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继增:一片丹心在杏林
2005-02-20玉茗
玉 茗
医路漫漫上下而求索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谢继增在医学研究的漫漫长路中踏过荆棘坎坷,历经层层迷雾,终于创造出了医学领域里的神话。
谢继增出生于河北安国中医世家,他的伯父是一位在当地很有名气的医生。谢继增1963年小学毕业,因贫困不能升学,便跟随伯父学医。
中华医学博大精深,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中医理论、药论多为古文,诘曲聱牙、晦涩难懂,对于仅有小学文化的谢继增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但谢继增好学不倦,以坚韧的信念、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钻研中。他边查字典边读书,不懂就请教伯父。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他的房间里却总是荧灯一盏,无论夏夜酷暑、蚊虫成群,还是冬夜苦寒、朔风透壁,他依然苦读不休。谢继增悟性极高,加之伯父悉心指导,渐渐地他对众多古代医典心领神会、融会贯通,能熟汤头、通药性、精炮制、擅针灸,1966年就成了当地一名赤脚医生。
对军旅生活的神往,让他成为了一名军人。而当时谢继增并未想到选择军旅生涯会是他人生路上的关键转折点。部队领导知道他通晓医术,便分配其到卫生所工作。他总是以一颗火热的心任劳任怨为战友看病诊疗,他的精湛医术令同事折服,名字在部队中渐渐响亮起来,很快就入党提干。之后,他带领卫生所的卫生员积极投入到医药研制中。那时,部队资金周转困难,为节省成本,他亲自带着组员去山上采集药材,亲自炮制,连打点滴用的器具也被谢继增低成本、安全无毒制成,为部队医疗卫生解决了很多难题。当时,部队经常野营拉练,有时行军几十里都没有水源,有的战士甚至在行军途中昏渴过去。部队首长找到谢继增,让他想办法解决这一难题,谢继增不负所望,用了几种止渴生津、抑阳润燥的草药配成止渴丸,只要行军途中含上一丸,就可以一路不渴。军区首长欣赏他的才能,任命其为集团军攻克癌症研究小组组长,从此他便在攻关癌症的舞台上施展手脚、不倦探索。
为了搜集患者资料,他遍访各大医院,寻找病例线索,询问他们的治疗过程和治疗效果,然后进行对比、综合分析,总结经验,运用中医自然疗法进行临床实验。当他了解到有些病人是依靠民间医生的土丹偏方治愈的,谢继增就深入民间,亲自登门拜访。有的医生虽然持有有效验方和制药方法,但不愿外传,常以各种理由拒绝。谢继增见直言求教屡遭拒绝,就装扮成病人或病人家属间接收集药方。谢继增曾听说河北南官一位乡下医生医术甚佳,处方独到,于是不辞劳苦前去装病求经。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所开之药皆很普通,无任何特别之处,但为什么这位医生的药疗效显著呢?谢继增凭多年的制药经验和聪慧头脑断定,秘密肯定在中草药炮制方面。不出所料,经细心观察发现乡下医生的屋檐下有很多用黑、白、红三色线吊着的苦胆,谢继增充满迷惑的心立刻如拨云见日般通明,他欣喜暗道:“原来奥妙在此。”他回来潜心研究,果然发现有好几种药粉是经苦胆浸泡过的。
以身试药“医”高人胆大
