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阳能业的幸福时光

2005-04-29陶俊杰

新财经 2005年4期
关键词:特变硅片电工

陶俊杰 孙 磊

在传统能源价格上涨的同时,以太阳能产品为代表的新能源厂商也在品尝产品供不应求和高利润的滋味。

经过短暂的回调,国际石油价格重拾升势。截至3月18日,纽约商品交易所的原油价格达到本轮升势中创纪录的56.72美元/桶。除了新近进入工业大国行列的中国、印度强烈增长的能源需求打破了石油产品的供求平衡,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国际主要产油国攫取石油美元的日子日益屈指可数了。中国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办公室的报告显示,以现有速度,全世界的石油还可再开采大约45年,其他传统能源剩下的时间也不乐观:天然气大约61年,煤炭大约230年,铀矿石大约71年。

2000年,德国政府强力推动了《可再生能源法》的通过,这项法案规定,到201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应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0%,并对光伏发电(即太阳能发电)给予0.506欧元/度的补贴。与此同时,欧洲各国鼓励新能源发展的法律和产业补贴政策相继出台。

国外太阳能电池片厂商股票价格大幅上涨,全球PPV(光伏产业股价指数)2004年上涨300%,远远好过石油公司。德国Solarworld一年上涨600%,由10多欧元上涨至100欧元。台湾茂迪股价由60多台币上涨至400台币。

欧洲新能源市场的大规模启动,直接拉动了中国从事太阳能光伏行业公司的发展。目前中国新能源厂商都在努力扩大产能。经过扩产,天威保变(600550)一跃成为2005年国内产能最大的光伏厂家,达到70Mw硅片、50MW 电池片、100MW组件的生产能力,超过了2004年的行业霸主无锡尚德,并同原本规模相近的特变电工拉开了差距。

“如果讲未来,将是新能源的世界,市场需求是无限大的。”一位业内专家说,“这对中国厂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但他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彭继忠告诉《新财经》,在国际光伏产业链中,中国光伏产业处于中下端,地位比较弱小。该产业的上游和市场都在国外,只有中游和下游在国内;下游在中国发展最快,原因是门槛很低;而需要较高研发实力和大量资本的上游,是中国光伏产业的短板。“现在的繁荣是较低层次的、脆弱的。”他说。

仔细打量中国光伏产业的企业,目前惟有天威保变旗下的天威英利拥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靠近上游,这使得它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但也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何获得更上游的足够的硅原料。另一较大的厂商特变电工(600089)旗下的新疆新能源则只有下游的封装和系统集成,没有中游的电池片生产线。对那些更小的厂家来说,其产业链布局就更显被动了。

光伏产业的硅片封装技术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成型,中国各光伏业厂家却有着中国制造业普遍的处境:没有多少核心技术,生产设备从国外进口,市场也大部分在国外。在这种情况下,谁能投入更多资金,谁进入更早,谁就能获得一定时期内的优势。

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中国光伏产业各厂家之间恐怕就要打一场严酷的价格战。“苗头已经出现了”。有关研究部门提供的资料说,光伏产业链的最下游——电池片的封装技术相对简单,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资金投入量小,进入门槛不高,国内产能已经开始过剩。

面对2004年全球光伏产业的繁荣,很多国外厂商纷纷实施新的扩产计划。如果这些计划都得以实现,两年内国际市场光伏厂商的产能增加速度将会超过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供需缺口缩小甚至出现产能过剩。 “在2005年、2006年,国际市场的供需缺口达到最大,此后会逐步缓解乃至平衡。”彭继忠预计,“光伏产业高利润率的日子还能维持两年,快的话一年就可能降下来。”

寄望于国外市场的高速增长,不够支撑起一个真正繁荣的中国新能源工业。很多人将眼光投向国内市场。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项目办公室执行主任吴达成指出,目前使用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远远高于其他方式,因此,光伏产业上规模必须依赖政府补贴。“从立法到各种具体措施的推出,都需要时间,国内市场的大规模启动恐怕要等一段不短的时间。”他指出。还有人预测说,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至少要等到2007年以后。

能源界人士告诉《新财经》,从当前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情况来看,风能的前景比太阳能更加广阔。目前风力发电价格已经降低了很多,每千瓦时风电的成本价已经降至0.5元以下,同火电的0.3元已贴近很多,而太阳能是4元左右,成本太高了。从经济成本的角度看,我国风力发电的产业化条件已经成熟。

