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百年魅影

2005-04-29凌振元

上海采风月刊 2005年8期
关键词:电影史火烧产地

凌振元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年,回顾这百年历史,中国电影走过了辉煌的历程。由于当时外国商人在中国大量倾销西方电影,因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不满,于是兴起了中国人自己尝试拍摄影片的热潮,从此出现了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的无数个“第一”。

在这些“第一”中,有多少诞生于我们生活的“东方巴黎”上海呢?而在拥有“国际A级电影节”和最先进豪华影院的2005年的上海,还拥有多少具有上海精神的电影呢?

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的“第一”

第一部短戏曲片:《定军山》

产地:北京

1905年,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的第一部短戏曲片《定军山》,由北京丰泰照相馆的创办人任景丰拍摄,我国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定军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断,说明中国人第一次尝试拍摄电影,就与传统的民族戏剧形式结合了起来。

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

产地:上海

中国人最早尝试拍摄故事片是在1913年,这就是当时上海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的《难夫难妻》,由郑正秋、张石川联合编导。亚细亚影戏公司于1909年美国商人布拉斯基创立,后转让给上海南洋人寿保险公司经理依什尔(美国人),他又请了洋行买办张石川为顾问,张石川对拍电影很感兴趣,于是请了他的好朋友郑正秋来编写剧本,接着两人联合导演了这部中国电影史上故事片的开山之作。《难夫难妻》是以封建买卖婚姻习俗为题材,故事“从媒人的撮合起,经过种种繁文缛节,直到把互不相识的一对男女送入洞房为止”。这部影片在中国百年电影史上有着鲜明的意义:有反封建的主题;有自己的电影导演;有自己的电影演员(当时郑正秋聘请了手下的文明戏演员为电影演员);有自己的电影剧本, 剧本有了类同小说的叙事内容,有故事情节,但还不具备电影文学内容,是个不完整的电影剧本。

第一部比较完整的电影剧本:《申屠氏》

产地:上海

《申屠氏》是现代著名剧作家洪深撰写的,连载于1925年的上海《东方杂志》第22卷1至3期上。这个分场剧本取材于宋代的《情史》上记载的一个真实故事。剧情类似于京剧《打渔杀家》。洪深创作这个剧本时,采用“自由改编”中的“合并转意式”改编法,将《情史》中的“申屠氏案件”与《水浒》故事合并汇融,使作品在宽广的社会背景中展示其更深刻的主题。

洪深写的这个电影剧本,其实就是当今电影导演写的分镜头剧本,自觉运用了闪回、特写、多场景烘托和对比蒙太奇等电影手法,来揭示人物心理,推进冲突发展,造成特有的电影节奏和情绪氛围,使文学形象的塑造适应于电影蒙太奇的结构方法,使剧本具备了真正的电影化叙述方式。

第一部武打片:《火烧红莲寺》

产地:上海

郑正秋于1928年拍摄的《火烧红莲寺》在当时称为武侠神怪片,放映后“远近轰动”,后来在3年间,这类“火烧片”居然一集一集“烧”下去,竟达18集之多。不但如此,还出现了其它类似的“火烧片”,什么《火烧青龙寺》、《火烧雨花台》、《火烧九龙山》、《火烧七星楼》,还有《火烧灵隐寺》等等。

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歌女红牡丹》

产地:上海

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的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是《歌女红牡丹》,由洪深化名庄正平编剧,张石川1931年导演,胡蝶等主演。影片描写女主人公红牡丹,依母亲之命嫁给剧院老板的弟弟陈发祥。她名声极威,月收入颇丰,但她丈夫挥霍无度,虐待剥削她。她因受刺激,嗓音失润,沦为三四等配角,生活潦倒不堪。但对她的丈夫仍委曲求全,她丈夫因赌债累累,卖掉亲生女儿,后又失手杀人,进了监狱,红牡丹既往不咎,仍去狱中探望并设法营救。影片对红牡丹遭受重重折磨压迫仍不觉悟的描写,揭露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与毒害。

《歌女红牡丹》是我国第一部蜡盘发音故事片,由明星公司和百代公司联合录制,但以明星影片公司的名义出品。影片利用有声优势,又因演员胡蝶擅唱京剧,穿插了京剧《穆柯塞》第四个节目片断,使观众第一次在银幕上听到戏曲艺术的唱白。影片公映后,在全国各大城市引起轰动,也吸引了南洋侨胞,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片商曾以高于无声片10倍左右的价格购买了上映版权。

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

产地:上海

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的第一部左翼电影,是夏衍编剧、程步高于1933年导演的《狂流》,它以“九﹒一八”事变后长江流域的大水灾为背景,描写了农民的灾难以及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影片以鲜明的反封建主题,尖锐的阶级矛盾冲突,为中国电影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开了先河。影评界对《狂流》进行高度评价,赞扬它是“明星公司的划时代的转变力作”,它标志了“中国电影新路线的开始”。

