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旺路上新“四旺”
2005-04-29杜丽艳
杜丽艳
时值八·一建军节的到来,我们为了庆祝这个节日,缅怀英雄。本刊特派记者赴怀远县采访了一位年过八旬,为怀念昔日英雄“年四旺”而一直修补以年四旺名字命名的一条路——“四旺路”的老人。如今算来已经整整十年了。“年四旺”,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个光芒四射的名字,但由于历史原因,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但是今天,在他的家乡——怀远县陈集乡梨元村,一个81岁的老人就用这实际行动诠释着他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1966年最后一天的傍晚,山西大同煤矿附近的铁路上,一列火车正呼啸着飞驰而来。此时路过此地的解放军战士年四旺忽然发现铁路中央横卧着一块大石头,眼看就要造成车毁人亡的惨剧。但就在火车将要与石头相撞的千钧一发之际,年四旺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就在搬开石头的一瞬间,他被火车强大的气流击倒,头皮整个的翻了过来,当时他就血肉模糊昏死了过去。经过8天8夜的极力抢救,年四旺才脱离了生命危险。这件事很快传遍了全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年四旺”是个妇孺皆知的名字,被誉为“毛泽东的好战士”。我们国家领导人都曾题词向全国号召过“学习党的好战士年四旺”。
年四旺的家乡也轰动了,安徽省政府特别拿出资金在年四旺的家乡怀远县梅庄村修建了大礼堂、供销社、学校、饭店等,以供全国各地的人来参观学习。一批批来参观学习的人经常把梅庄围得水泄不通。一次中央派了中央部队文工团来梅庄进行宣传演出,车子行至距梅庄1公里处,由于雨天道路泥泞,车轮陷入淤泥里不能行驶。村民们硬是把他们在当时非常珍贵的被子拿来,铺垫成了一条被褥路让车行驶了过去。
为了更好的方便人们的参观学习,政府部门决定再投资一笔资金,修筑一条以年四旺名字命名的一条路——四旺路。
梅庄的老人们至今仍能记得当时修筑“四旺路”时的壮观场面:每个人都唱着歌,干劲十足,没有车,就用担子跳,用手抬,没有石料,就到处去捡,甚至到河沟边去刨……“当时的怀远县的机关干部都亲自来铺路呢!那路修的,比现在206国道都气派!”老人们感叹。
9.13事件发生了,所属林彪部队的年四旺也从天上掉到了地下,四旺路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由于年久失修,四旺路开始变得崎岖不平,坑坑洼洼,石头一块块突了起来。晴天时没有土路平坦好走,雨天时一坑坑的积水,不小心踩进去,可以没入膝盖,比土路更难走。不知何时起,四旺路上出现了一位七八十岁的老人,无论是三九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他每天都推着木板车不停歇地修补着这条路。三九严寒时,厚厚的棉衣裹着他微胖的身子,蹒跚地推着木板车,看起来像是一步一挪。三伏酷暑,他穿着短裤,带着草帽,仍是一个坑一个坑的垫,一点一点的补,全然不顾三十七八的高温炙烤着他的皮肤。一晃十年过去了,这条四旺路在他的养护下,当与四旺路同期修筑的路已破烂不堪时,四旺路上即使下再大的雨也能畅通无阻,有的路面让他养护得比初时还要平整。这位老人就是张庭久,今年81岁。
不愿享“清福”的老人
记者在张庭久大儿子家里见到了他,由于下着大雨,气温在二十四度左右,但老人却穿着件大袄,一问才知老人有哮喘的老毛病,不能受凉。老人个头不高,身材微胖,但身板却很硬朗,精神状态好得让人不敢相信他已有81岁高龄。张庭久如今已是四世同堂,有五儿一女,共十三个孙子。儿孙们都很有出息,尤其是孙子辈,每提起一个,方圆数10里的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孙子张保华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博士生,如今在北京是位响当当的大律师,孙媳是北京一家法制报的记者;张保华的弟弟张仁杰正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还有一个孙子张传宗是蚌埠二建公司的项目经理……儿子媳妇也都很孝顺,他们本打算让老人一家家轮着吃住,让他享享清福,安享晚年。但老人家却不愿麻烦儿孙们,认为自己有双手双脚,不需要别人养活。有一年张保华从北京给老人寄来了五千块钱,想让爷爷买点补品补养身子,他硬是逼着儿子给退了回去。至今他仍一个人吃住,用他的话说,这样吃住方便,自由,可以随时随地去修补道路。
然而,张庭久一开始修路时,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和支持的。十年前,当他看见这条他心目中的英雄路破烂不堪,车、人都几乎不能通行时,他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立志要修补好这条路。其后他便推起了木板车,拿起了抓钩和铁锨,去修补这条路,这一干就是十年。
最初反对的是他的老伴:“你闲着没事,去帮儿孙们干点活也是好的,干嘛非去修路?这又不是你个人的事。再说了,这路是一两天能修得好的吗?”儿孙们也心疼的劝他:“你已经七十多岁了,吃、穿、用、住我们都包了,你就在家享享清福吧!你要是有个好歹,我们心里怎么好受呀!”村里村外的人见张庭久每天修修补补的也觉得稀奇:这老头这么大岁数了,不在家呆着,在这瞎忙活啥呢?政府都不管不修,关你什么事?