但光大证券分析师韩玲指出,风力发电的发展,仍然迫切需要政府政策的推动。目前,电价、关税、贷款、税收等方面,政府没有出台有助改善风电产业环境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不到位,企业的投资周期过长,缺乏投资动力。

随着今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的正式生效和中国《可再生能源法》即将于2006年1月1日实施,能源界普遍产生一种预期:风能发展的政策瓶颈有望得到较快地解决。《新财经》记者了解到,除特变电工(600089)外,目前已有一批上市公司开始着手风能的项目。

天威保变开足马力

2004年,天威英利投产8个月,就有1.24亿元收入囊中,利润约1000万元。今年第一个月,利润已有448万元,“订单已经接到了2006年。”天威英利副总经理赵志恒对《新财经》说。

赵志恒信心满满:“现在根本不存在竞争,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因为二期工程投产最快也要到今年11月份,现在让我们挠头的是怎样想办法在现有条件下生产更多的产品。”

与国内同行相比,天威英利最大的特点是产业链比较完整:不仅有太阳能电池的封装、生产太阳能电池片,而且也能生产电池片的上端——硅片。这样,产品利润率就保持在了较高水平。天威英利是国际上少数几家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企业。

赵志恒一五一十地为《新财经》算了一笔账:“现在每瓦太阳能电池片售价是2.6~2.7美元,毛利大概是12元(人民币,下同);如果我们将多余的硅片卖给其他厂家,然后再回购电池片,这样,每瓦的毛利有5元;如果卖硅料,毛利是7元。”

显然,天威英利这惟一的一条生产线,无法满足海外市场强劲的需求。《新财经》了解到,天威英利的生产线上已经实施了工人24小时不间断作业。

如果11月份二期扩产计划顺利完成,天威英利的生产能力将大幅提高,那时候的问题是,怎样获得更多用于生产硅片的硅材料。国内现在没有相应的技术,绝大部分硅原料需要进口。现在全球太阳能电池片供不应求,同行们满世界寻找硅片,结果国际市场硅原料一下了短缺起来,价格不断上涨。

“虽然纯度高达7个9(99.99999%)的硅提炼技术牢牢地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但是国内有些专家研究的技术已经越来越接近要求了。” 赵志恒说。天威英利正在参与推动国内多个在建或筹建的硅材料提纯工厂,希望以此扩大高纯度硅的来源。同时,他们也在考虑别的硅原料来源,“用于半导体级的硅的纯度要高于太阳能级,我们正在考虑从国外购买半导体级的硅废料,加以利用”。

天威英利引进的是以多晶硅为原料的生产线,与大多数厂家的单晶硅生产线相比,硅材料的转化率可以大幅提高,而且对硅材料的纯度要求也较低。在目前这种硅材料极度缺乏的情况下,天威英利使用多晶硅的优势进一步显现出来。

天威英利对《新财经》说,目前厂方掌握的硅原料基本可以满足2005年生产的需要。

目前,天威英利保持上游产业链完整优势的关键在于,上游投入所需要的资金量较大。而短期内国外硅片、电池片生产设备供应商自身的生产能力有限,这样,国内其他厂商短期内无法采购到设备。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局面就会被打破,利润率自然也会被摊薄。西北证券分析师张晶认为,天威保变抢先进入市场的时间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是容易被复制的。

天威保变总经理景崇友对《新财经》表示,“国际厂商都在扩大产能,今后两年我们也许会在国外市场遇到一些困难,其中包括欧洲有限制进口的可能性。” 天威保变的下一步思路是“把工厂做到欧洲去”。景崇友告诉记者,目前天威英利正与欧洲的厂商进行接触,以便设立一个封装工厂。

抢夺国内市场制高点的竞争已经开始。天威英利在四川成立了成都英利新能源公司,在西藏也建立了开拓市场的根据地,并参股了一些国内新能源公司。景崇友表示:“我们将抓住时机加快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

“我们要努力做到最大,只有成为最大才能在获取原材料拥有优先权,才能在竞争国家的优惠政策、取得国家的优惠贷款、税收和国家扶持基金上取得优势。我们要靠规模来获取各种优势。” 景崇友说。