谢继增勤于思考且细心大胆。在“研究小组”时期,张家口有一位乳腺癌患者,乳腺肿瘤呈菜花状溃烂,并伴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很多医院望而却步表示无能为力。谢继增知道后立即与病人家属联系,表示愿意无偿为她治疗。起初病人服用了谢继增开的药方后,没什么起色,溃烂部分反而越来越大,一阵阵恶臭令病人和家属彻底崩溃了。但谢继增并未轻言无救,一个最终使他从同行脱颖而出的想法开始形成。他知道《本草纲目》中记载过一味剧毒中药“砒霜”,外用专治无名肿毒,却很少有人敢试用。他认为中药配方中的“君、臣、佐、使”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理论,普通药物如合理搭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疗效。那么什么药和砒霜配在一起能缓解砒霜之毒,不让其对人体产生副作用呢?他在自己身上反复试验,解决了砒霜的配伍和用量问题。用到患者身上后奇迹出现了,一个星期,患处便不再蔓延,一个月后患处缩小,两个月后,肿块整体脱落,谢继增成功了。这次治疗成功是谢继增在医术方面的新突破。
谢继增没有死守医典泥古不化,他主张“尽信书不如无书”,要“师古而不泥古”,认为那些使用固定方剂,一成不变者,成功的希望极其渺茫。一位名叫付玉莲的患者经肝同位素全消造影确诊为肝癌晚期,医院断定至多还有三个月的生存期,当病人找到谢继增时所谓的生存期已过半。谢继增根据病人的特点选用硼砂为主药对其进行治疗,《本草纲目》记载,硼砂主治上焦痰热,除噎膈胃积块结,并且与砒霜相得。《药典》记述硼砂入药不能超过3克。为了取得最佳治疗效果,掌握最大用药量,他又在自己身上试验。从3克开始服,直服到8克时反应剧烈,恶心呕吐。他又研究如何利用配伍来消除其副作用。经过反复研究验证之后,他给付玉莲开的药方中硼砂用到12克。病人服药后不久就开始上吐下泻,呕吐物中粘痰粘连成线。谢继增仔细观察病人反应,不断地调整用药。病人停止呕吐后,气色逐步恢复如常,治疗半年后病人康复出院。这次成功,使谢继增更加坚信了自己的认识:用药关键是要够剂量,剂量如果不够,药力就不能迅速达到阻遏病情发展,散结、通窍、去淤的目的,就会延误病期。于是“谢大胆”的雅号便传开了。
“梅花香自苦寒来”,“千锤百炼终成钢”,谢继增成功的路上布满了他勤奋探索的脚印。如今谢继增的头衔太多了,面对辉煌的成就他始终坚持探索,攻读不辍,他说:“中华医学博大精深,要走的路还很长。”
悬壶济世医者怀仁心
谢继增以精湛的医术受患者爱戴,更因良好的医风、医德倍受病人尊敬。在医术、真情和金钱面前谢继增就如一把神奇的剪刀,剪去金钱,留下真情,修好医术。他认为一个真正的医生必须做到医术精、医德美,医风正。
30多年来,谢继增在祖训“行医先做人”的感召下,提出了医生应是“患者心中的一团火,病人眼中的一盏灯”。多年来,他曾为无数患者解除痛苦,从不计较报酬。深圳一建筑公司总经理患膀胱癌手术后复发,后经他精心调理,三个月后痊愈。这位腰缠万贯的大亨为感谢谢继增的救命之恩非要赠他一辆进口小汽车,被他拒绝了。
谢继增说,“医生和其他职业不一样,比如汽车的某个零部件坏了可以换一个新的,但人的心脏却不能更换,所以一定要拿病人当回事”。曾经有位病人病得很严重,寻访了很多医院皆说无救,就在他灰心绝望坐火车回家时,听说了谢继增的名字,又萌生了新的希望,他当即半路返回,寻找这位被人传得神乎其神的医生。经谢继增的妙手治疗,这位病人神奇般地好转。如今病人已年过花甲,谢继增组织全院为他过生日,亲自买蛋糕为他祝寿,令病人感动得热泪盈眶。还有病人为了治病,遍尝化疗、放疗、手术的痛苦,结果病没治好,钱却几乎花尽,来到谢继增的医院后,谢继增便带头号召全院员工献爱心为其集资。病人的精神状态好了,也有益于其后期的治疗。
视病人如亲人,救人为己任也是谢继增的一贯做法。哈尔滨有位年轻的大学生患白血病,百治无效。患者请求他前往哈尔滨。谢继增为之诊治,暂缓病变。说来也怪,病人服药后精神顿爽。然而,谢继增走后却复发如初,他听说后随即乘飞机又赶赴哈尔滨。细心严谨的治疗和师长般的教导,使这位大学生重燃生的希望。病人父母称道谢继增不仅是病人的生理医生更是心理医生。为了使病人愉快地走完短暂人生路,谢继增干脆留住其家,浓厚的人间真情,使他与患者舅甥相称,后来患者病情恶化,他日夜守候,病人大小便失禁,他便为病人端屎倒尿,尽管病人最终病故,但他对病人的一片真情永不消逝。
责任编辑梁纪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