十年,任内阁首辅十五年。

衍圣公感谢严嵩,不知如何表示,千思万想,觉着还是留个名最好。于是,恳请严嵩为孔府题名。于是,严嵩工工整整地书写下了“圣府”两个大字。孔府奉为至宝,制成金字蓝底竖匾,高悬在孔府大门正中上方的门楣上。孔府既然对严嵩摇起了橄榄枝,严嵩更是不含糊,后来,将自己的一个孙女许配给孔子的六十四代孙孔尚贤。严嵩的孙女虽然有才,但长相丑陋,可孔氏却并不重视和长相,大大方方地娶回家去当媳妇。过得门来,夫唱妇随,十分和睦。这样,严嵩和孔府就结成了亲戚,你来我往,走动得很热火。

中国古代,书写墓碑是最庄重的事,非得请德高望重之人不可。平常人家尚且如此,像孔府這样的特大封建官宦家族又该当如何?谁都知道,孔子的六十二代孙,袭封衍圣公孔闻昭的墓碑,就是在嘉靖三十五年三月请严嵩书写的,至今还矗立在孔林中。此碑篆书双行,稳重端庄,楷书婉丽,一笔不苟,是标准的台阁体。

进了孔府大门,再进二门,就来到了孔府大堂。大堂后门,有穿厅与二堂相连。穿厅里有两条丈余长的红漆大板凳,是为前来拜见的客人等候时休息用的。

什么事情都是物极必反。谁能想到,当年红极一时、权倾朝野的严阁老,到后来能被弹劾?嘉靖四十一年,皇帝终于下了决心,将严嵩革职。

免职在家的严阁老,当然不甘寂寞,总想办法东山再起。想来想去,还是请衍圣公出面,在皇上面前求个情最有力度。他想,莫说当年有恩情,就算现在是一介布衣,草民百姓,也毕竟还是他孔家的爷丈!见见衍圣公那是没问题的。于是,他胸有成竹,乘着毛驴车,风尘仆仆,饥餐渴饮,日夜兼程,走了半个多月,从京城来到曲阜,已是疲惫不堪。来不及休整,乘着一天傍晚,微风细雨,街上已没有了多少行人,就悄悄地跑到孙女婿家。

进了大门,过二门,来到启事厅,严嵩请求启事厅值班的为他通报衍圣公,转达来意。又谁能想到,衍圣公竟然不见!启事厅的值班的,对他更是冷若冰霜,决不让他人内。严嵩傻了,呆若木鸡。本来就是拔了毛的凤凰,还装什么大鸟?虽然还是爷丈,但阁老爷丈和平民爷丈,毕竟身份不同。别说五百年前,在三十多年前,我就亲眼见过一个造反派的儿子批判走资派的老子,在数千人的大会上,竟喊父亲是老混蛋。我原单位的一位老干部亲口跟我说,一九七零年他下乡插队,请求给安排到岳父家的大队,可是去了以后,却被当大队贫协主任的岳父和在大队负责治保的小舅子给撵了出来。那叫“亲不亲线上分”,老丈人和小舅子与他划清了界限。无家可归,还多亏当地的老百姓帮他盖了三间房,才有了安身之处。

严嵩呆傻了好一会,终于想到了“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的古训。认了,落配了,爷爷也得当孙子。于是,苦苦请求看门的再给通报,表示本人愿意等候。忍气吞声地坐在穿厅的大板凳上,一会儿坐在这一侧,一会儿又串到那一侧,如坐针毡,坐立不安。一会儿只见他浑身瑟瑟发抖,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弄清楚,他到底是因为夜深天凉,衣不蔽寒,还是因为希望破灭,心里凉了造成的哆嗦。后来,人们就把严阁老那天晚上遭冷落时坐过的,摆在孔府大堂与二堂之间的,用于客人等候接见时坐的,那两条用红漆漆的大板凳,叫做“冷板凳”。听说,从那以后,谁也没有再去坐过那两条板凳。说是谁坐上了,就要倒霉,就要遭到厄运。因此,几百年过去了,这两条大板凳,依然是完好无损,直到现在,仍旧陈列在原地方。

“冷板凳”比喻遭到冷落,受到了冷淡的待遇。一般人,谁遇上了心里都会感觉不舒服,感到不愉快。但是,这未必不是件好事。它可以引起反思,警示人生的。试想,严阁老当年横行一时、飞扬跋扈的时候,岂止是给别人冷板凳坐?那天晚上,当他坐在冷板凳上的时候,是否已在反思了过去,并为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而后悔?是否想到,如果以后,再有机会重登庙堂,待人一定要做到平等一点?