第一部以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影片:《桃李劫》

产地:上海

《桃李劫》是袁牧之、应云卫于1934年编导的,袁牧之、陈波儿主演。影片描写两个刚从建工学校毕业的男女青年,抱着“为母校争光,为社会谋福利”的理想步入社会。他们结婚后,丈夫陶建平由于正直,反对老板腐败,愤而辞职,失业后生活拮据,妻子丽琳遭老板性骚扰后失业,之后又摔成重伤致死,丈夫被迫偷了工头钱后被关进监狱判处死刑。这对男女知识青年的悲剧,反映了社会的悲剧。影片成功运用了有声电影技巧,音响在这里第一次成为艺术表现的手段。声音和画面的有机结合,发挥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片中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毕业歌》,是一支充满鼓舞力量的歌曲,成为当时大江南北广泛流行的歌曲之一。

第一部获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的影片:《渔光曲》

产地:上海

《渔光曲》由蔡楚生1934年编导,影片描写一个渔民家庭的悲惨故事。影片以现实的题材,动人的情节、通俗的手法和精炼的技巧,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当时在上海连映84天,创影片卖座的最高记录,主题歌《渔光曲》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之一。1935年2月,这部影片参加了苏联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并获得“荣誉奖”。

第一部“国防电影”:《狼山喋血记》

产地:上海

《狼山喋血记》是三十年代著名电影导演费穆于1936年执导的,影片描写一个乡村常闹狼患,村民们开始不敢起来打狼,因为这会触犯神灵。但是狼群越来越猖狂,甚至在光天化日之下咬死村民儿子,于是全村团结起来打狼。在这部政治寓言式的影片中,狼群是影射了日本帝国主义,这种象征手法在当时的中国是十分明确的。影片实际上也表达了费穆导演直接或隐晦地提出了“抗日救国”的宣传口号或思想主题,代表了一代导演的爱国之情。

第一部彩色影片:《生死恨》

产地:上海

也是费穆于1948年拍摄的。这部由梅兰芳主演的京剧艺术片,表现北宋末年金兵入侵时,一对被俘青年男女生离死别的悲剧。影片内容原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学者陶宗仪所记载的一段小故事。叙述元代汉人张万户降于元,他的儿子张弘范参与了灭宋并立了大功。后明代人董应翰将此改编成传奇,改名为《易鞋记》,将此剧时代背景改到金、宋对峙时期。后齐如山对明代传奇进一步改编,仍用原名,原稿有39场,最后是男女主人公大团圆的结局。梅兰芳等艺术家又再一次改编,将大团圆改为悲剧。

话说上海电影精神

某晚,看了电影频道播放的《十字街头》。用今天的眼光看,《十字街头》(1937)技术手段相当原始,粗陋之处比比皆是:不稳定的摄影机、生涩的运镜、僵硬的光线、戏剧化痕迹的表演,加之拷贝陈旧、音轨受损,不佳的视听效果似乎很难让那些肚皮里填满了各色精美豪华电影的人端坐下来静观片刻。可这部散发着历史灰尘味道的电影还是让我坐住了,因为赵丹,因为那些储存在破烂拷贝上的影像还有生气。

虽然《十字街头》外观粗劣,但是主创者们是充满激情的,他们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他们拍出了具有“五四”精神和上海精神的电影。其实旧上海的《桃李劫》、《三毛流浪记》、《太太万岁》,都是完美的类型电影。当时上海的电影体制、电影人的思想观念是同国际接轨的。有关资料表明,旧上海国产片票房常胜涌入境内的好莱坞电影一筹。那时的民族电影足以自傲啊。

一百年过去了,昔日辉煌已不在,浮躁浮华取而代之,如今的上海电影在艰难之中充满了尴尬。

刚刚过去的上海电影节虽然号称国际A级电影节,但鲜有大牌国际明星出席。别说好莱坞明星,甚至国内一线明星也常常请不到,这时候港台演员就成了救命稻草。那些三三两两、谈笑风生地走过红地毯的港台艺人中,有的是组委会重金请来的,有的是因就在附近拍戏而被拉来凑数的。他们的到来可能和金钱、炒作有关,与电影本身的关系却不大。

国际化的电影节从来不是自封的。恰逢中国电影百年纪念,在辉煌的历史面前,我们更应该看清楚自己今天的位置。

但愿上海电影精神还没有死。

猜你喜欢

电影史火烧产地
火烧毒品
警惕“洗产地”暗礁
食物离产地越远越好
测定不同产地宽筋藤中5种重金属
驴肉火烧
不怕火烧的手帕
对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思考
加强产地检疫实现以检促防
“小火烧”成为大产业
从法国电影史的发展看“作家电影”流派的意义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