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富人最需要的财富观

2005-04-29文仕全

当代人 2005年9期
关键词:卡耐基慈善家教化

文仕全

要说这个话题,先提一个人物,就是福建连江金源集团的董事长黄如论。对黄如论感兴趣,是因为他两度成为大陆首慈,由“地产大王”一跃为“慈善王”。据悉,去年5月10日,在英国人胡润主导的2004年大陆慈善家排行榜上,黄如论2003年的捐款数额为2.1亿元人民币。2004年是2.86个亿,今年头四个月,已有近亿元的捐助。就是这么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却拒绝了记者的多次采访。他的低调哲学,可从他赠给儿子黄涛的一副“鱼融于水,爱大于恨;王者之道,教化万方”的字中看出(见《经济参考报》2005年5月30日12版)。由黄如论想到安得鲁·卡耐基。一个世纪前,这位美国钢铁大王在他的《财富的福音》中说:“富人应当为他的无穷财富而感激。当他们支配这笔财富时,应该多做一些捐赠活动。这样,社会上的其他人就可以长期获益,而他们自身价值也会因此而得到升华。”“富人道义上有义务把他们的一部分财产分给穷人,因为所有超过享用之外的个人财产都应该被认为是让社会受益的信托基金。”卡氏去世时为社会捐献了3.5亿美元,他用一生的捐助来实践这样的财富理念:让自己的财富变成许多人的幸福。

遗憾的是,像黄如论这样的慈善家在当今中国并不多,一年捐出上亿元的更是凤毛麟角。缘何?是中国的富人缺钱吗?显然不是。首先,“中国富人的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这是美林集团亚太总裁马蓉女士在“2004年中国财富管理论坛”上发表的看法,这种看法得到与会代表的赞同。其次,中国富人拥有的财富量相当巨大。有资料显示,个人净资产超过100万美元的中国富人已达到23.6万人,他们拥有的总资产达到9690亿美元,接近中国2002年GDP的总量,相当于中国2003年外汇储备的2倍。也就是民间人士粗略比方的“百分之二十人的人拥有百分之八十的财富,百分之八十的人拥有百分之二十的财富。”这百分之二十的人是怎么“发”起来的,个中有无“原罪”,有无靠“官倒”、走私,以及偷漏税等违法所得,一般外界很难弄清,即便是知情人,往往也讳莫如深。而“百分之八十的人”之所以“擁有百分之二十的财富”,是因为改革需要有人做出牺牲,因种种原因没有把握住机遇,只能属于“后富起来的”人。现在的问题是,随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后富起来的”人渴望百分之二十“先富起来的”人“拉兄弟一把”。这样的“拉”,不仅仅是捐资建学助学,还包括提供就业培训、就业岗位等等。让人叹息的是,这样的心理预期却常常如“天上的馅饼”,可望不可及;这种强烈的反差,使我们对黄如论们肃然起敬;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富人最缺的是“鱼融于水,爱大于恨;王者之道,教化万方”的慈善精神,最需要的是“让自己的财富变成许多人的幸福”的财富观。国外一个现成的榜样是微软的比尔·盖茨,这位世界首富正在把财富金山融化为慈善潮流:生活上穿普通的T恤衫,吃平常的汉堡包,没有随从的他,这两年捐助慈善机构的总额已达到了256亿美元,位列现代50位最慷慨的美国慈善家之首。最近,他向外界公布了遗嘱,宣布把财产的不到2%留给自己的三个子女,而把财产的98%留给自己创办的基金会。这个由他夫妻名字命名的基金会,负责把这笔钱用于研究艾滋病和疟疾的疫苗,并为世界贫穷国家抵御这两种疾病提供援助。“世界上最贫困的8亿人口最需要的是医疗保健,而不是手提电脑”,他在一次捐助大会上说的这句话,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穷人,也激励着许许多多的富人。再比如,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累计捐助了66亿美元;戴尔电脑公司CEO迈克尔·戴尔是5.1亿美元;网景公司是1.63亿美元;电子港湾公司是1亿美元……相比之下,国内的不少富豪还缺乏他们这样的财富观。在资本上“自愧不如”,我们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是同样在英国人胡润主导的2004年大陆富豪排行榜上的人,竟没有一个名列在2004年大陆慈善家的排行榜上!黄如论去年捐的2.86亿元,相当于每分钟捐赠了545元,这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但和西方国家的慈善事业相比,与卡耐基、盖茨们相比,中国富豪的善行还刚刚起步。如果说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我认为这一点的确比我们圆。但事在人为,我们不是不能圆。如果我们能在机制体制上多为慈善事业开渠引流,如果我们的富人都能像黄如论那样时刻想到用财富去“教化万方”,都能像卡耐基、盖茨们那样,做到积累财富与慈善捐助同步增长,那么,就是在让自己的财富变成许多人的幸福,就是在做一个慷慨而又幸福的富人。

猜你喜欢

卡耐基慈善家教化
戴尔·卡耐基
不舍放开那双手——怀念旅港慈善家郑兆财先生
他们承诺捐出半数以上财富投入慈善事业 超过200位慈善家加入“捐赠誓言”
慈善家田家炳奉献教育薪火相传
没有什么不可能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卡耐基等樱桃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一把樱桃
文艺育人 教化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