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奥斯卡看《十面埋伏》的失利

2005-04-29王静波

当代人 2005年5期
关键词:十面埋伏拳击手奥斯卡

王静波

与上届奥斯卡诸多奖项获得者《魔戒》的善恶二元论相比,本届许多获奖影片显得现实得多、深沉得多,也人性得多,它更为注重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的探询。《百万美元宝贝》赢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四项重要奖项,彰显出本届奥斯卡对生命意义探索影片的褒奖。张艺谋以屡败屡战的顽强姿态,连续两年以“中国功夫”作为敲门砖,坚持不懈地冲击奥斯卡,可惜一次比一次摔倒得更彻底,这次索性连提名的资格都没有获得。这一次,在主题开掘、人性刻画上显得薄弱的《十面埋伏》参评奥斯卡无异于以己之短搏人之长,输得没有话说。

美国的文化虽然庞杂,却也杂中有精,乱中有主流;虽然俗得彻底,却也有令一向以文化底蕴深厚的老欧洲服气的“风派文化”。比如奥斯卡,它既鼓励艺术上的创新,也注重商业价值,但它更看重的是电影的人文思考、人性拷问、心灵震撼的深度与力度。这种标准,用中国的官话来说就是“寓教于乐”,奥斯卡的小金人一般都是奖给那些把“寓教于乐”的活儿做得很地道很诚实的电影。

上届奥斯卡,《魔戒》虽然夺得众多奖项,但没有获得一个人物类奖项就是明证。综观本届奥斯卡获奖名单,其主题一望即知,它更关注社会敏感争议问题的电影:《百万美元宝贝》和《深海长眠》探询了当代西方人文传统下的“安乐死”问题,而《维拉·德雷克》则追询了“堕胎”问题,这些影片具有西方当代基督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层思考,也是探讨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出色电影。《寻找梦幻岛》是儿童作家创作经历的浪漫作品,充满了幻想。《性学教授金赛》是“性行为”科学研究的教授阿尔弗莱德.金赛的人生传记,而《飞行者》和《灵魂歌王:雷》既叙述了人物的成长经历和事业成就,更深层地探索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创伤和失落,具有典型的美国人物传奇色彩和浓厚的心灵探究。

最佳影片《百万美元宝贝》是美国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摄的一部让人激动和感动的影片,讲述了一位31岁女拳击手追寻生命意义的过程。虽然拍摄周期只用了短短的38天,影片从人物设置、到人物关系,再到情节发展和叙事方式极其简单明了,人物对话,摄影、音乐和美术设计,更是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成分,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但带给观众的的确十分震撼:影片上半部把女拳击手的生命意义探询和训练比赛拍摄得让人激动不已,可谓是近些年少见的拳击题材电影,但影片真正的核心又集中在下半部,女拳击手将要走向人生最辉煌的时候,被戛然终止,高位瘫痪的她在教练的协助下违法实施了“安乐死”。影片“安乐死”的结局一下提升了影片对生命意义的探讨,在人生将要最为辉煌的前夕又把女拳击手推向了生命的终止,而生命的意义问题也由此引发,生命重要的是在于生死,还是在于寻找它的过程?卫冕冠军的卑鄙行为固然是造成女拳击手悲剧的原因,但女拳击手从一个迷茫的餐馆服务员到一名优秀的拳击手,她的生命意义追寻并没有因为生命的终止而失败,在走向人生辉煌之前,她从教练和拳击馆的退役黑人拳击手那里得到了生命意义的启示。可以说,只有历尽人生,又深谙电影本质的人,才能拍出如此简单,又如此有力量的电影。

再看看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几部影片,西班牙影片《深海长眠》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影片的主人公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不懈地在争取他结束生命的权利,最终自己结束了生命:德国的《帝国的毁灭》,讲述了希特勒人生中最后的12天:《昨天》是南非第一部用祖鲁语拍摄的故事片,刻画了南非艾滋病患者的痛苦与希望;瑞典影片《天堂之路》讲述了一名知名指挥家在回乡后重新思考他的生活,成了当地教堂唱诗班的指挥,过上了乡村生活:《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了音乐教师克莱门特用音乐来打开问题学生封闭心灵的故事,影评家称演员清新明亮的嗓音宛如天籁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且影片在全球的票房收入颇丰。