在天威保变的所有业务中,天威英利是增长最快的一块。据公司预测,2005年英利的销售收入大约8个亿,而2004年整个天威保变的总收入只有11亿元。

新能源是否将取代变压器业务,成为天威保变的主营业务?景崇友表现出相当的谨慎:“天威保变还是要立足于在变压器领域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稳定收入来源,但同时也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扩张布局。”

目前来看,天威保变采取了“两条腿走路”的策略,进一步突出主营业务,一些与变压器领域相关但不靠近的业务已被剥离出去。目前,天威保变正在合肥工业园区建立一个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千伏安的基地。天威保变还是目前国内惟一一家具有向核电站提供变压器资格的国内厂商,国内核电建设进度的加快,公司也能分一杯羹。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彭继忠认为,天威保变的变压器业务仍持续增长,盈利能力也有所增强。预计2005年可以完成4000万KVA,2006年在考虑到合肥厂的增量后,总产量有可能达到6000万~7000万KVA。

特变电工挤入上游

2004年下半年,新疆新能源找到了新的利润点——国际市场需要大量的太阳能电池片。“新疆新能源2003年和2004年两年的利润数额相差不大,但有本质的变化:2003年以前主要来源于国家项目,占总收入的80%;而2004年超过70%的收入来源于太阳能电池片的出口。”华夏证券分析师陈夷华指出。

新疆新能源公司是上市公司特变电工的一块新业务。这家子公司成立于2000年,地处太阳能资源丰富的西北地区,承担了 “光明工程”等政府项目中相当一部分工程,在光伏产业的系统集成领域的优势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但是,政府项目中多数是太阳能电池封装和系统集成,处于光伏产业链的最下游,技术含量和竞争壁垒都比较低。

面对着2004年底开始的国际市场太阳能电池的紧缺,新疆新能源面临着新的机遇。但同时,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更激烈了。

相比天威英利2005年销售收入8.07亿元、利润2亿元的预期,新疆新能源公司差了一大截:预计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利润2500万元。两家公司产品的毛利率有天壤之别。

按照华夏证券分析师陈夷华的估算,新疆新能源的毛利率估计是11%~12%,而天威英利等厂家则有20%以上。陈夷华对《新财经》说,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新疆新能源的电池采用的是单晶硅,而天威英利是生产多晶硅,单晶硅对于原材料纯度和技术的要求会比多晶硅要高,造成成本的提高,毛利率偏低。

特变电工证券事务代表焦海华表示,新疆新能源今后将在硅片项目上下大力气,年内就将投产。一方面可以解决自身原材料紧缺的问题,同时,生产上游的硅片可以提高毛利率。

去年早些时候,焦海华曾对外界表示,公司的合作伙伴BP公司将在硅原料采购、技术支持和太阳能产品的销售方面向新疆新能源提供帮助。

新疆新能源硅片生产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20MW,二期50MW,三期100WM。乐观预期,2005年下半年一期工程可以投产。项目整个需要投入5个亿。公司表示,资金可能是通过母公司特变电工融资,新能源公司自身也有意上市。

在新能源行业,特变电工是为数不多涉及风能行业的上市公司。2004年12月12日,公司投资2500万元发起设立沈阳工大风能有限公司,是目前国内首个能生产兆瓦级风电设备的厂商。焦海华表示,风能1MW的风机正在组装,由于技术成熟度、装备配套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批量生产还需要一定时间。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彭继忠认为,特变电工的风能项目规模短期内不会太大,近期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影响也不会太大。特变电工则预测2005年风能项目可以达到盈亏平衡,2006 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实现利润1750 万元。

特变电工的传统业务——输变电领域,由于原材料中硅钢片的价格去年猛烈上涨,而现有合同都为闭口合同,公司的定价能力也比较低,拖累了2004年业绩。

据了解,为了规避行业风险,特变电工近期在输变电领域将不会进行资本扩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则被公司纳入未来重点投资方向。

猜你喜欢

特变硅片电工
《电工电气》征订
特变电工
金刚石砂轮磨削贴膜硅片崩边的研究*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光伏:硅片市场条件严峻 高效单晶需求回暖
用于硅片检测的精密直线运动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片产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