无论亲人怎么劝,村里人怎么说,他都一笑置之,他总对别人说:“我修路是件好事,别人总不至于骂我吧!”当年修筑这条四旺路时,他正当壮年,修路的积极性非常高,因为他是带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和满腔热情去修的,他不能忍受四旺路就这样被踏轧得体无完肤。当记者向张庭久表达敬意时,老人只是微微一笑:“人家年四旺为了救列车,命都不顾了,我做这点事算得了啥。”张庭久的大儿子向记者介绍说:“我爸爸是把修路当成他晚年的一份事业来做的。他每天都给自己下任务:上午垫五个坑,或下午垫六个坑。如果任务完不成,他就惩罚自己不能吃饭,也不许睡觉,直到把事做完。”后来张庭久的家人看到老人天天这样劳作不仅没有累坏,反而身体更加硬朗了,能吃能睡还没有什么小病小灾的,所以就全力支持他了。后来木板车被老人用坏后,他的女儿就为他买了一辆小三轮车,想让他推着方便。但老人嫌慢,七八十岁了又学起了骑三轮车,由于撑不住车把,他经常和车子一起摔倒。有一次老人拉了一车石子去铺路,连人带车一起翻到了沟里,张庭久被压在车下不能动弹,还好路过的村民张家敏把他救了出来。
修路首先必须要有石料,一开始张庭久是到村里的废窑厂去拉废砖料,几年下来,窑厂堆积如山的碎砖废石竟让他一小车一小车的拉了一空。找不到石料时,他每天天不亮就提着篮筐到田埂地头、河岸溪边去捡小石子,天黑之前再把一筐筐的石子铺在需要修补的路上。张庭久性格比较孤僻,一生从没有求过人,也没有向人要过东西,但到了老年,为了修路,他只要看到谁家有废砖废石,他就向人家索要,如果人家还有用不给他,他还会生气,说人家小气。当然,一般人都会乐意给他,不只给他,还会帮他把废料弄到车上,让他拉走。同村的张怀贡二十多车价值一千多元的碎石,别人来买他都不卖,专门留给张庭久老人让他拉去修路。从2001年开始,这里开始修建了合徐高速公路,张庭久所在的关路口庄的东北角设立一个占地一百多亩的材料厂,这里经常会丢弃一些不用的大石头,每次张庭久都如获至宝的拉回来放到四旺路两旁。没有石料时,他便用一个小锤子,一点点的敲击石块,敲碎再铺到路上。那几年四旺路上的行人经常能看见一个老人,坐在路旁叮叮当当的敲击石块。
2003年合徐公路修好时,留下了许多废石料,看见这么多石料,老人心花怒放,每天都步履蹒跚却又精神抖擞的骑着他的小三轮车,往返于石料厂和四旺路之间。
愚公精神感动村民
人都是感性的动物,张庭久老人凭着一车、一抓钩、一铁锨,十年如一日养护着四旺路,周围的村民们耳闻目睹不会没有感触。村民的感激感动之情是溢于言表的。今年梨元村换届选举时,竞选村主任的张怀贡和竞选治保主任的张前高在竞选演讲时都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能当选上,我首先就要带领大家重修四旺路。”为着这一句话,村民们认可了他们,投了他们他们的票。张怀贡和张前高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兑现他们的承诺。石料是修合徐高速公路时留下的,他们自己出钱租了一台挖掘机,动用了十多台农用车。村民们积极响应,热火朝天的干了起来,那场面决不亚于当年修筑四旺路时的盛况。当记者问起他们修路时的动力时,张前高回答到:“我们对四旺路的感情是源于对张庭久老人的感情,与他十多年来的辛勤付出相比,我们做的这点事根本算不了什么,以后不管花多大代价,我们都要好好维护这条路,上边不管,我们自己管!”如今四旺路西段已经重修完毕。
张庭久不仅感动了同村的人,连周边的人在得知这件事情后也深受感动。陈集乡“张续庭畜牧中心”的经理张续庭得知此事后,自愿拿出5000元钱来修补这条四旺路。
