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汤/母亲的等待/脚步声
2005-04-29
父爱如汤
◆ 木 枚
父亲是广东人,虽然在北方生活了50年,但仍旧保留了煲汤的习惯。小时候,看着父亲像配制中药一样地配置汤料,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自从结婚后,我就不能每天尝到父亲煲的美味的汤了。丈夫是北方人,不爱喝汤,而我在电视台做制片人,经常是中午上班,半夜下班,别说喝汤,就连按时吃饭都难以保证。就这样,我得了严重的胃溃疡。
父亲70岁生日那天,我和丈夫一同赶去庆贺。父亲说,他每天都很寂寞,希望我能早晨回家陪他吃早饭。奉了父命,不管每天起早对我是多么艰难的事情,我都要开车先赶到父亲家。父亲每天都会等我,每天都变换着花样,做一些美味可口的早点,最重要的是,还有他亲手煲的汤。几个月下来,父亲脸上的笑容渐渐增多了,我愧疚的心情,随着我的胃病一起得到缓解。
一次,我接下个新片子,要赶着在月底前完成,早晨就来不及去父亲那里吃早饭。父亲听说后,每天早晨6时,坐两站公交车赶到我家楼下,给我送汤和早点。有一天,下了一夜雨;第二天早晨,雨还没有停。我想,父亲大概不会来,就开车先走了。走到半路,父亲打来电话,说正在我家楼下等我。当我匆匆赶回去,发现父亲正站在路口,一手撑着伞,一手提着保温瓶。我对父亲说:“等我忙过这几天,就回家陪您老,下雨天的还来回跑什么?您不是最耐得住寂寞吗?”父亲有些愕然,但是,马上就把手里的保温瓶递过来。父亲说:“我知道你有胃病,这汤里放了养胃的材料,你再忙,也要记得喝汤。”
顿时,我的泪水模糊了视线。我一直以为,自己每天是在辛苦地尽孝道陪着父亲吃早饭,其实是老父亲在为我治病啊。父爱原来就是这么悄无声息地存在着,父亲不表白,更不争辩,只是默默地行动着。
母亲的等待
◆ 新 月
小时候,我时常见母亲在家门前的小路口等待父亲回家,那情景让我终身难忘。
秋天,一层厚厚的落叶,铺满了延伸的小路口,风吹得哗啦啦的响,像一首忧伤的曲子,母亲每天都在这条小路上,向路的另一边张望。傍晚,门前昏暗的灯光下,映出母亲焦急等待的脸,直到远处闪现出父亲的身影,母亲才长长地舒口气,脸上绽开笑容,轻声对父亲说:“你回来了?”然后和父亲并肩回家,那情景现在回想起来真有几分感动。
后来,我们慢慢地长大了,母亲的头发已经染霜,繁重的家务,使母亲那张脸上不再有年轻的容颜了。在岁月的脚步声中,母亲又开始了在路口等待我们几个上学的儿女们回来,那一刻,母亲不再来回踱步,只是一动不动的站着,用手举过头顶,支一个凉篷,时而抬头看看天,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咋还没回呢,也该回来了……”
再后来,父亲去世了,我们几个子女也先后结婚生子,每到周末或节假日,母亲就准备好饭菜,站在阳台前向楼下张望,盼着孙子的到来。当门铃响起的时候,老妈就迈着颤巍巍的脚步,张开弯曲的胳膊,冲着门口喊着:“奶奶的大宝贝,你可来啦……”
母亲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延续着她的盼望,也延续着她的等待。
小的时候,有一次我问母亲:“你等我们放学回来,是因为我们太小,怕在外边贪玩。可父亲又不是小孩子了,难道父亲也不知道回家的路吗?”母亲总是不以为然的一笑。
等我长大有了家和孩子,我才明白,女人喜欢等待,等待在许多时候也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温馨。为了爱,女人常把等待融在自己的一生中,女人的一生都在等待中度过的,然而,也正因为女人情有独钟的等待,也使生活中多了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悲哀……
脚 步 声
◆ 小 娟
楼上住着三口之家,孩子才一岁多,经常在楼下听到孩子奔跑和摔东西的声音。我白天上班,写稿子只能在晚上,写作时常常被楼上的脚步声打断。
初时,以为他们是刚搬新家,孩子觉得新鲜,时间久了就好了。然而,一个多月过去,脚步声依如初时。无奈我只好上楼造访。
女主人和我聊了起来。她的孩子就在屋里,孩子长得可爱极了,他不停地奔跑,从书房到客厅,从卧室到洗漱间,没有一刻停着,120平方米的房子仿佛是他的操场,玩具到处都是。奇怪的是女主人并不看她的孩子。我被这对奇异的母子吸引。
“孩子一直这样跑来跑去,不怕他摔着?”
女主人看着孩子笑着说,“只要他跑着,就证明他很健康。如果他不跑,就说明他病了。不管我在做什么,只要能听到他的脚步声,就放心了。”
回到家中,手指如飞地敲击键盘,而楼上奔跑的脚步声依然如旧。细细听来这奔跑的脚步还真好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