反观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影片在国内上影之始,其制片人张伟平面对众多观众和媒体的批评,大有不屑一顾的架势,仿佛在说,你们有什么审美情趣?我在奥斯卡上能拿奖才是“硬道理”;等到奥斯卡失利之后,不是反思失利的真正原因,而是勉强勉强说:“至于失利的原因,我们还没来得及搞清楚,不过肯定是有原因的,坦率地说,这部电影确实存在不足,我们还要等几天,从国外媒体的报道中找原因,同时也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其实他不是不知道,观众心中早有定论,他们才最有资格评价电影的优劣:“看了《十面埋伏》,才知道《英雄》好看。”这是国内首映时观众调侃《十面埋伏》的话,意思是说,《英雄》已经很烂了,没想到《十面埋伏》更差;而在法国首映时,面对小妹死而复活的镜头,观众集体笑场:在美国公映时,为了避免笑场的再次发生,只得剪去这一段。在英国电影排名中,媒体不知道该把它列为动作片还是爱情片,韩国更是给这部电影重新命名为《恋人》……“跳了两段舞,跑了三段路,死了一群人”,这是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样先生对《十面埋伏》的精妙评语,调侃鄙夷之态袒露无遗。我相信这也是许多中国观众的态度,毕竟最有资格评价这部电影的是熟悉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的人。

金球奖和奥斯卡最大的共通之处就是强调了主题的重要性,角色、情节和情感是电影生命的三个主要元素,张艺谋恰恰忽略了武侠外表下的人生哲学与个性表达,而只单纯地在画面上说事,说是武侠电影,却看不到任何侠行存在;说是爱情故事,却背负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大冲突背景。美国很多主流影评人的负面评价都是嫌弃它缺乏一个定位。再者,美国电影的主题向来推崇独立精神,就是要以一两个人物的不平凡作为,去完成一个很恢弘甚至是伟大的使命,表达人性的回归,《十面埋伏》显然缺乏这样的主题和精神。

《十面埋伏》没有尊重自己的传统,也没有把握住西方观众的脉搏,许多美国观众也在讨论这部电影是否具备故事性;美国电影艺术学院的约翰·庞贝曾指出:“这部电影除了视觉上的成功以外,故事与人物几乎都很失败,也毫无意义。”而诸多学院派的奥斯卡评委们,也都保持了基本一致的观点,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专门从事中国和亚洲政治与社会文化研究的政治学教授斯坦利.罗森对于《十面埋伏》的惨败分析得很精辟:“张艺谋早期拍摄的以《红高粱》、《活着》等为代表的影片很具有思想性,很有深度,但他转型拍摄武侠片后太注重商业性,丢失了原有的风格。”

中国电影把世界上最重要的奖项基本都拿遍了,偏偏在奥斯卡这样一个美国商业奖项上怎么都吃不开,越是拿不到越是铆足了劲想拿,甚至不惜耗费巨大资源。但是回想一下,夺得大奖的中国电影哪一部是以以得奖的心态,甚至跟风投机心态拍摄的呢?追着奥斯卡曾经有过的热点去拍摄、推荐电影,和刻舟求剑是没什么区别的。真正优秀的、能够被全世界观众和专家认同的电影只有一种,那就是富有艺术原创精神和真诚心态的电影,这类电影永远都不会过时。但对于中国电影来说,这类电影正是最为匮乏的,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追赶,而是踏踏实实地做些实事。

电影不拼技术,拼德行。现在中国电影想在奥斯卡争得一席之地,首先应该立足于本国观众,拍出自己的风格和文化思考:其次,得琢磨好奥斯卡的口味,奥斯卡不能等同于其他欧洲的电影奖项,欧洲电影节的评委可能会因为某部影片个性张扬而给它一个什么奖,但奥斯卡不行,它的评委高达近6干人,所以更接近于大众口味,价值取向更趋向于健康平实。赢得奥斯卡不能拼技术手段,而应该拼电影中精神层面的美。要论技术手段,只要资金到位,一个合格的导演都能拍出视觉上美轮美奂的作品,不会有本质上太大的差别,但是如果从人文精神和挖掘人性美的深刻认识上来晶评,就会看出差距了。电影要想打动人,得从精神上入手,眼睛里只能看出美不美,不能从骨子里感染人。而现在的某些电影人总想“挟洋自重”,说白了是不自信的表现。“挟洋自重”是中国人的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这其实就是因为我们自己的电影评奖不够规范和权威,才对别人的肯定那么看重,才以为得了外国奖的才是好东西。中国电影自打有评奖那一天到现在,套在奖项上的条条框框太多了,各种因素影响下的评奖规则严重制约了奖项的公正和权威,弄得自己都不信服自家门口的奖。电影工业作为一种舶来品,在中国电影人的骨子里留下了一种“挟洋自重”的媚外心理,这种心理也导致了严重的不自信,这种不自信不解决,我们就仍然会对奥斯卡有着畸形的膜拜。

猜你喜欢

十面埋伏拳击手奥斯卡
拳击手
身披五彩战袍的海底拳击手
《少年的你》获得奥斯卡提名
拳击手的秘诀
成龙:奥斯卡来找我,不是我找奥斯卡
争夺康达尔:从“十面埋伏” 到 “诉讼拉锯战”
动物奥斯卡
杨丽萍:用舞剧《十面埋伏》颠覆自己
拳击手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