在梅庄,记者见到了年四旺的大哥年四道。他很惭愧的说:“虽然我一直为这条路的失修而难过,那时我只是想这是政府的事,却没有想到过自己动手来修。我没有做到的事,竟让一个外人做到了,我非常敬佩张庭久,也十分感激他。”
其实年四道过谦了,受张庭久影响,他也早就加入了养护四旺路的行列。梅庄庄里的一段四旺路就是他一直在修修补补的。前不久,梅庄村和梨元村已经合并成为梨元村,四旺路已成为梨元村村民们共同倾心守护的情感线。无论是谁,也不管什么事,只要有损这条四旺路,哪怕是一分一毫,他们也不会同意的。梨元村的砖窑厂现已承包给了外地个人来经营,由于是在四旺路旁边,砖窑厂的土和废料常堆积在路上,造成交通阻塞,有时铲土还会毁坏路面,于是梨元村村民们不只一次找砖窑厂的负责人商谈,如果要以损毁四旺路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利益,他们宁愿把砖窑厂废置了也不承包出去。
造福一方的四旺路
四旺路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东接206国道,西临合徐高速公路,有3个村,8个自然庄,一万多口人经过此路,这条路也是这几个村庄通向外界的桥梁和纽带。
去采访张庭久那天,天公不作美,一直下着大雨,当车行至张庭久所在的梨元村关路口庄路口,记者正在心理作好了打赤脚进庄的准备时,司机却笑着说道:“到关路口庄下再大的雨,无论到谁家脚上都不会沾上一点泥。”到了庄里才知道,张庭久十年来不仅修补了4公里之多的四旺路,还为庄里铺筑了1.5公里的循环路。每家又都在自家门前铺上了沙石与循环路对接,这样整个庄子的路都连成了对接,形成了一个整体。
说起了张庭久老人修路的带来的方便和效益,关路口庄的村民每个人都能说出几条来:“今年午收小麦刚打下时,价格卖到了七毛多钱一斤,虽然雨后道路泥泞,但我们村因为张大爷铺的沙石路可以通车,我们的粮食全都高价卖了出去,没有沙石路的村子等到路干了,再拉到市场上去卖时,粮价就降到五毛多钱一斤了,这都是交通不便带来的损失,我们都从心里感激他老人家。”
“如果不是张大爷一直在修补四旺路,这条路早就毁了。以前这几个村的人得了急病或有孕妇难产,因为不能通车,我们只能用一张床,栓上几条绳子,叫上四个人,用扁担抬去乡医院。因为太慢,常常耽误了救治的时间,造成悲剧。有了这条路,只要一个电话,再大的雨,车也能畅通无阻直达村里。”
记者在四旺路上冒雨拦了十来个过路的村民,提到张庭久,年龄在50岁以上的人都知道他,并感叹地说:“这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他都坚持十来年了,真不容易。”年轻人多不知道张庭久其人,但只要说是在四旺路上天天修路的老人,他们的表情立刻就活跃了起来:“我知道那位老大爷,我每次经过这里都能看到他,晴天还没有多大感觉,下雨阴天才知道这条路的珍贵,没有他,我们今天骑得摩托车根本没法通行,真得好好谢谢他。”
老百姓心中对于好人的奖赞自有他们的方式,那就是这一带盛传的有关张庭久的因果回报的传说。张庭久的孙子辈里出了好几个名牌大学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村里人都说这是他们家祖上积德。有一次,张庭久坐着农用车去赶集,由于司机开车不慎,车子从路上翻到了池塘里,张庭久竟坐在车厢里安然无恙,村民也把这归功于好人有好报,这大概就是村民们对张庭久一种无言的尊敬和发自内心的美好祝愿吧!
(责编:蓝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