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融资格局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5-04-29葛兆强高宇辉
葛兆强 高宇辉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向合格机构投资者发行短期融资券。今年5月26日,首批109亿元的债券受到市场极其热烈的追捧,与近一时期股市及货币市场的低迷形成鲜明的对照,企业短期融资券改革尝试初步成功。从短期看,此举对国家宏观调控及直接融资方式变化的影响,远大于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从长期看,其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将逐步扩大和释放,中小银行将拥有新的发展空间,经营模式也将发生转变。但由于该领域的制度创新有一个逐步积累、调整直至达到均衡的动态过程,不排除出现新的风险的可能。为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应当冷静分析及应对,防止被“热烈气氛”所左右,抓住风险控制的主线,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以期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短期融资券市场发展势必从资产和负债方面双向冲击传统银行业务,促使股份制商业银行转变经营发展战略。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高端客户较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少,使股份制银行既面临为数不多的高端客户流失的风险,又面临着参与融资券发行与买卖,与其他银行或机构共享高端客户的机遇。
如何抓住市场格局变化的契机,将挑战更多地转变成机遇,在新的业务领域获取更大的收益,是摆在股份制商业银行面前的重大课题。
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新的舞台
融资券发行期间,有些人认为银行处于尴尬与进退两难的境地,原因是尽管短期融资券为银行增加了投资渠道,赚取不菲的中间收入,但是企业总是选择发债,减少银行贷款,银行会失去大量利息收入。事实上,在央行有步骤的控制下,融资券发行扩大的步伐不会太快。以2005年3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8万亿元来计,即便发行融资券规模扩大10倍达到1000亿元的规模,也仅占0.5%。况且银行是社会资金结算的主渠道,无论企业釆取什么方式融资,资金仍主要在银行体系内流动,只不过必然改变资金在银行间的分布,加速了客户资金在银行间的转换,以至于一些银行的高端客户流失到其他银行。当一些银行依靠“试点行”的政策优势,挤压其他非试点行时,这点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这一融资方式的出现,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银行业市场格局,尤其是高端对公客户市场的格局。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高,转型迅速,服务良好,有望可以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大型对公高端客户过少的局面。
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市场化程度相对更高的银行,跟随市场变化的速度很快。融资券市场的发展拓展了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业务空间,带动了银行业务结构等四方面结构的转变,大大促进了经营模式的转型。
业务结构的转变。市场环境和政策的变化对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必然推动银行更新观念、主动应对,加快调整公司客户营销思路,由单一信贷产品为主向融资产品组合和综合服务转变,由金融产品的二级市场为主向一、二级市场统筹营运转变,为优质客户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股份制银行可以借助从事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合法介入承销这一证券公司的专有领地,使中间业务获得新的发展。由于银行在机构网络、企业客户资源方面的传统优势,以及强大的资金实力作为余额包销的保障,商业银行在与证券公司竞争承销业务时将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尤其是初步建立了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模式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优势将更加明显。
收入结构的转变。企业融资券市场的发展,使银行由传统利差收入为主向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等一揽子综合收益转变。由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网点相对较少,对公存贷款利差收入占银行收入比重很高。在企业融资券市场的发展的冲击下,存贷款利差收入将进一步降低,迫使股份制商业银行加快发展承销和投资融资券业务,以期带动收入结构中利息收入向投资收益和中间收入的转化。按照目前承销手续费0.3%至0.5%的行业标准,商业银行开展短期融资券业务有可能实现巨额的佣金收入。今年以来,各股份制银行普遍将中间业务作为发展的重点,相信股份制商业银行将在企业融资券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客户结构的转变。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企业可以节约近一半的融资成本,它们不仅有强烈意愿而且有足够能力支撑发行短期融资券,在与银行的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将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银行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必然加剧,优质的短期信贷市场面临进一步分化、重组。对股份制银行而言,在这样的分化重组过程中可能打破单个银行对单个高端客户的垄断和四大国有银行对对公高端客户的传统性垄断,有可能出现策略联盟,实现高端客户同业共享。股份制商业银行可用投资短期融资券,积极参加承销团,分享高端客户,实现利益均沾,风险分散,优化风险资产组合。对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还可利用金融控股集团的优势,强化对优质客户的拓展。
投资结构的转变。在投资市场上,股份制银行一直扮演着积极进取的角色。企业融资券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推进股份制银行主动适应短期贷款票据化趋势,通过投资短期融资券促进银行信贷资产向非信贷生息资产的调整,银行获得了国债、央行票据之外的投资渠道。这一券种也完全可以作为股份制银行进行投资理财产品创新的载体,减少理财产品集中在其他债券与外汇市场的风险。
有利于控制票据业务风险
我国票据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最近四年票据业务量更是成倍增长。但是由于金融机构与企业主体的过度投机和信息不对称,以及股份制银行片面追求发展的速度与规模,票据市场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最为突出的是产生大量游离于监管之外的隐性融资性票据。
由于票据贴现利率比贷款利率低二三个百分点,使得融资性票据获取资金的成本大大低于一般贷款,且贴现资金的使用易于逃避银行及监管部门的监控,造成企业从降低融资成本的角度出发,编造贸易背景,获取银行贴现资金。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把为客户开立融资性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营销手段和调节流动性和控制资产规模的手段,利用贴现和转贴现来突破监管当局的存贷比考核限制,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助长了融资性票据的孽生。票据市场的规范化运作受到挑战,风险加剧。为此,今年不少股份制商业银行悄然收紧了票据业务。由于短期融资券就是一种被强化了监督与风险分摊的融资性票据,它的发展,为企业直接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有利于减少和抑制隐性融资票据,必将大大减少这一业务风险。
面临新的风险挑战
