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国年度散文诗》序
2005-04-29邹岳汉
邹岳汉
到本卷为止,这套中国年度散文诗选已出齐五册,算是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年一段里程,一年一个台阶。
本卷开头“三片叶”,意在传递一个消息:散文诗创作的新锐力量正茁壮成长。
这是读者所希望看到的,也是新老散文诗人殷殷期望着的。
一种文体的形成既搭建其大致的框架,也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泰戈尔短小抒情且含哲理的《飞乌集》与波特莱尔表现“意识的惊跳”的《巴黎的忧郁》分别处在不同的历史坐标上;《野草》的瑰丽、幽透与寓意明朗的《先知》大异其趣。然而,它们都是散文诗苑的经典。
我国散文诗创作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20年间,确有空前的繁荣;进入本世纪这几年,更呈现风格多样、力洗铅华、回变本真的走向。散文诗文体“独立”的呼声由来已久,而又久久不为我国“诗坛”所接受(公开贬斥不能说没有,更主要是认识深处与事实上的排拒)。探讨是必要的,而决定因素在于散文诗本身要抖出自己的旗帜就要拥有一批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的代表性作家比肩而立而毫无逊色的散文诗大家,要涌现被读者公认优秀并广为流传的散文诗作品。创作水准的提升与优秀作品推介的加强二者不可或缺。从近 20年来的情况看,从本书已出各卷受欢迎的情况看,散文诗的发展前景看好。
回到“三片叶”。均出自上世纪60年代或更后出生的年轻人之手。我并不主张按出生年代论诗人(也不反对其他人按年代分野)。我看重的是它们新鲜活泼的诗意表达。它们的语言形式纯然是散文的。它们的表达纯然是诗意的。这不容易。这就是散文诗。
它们不会制造出新的模式。而预示一种走向。
诗作的新鲜,意味着语官的个性色彩。三“片新叶,色泽喜不相同。根据一曲民谚铺陈一组六章《民谣里的风景》凡需要才情,勇气。乡村的冬景般抒写得如此实在而亲切:“柔软的柳树站立村头,终于等来了梦想与春天,等来了村庄的骚动和预言。”情蕴景中,意在象外,似散发出乡间泥土、草垛般清新的气息。《找》选自校园文学作品。这是另一声部。有点生涩,似尚未张苞的蕾。然有生气,有贴近当代生活贴近青年心灵的语感,是伴随着当代官情影视、流行歌曲、青春小说等一起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内心的独白。这一代人的话语。这一代人的情感和观念。它不企图说明什么,仅给人以某种。隐约的失落感。但很美。这就够了,我想。《平凡的思绪》则是另一类型:简短、凝聚,但决无“卒章显志”一类的释理说教。“语言”和“沉默”许多诗人都写过了,在这里化作如下的表达:“语言是石头盛开的花朵,却被天空磨平,一览无余。沉默为泥土结出的果实,在时间的枝梢上,等谁采摘?”末尾《清明》一章既有诗的聚合又保持了生活原有的润泽,值得品读。
近年来诗人们呼唤“回归诗的本体”,也在认真地实践着,也已取得了实在的成果。散文诗的创作手法,较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确平有了明显的改变。诚然,新叶不免稚嫩。阅读如蚕桑,啮食稚嫩的新叶总比啃枯老的黄叶要强。
以上三篇全部选自少有人关注的地方报刊,并非刻意追求僻远,纯属偶然。广搜薄取,沙里淘金,原是选家的尴尬,也是其恪守的职责。求新,求变,求精,诗家如是,选家如是。
作为年度选,这里只能提示一下,说明选取前面几篇的缘由,并与读者共享阅读这些有生气的篇章给我们带来的审美愉悦。其他尚有从大刊小刊、名家新秀作品中选取的数以百计的题材、风格多样的作品一字排开,等待读者去细细品味。其中部分新老诗人及其作品,或在以往各卷中曾作过评介.或在即将出版的其他当代散文诗选本中陆续评介。尽我所能吧。
本卷首次采用大致按风格、内容等项分辑,目的在于方便阅读。比如“短抒集”,将一些精致的短章汇聚一起,可以比较着欣赏,相信会增添乐趣,更有心得。
五年来的实践证明,漓江出版社将散文诗与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品种一起列入年度作品系列丛书出版计划是富有远见的。这连续出版的五本书也是散文诗作为独立文体存在的一个标志。它受读者欢迎的程度渐为新华书店系统及其他发行界朋友所关注。2002年卷曾再版一次,这在时间性较强的各种年度选本中十分罕见。2003年卷于2004年初出版,当年上半年即已脱销,给部分未购得此书者留下小小遗憾。在纯文学读物的出版中,追求艺术的高品质与扩大市场需求二者之间并行不悖,在这里得到生动的体现,也更增强我们的信心。编辑本卷虽已“轻车熟路”,然不敢稍懈,力求“别开生面”,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力遴选出较多的精品奉献给读者。
深信此书明年将继续编辑出版。诚望读者和诗人们在反馈对本书的批评建议的同时,于2005年10月底之前向主编者本人推荐(自荐)当年在各类报刊上新发表或由出版社出版的诗文集中的散文诗佳作,将择优采用,以期共同打理好这一处幽美恬静的艺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