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更好一些
2005-02-11冬之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 2005年7期
冬 之
变换思维角度,好说难做,有时候,心里想变,可就是不知从哪儿变起。找不到变换的方向,这很正常。碰到问题时,一个简单的可操作的办法就是利用发散思维,不满足一两个方案,尽可能多想些办法,先不要考虑办法是否行得通,只要可能就行。有了多个方案,就可以进行比较,激活思路。
图中的火柴棍所组成的公式,很是令人费解。作为一组罗马数字,看不去是1+11=10,显然,那是错误的。如果要使式子成立,最少要动几根火柴?
要让式子成立,是个简单的问题,而且有多种移动方案。不过这里有个极值要求,最少要动几根火柴,简而言之,动三根比动四根要接近要求,动一根比动两根好,最好足一根也不动。
首先,可以移动火柴根,尽可能向题目的要求靠拢,如果把式子里的罗马数字为“11”中的“1”斜放在等号上,就变成了“1+10不等于10”。这个式子是成立的,但移动一根火柴棍是否是最佳答案呢?先不要下结论,先不要满足一两个结论,要让思维发散一下,再转几个弯予,就像一首歌中唱的一样,来个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不要停下,继续正看反看,顺看倒看。
倒过来看后,式子就变成了“10=9+1”,原来,题目的答案就是倒過来看,一根火柴也不需要动。
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会促使你前进;不满足已有的方案,会帮助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