短期企业融资券市场的发展及发行方式的高度市场化,使股份制商业银行面临新的风险挑战,有助于改变银行的风险观念、改进风险控制方式及体系,从而全面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甚至有助于将股份制银行的风险控制优势转为市场优势。
一方面,股份制银行将面临短期融资券信用风险控制的挑战。由于短期融资券实质是一种信用放款,信用风险不可忽视。央行在多种场合强调,短期融资券发行备案制将风险识别和承担交给市场,投资者应当对各企业发行的品种有一个充分的评估。因此,尽管这一发行方式的信息透明度高,发行过程及债券完全兑付前有严格的信息披露,信用评级贯穿始终,违约事实也会公之于众,市场约束力较强,同时购券机构可以在多个投资者之间分散风险责任,并依靠短期融资券在二级市场的流通降低风险,但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做,仅仅是有利于减少恶意违约的机会,减少企业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的概率,并不能消除违约行为和违约损失本身,这一新兴的市场不出现阶段性的调整和试错也几乎不可能。况且,目前这种模式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直接融资。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与来源于企业、个人是不同的,融资券目前的发行与交易方式尚没有实现风险承担主体由金融机构向企业及个人的转变。银行信用仍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也注意到,承销银行(机构)没有硬性的担保和清收义务,所以,对这样新型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不应盲目乐观。
另一方面,股份制银行将面临利率风险控制的挑战。首批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定价在区间上基本比照同期限结构的央票,采用同期限央行票据利率上加风险利差的方式。可以预见,今后的定价方式将逐步向市场化即利率市场化的方向靠拢。短期企业融资券市场的发展,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营销技巧的要求相对弱化,但对银行的信用风险定价能力要求则更高,银行亟须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能力。银行只有以科学、准确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准确预测债券发行定价,才能赢得企业的认可。而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中,受多种因素影响,银行将面临更大的利率波动风险。而且,随着市场的发展,参与主体的增加,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越来越多,利率预测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在某些银行中曾发生过的国债投资严重亏损的状况也许会重演。
面对这些风险挑战,如何保证自己的银行在这种新的交易博弈中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股份制商业银行必须更新观念,高度关注市场的变化,尤其是政策面的变化,较有超前性地掌握这一新兴业务的演化规律。
一是在风险识别上,要求股份制银行有能力把握影响市场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及它们之间日益复杂的交互影响,如宏观经济形势、微观行业形势和意外冲击的影响等。
二是在内部业务流程上,需加强短期融资券投资的授信管理,将其视同信用放款业务进行管理,建立前后台分离的信用风险控制体制,坚持“先授信,后承销;先授信,后投资”。在吸收贷款业务流程与债券投资业务流程各自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同时满足信用风险管理和短期融资券投资的效率要求的新业务流程。
三是在角色扮演上,对于债券的承销银行,负有维护自身信誉和市场信誉的责任,对客户的尽职调查需要更加深入和全面,评级更加科学合理,对客户的监控要更加严格;对于债券的购买银行,承销机构的管理水平、评估能力与事后监控不能代替银行自身的分析与判断,它仍需时刻关注企业动态,合理调整资产分布,科学决定资金进出。
四是在风险定价上,减少经验成分,积极引进各种先进的利率定价机制与方法。逐步建立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总之,股份制银行只有建立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培育科学的风险定价能力,才能获得超过同业的风险收益率。
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回应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的发展
我国的各类商业银行,毫无例外地承担着很多改革任务。借助企业短期融资券,引导银行对直接融资的介入,更多地肩负起支持直接融资的任务,对改革的平稳发展具有异常重要的意义。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内部约束更强,趋利动机更加明显,更有利于市场化方式的推行。为了实现改革与银行健康发展的双赢,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作用,寻找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的最优发展路径。
进一步明确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市场定位。如果短期融资券市场以银行为主体,必然会借助银行信用,银行“身兼数职”,集中了票据市场供求双方的全部利益。显然,作为债券交易的一方,很难长期公正、客观地独立承担起债券市场载体的任务。因此,应逐步加强中介机构的作用,将发债不同环节分别设置,依靠中介机构的力量将票据市场的供求双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多极点均衡的相互制约的体系,以减少个别机构发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考虑加大金融创新的力度,如允许银行接受个人或企业的委托,买卖短期融资券,以逐步减少银行直接供给资金的比重。
培养优质目标客户市场。现行的模式,通过主承销商向市场公开推荐发行企业,在发行企业和主承销商双重信誉自律机制的保障下,在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过程中遴选推荐,评级审查、信息披露、监管约束、市场选择等机制的约束下,资金将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集中。股份制商业银行应依靠自身的信息与客户优势,为商业银行发展短期融资券业务及其他业务培育一个优质的目标客户市场。只有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客户市场,并由这一市场发挥了足够的辐射与带动作用,这项改革的成效才会最终体现出来。
发挥稳定器作用,推动市场平稳发展。按照央行的构想,第一批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但是短期融资券发行不限于国有企业,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是开放式的,只要是符合发行条件的优质企业,并没有所有制、企业规模的限制。只要市场认可,投资人接受的办法都允许试验,待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后再拟订规范性文件,逐步推广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这样,为了避免市场“失灵”与“无序”,避免先紧后松,避免到了一定阶段需要重新整顿的旧习,应充分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稳定器的作用,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本币市场1037家成员中起示范作用,严格客户筛选,不断推动完善信息披露的规范和建立健全监测分析机制,在市场制度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股份制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与经济实力,也完全有能力促进市场理陆、企业理性与投资理性在新的业务平台上完美地结合。
(作者单位:招商银行研究部)
责任编辑:柯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