在商品社会中,有些人,容易以衣貌取人,以身份取人,看人下菜碟。冷落人、冷淡人、给人冷板凳坐的事,是时常发生的。给人冷板凳坐的,往往都是在得势之时,事务太忙,缺少耐心。但也不尽然,如果来的是一个更有来头的,是说什么也不会给冷板凳坐的。坐冷板凳的,一般都是在失势的时候,老百姓,是绝不会感觉到谁给他坐的是冷板凳,还是热板凳的。只有那些得势一时,又失去了的时候,才会感觉到,人们对他的态度是发生变化了。才会感觉到,自己遭到了冷落,受到了冷淡了。才会感觉到,自己坐的是冷板凳还是热板凳。

冷板凳也专指寂寞的职务。其实,这就更是好事了。寂寞是人生的机遇,是积累人生能量的重要环境。人的一生,犹如一支动听的歌,有低吟,有高亢,有和谐的旋律,有优美的抑扬顿挫。在闹闹腾腾中呆惯了的成功者们,是更需要感受寂寞的滋味的。有人说:“古来圣贤皆寂寞”,不是没有道理。寂寞,是心灵的感受。心浮气躁,换个环境就会感到寂寞。具有平常心态的人,是很少有这种感觉的。而平常心,却是人生的最佳境界。不断地感受寂寞,才能保证人生之车不至于偏离轨道。伟大的思想,正是产生于寂寞之中。

孔子说:“绘事后素”,就是指一个人不要迷于绚烂,要甘于平淡。以静来做学问,以俭来修身。“俭”并不只是省吃俭用少花钱,更重要的是用“俭”来修精神,修品德,修情操,修身体。孔子还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寂寞的职务,少了丝竹之烦恼,少了案牍之劳形,难道还不是好事吗?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是能够创造神奇、留下不朽的。

其实我看,衍圣公倒是应该见上一见严嵩的,至于给不给他向皇上求情,那倒是应该另当别论。孔子思想历来倡导“以德报怨”,倡导“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就不要说严嵩过去曾经对孔府有过好处,报答不报答,就从他的孙女是孔家的媳妇,也应该给点面子,见见这位已是耄耋之年的爷丈。若是往上了追溯,孔家的老祖宗孔子,当年不也是常受冷落,常坐冷板凳的吗?孔子当年周游列国时,到处游说,处处碰壁,人们曾形容他,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这不比坐冷板凳还狼狈!由此来说,严阁老也没有什么值得嘲笑的。反过来说,严阁老和孔子可没法比,据明史记载,严嵩革职那年是八十四岁,早过随心所欲之年了,坐一会冷板凳,就如热锅上的蚂蚁,根本是不可救药的。

在《论语》八佾第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仪封人请见孔子,孔子不见,被挡驾了。封人,就是主管诸侯国界的人,他对挡驾的孔子的弟子说: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到了我们这个地方,只要我请见,都见过。你们老师再伟大,也应该接见我啊。后来孔子见了他。

不知,当年的那个衍圣公,后来到底见没见他的爷丈人?

(责任编辑/沙爽)

猜你喜欢

冷板凳孔府严嵩
明代大老虎严嵩可能不是穷死的
李绅和严嵩
“冷板凳”是什么板凳?
什么样的板凳叫“冷板凳”
童芷珍忆半生修书往事,40年后依旧“冷板凳”
孔府名肴——“带子上朝”
孔府宴大件——神仙鸭子
孔府的年节楹联
赵忠贤:坐得住“冷板凳”才能一战成名
严嵩原本是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