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流席卷下的称谓

2004-12-23张文昌

读书文摘 2004年3期
关键词:小伙计席卷买票

张文昌

小时候,希望别人称呼我为“同志”,一来这称呼很正式,二来表示别人把你看在眼里,对你尊重。于是,看见有老人过马路,或有蹬三轮车上坡的,便赶紧上去帮个忙,然后就眼巴巴等别人说声“同志,谢谢你”,不料每次都等来一句“小鬼,谢谢了。”失望得不行。只好羡慕地看大人们以同志互称。有次,我去买白糖,冲营业员喊:“同志,称一斤白糖。”那营业员不屑地说:“小孩家,喊什么同志。”周围的人一阵哄笑,闹我个大红脸。

等我进入社会,“同志”这称呼渐渐没落,商业经济的发展,有了“经理”这个耀着财富光芒的称谓,一见面,介绍这经理那经理的,很令人颇有成就感。我也曾跻身其中,在一个只不过十平米的店铺里,当了个没有小兵的光杆经理,听着别人经理长经理短地称呼,着实受用。不过商海无情,每天倒闭的公司和冒出来的公司一样多,没过多久就卸下了经理的称谓。

等到一片树叶子掉下来能砸着三个经理时,满世界都是“经理”在晃动,这样高低贵贱不分地称谓,实在有鱼目混珠之嫌,于是又开始在各个场合流行问:“老板在哪里发财?”这句话极富时尚感、潮流感,没多久就席卷南北大地,开公司、挣薪水或者蹬三轮的,照样称呼,管他发没发财,先口头充充老板,既时髦,又满足了虚荣心。

物质丰裕了,就追求精神上标榜卓越的东西,“同志”太土,像旧时代的文物,“经理”、“老板”太俗,一副一夜暴富、能把金戒指戴得比手指粗的形象。不知谁带的头,似乎在一夜之间的光景,大家见面又都称谓“先生”、“女士”,虽然随地吐痰、乱摘花木、排队加塞的陋习没有多大改变,但在口头上,突然就变得彬彬有礼起来。既然是先生,少不得要西装领带,油头粉面的,否则,和光膀短裤加拖鞋的市井傍爷无异。想想在官场、商场锤炼的先生们,为了对得起那个称呼,哪怕气温到了摄氏三十五度,在烈日下奔波,也不能松开衣领、袖口,的确是相当考验意志力。

“老板”那个称谓还没完全退潮,“首席执行官”、“执行总裁”等更高等级的称呼又冒出来,这是自加入WTO后,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的表现之一。一次,我在一家路边小店,买了双皮鞋,刚穿回家就张了口,返回来找售货员调换,小伙计说自个作不了主,让我找他们CEO,“你们老板叫赊一窝?”我惊讶他们老板的名字取得怪怪的,小伙计笑得比哭还难看,说:“是CEO,就是首席执行官啊。”原来如此,买了双烂皮鞋,却长了些见识,值!

过去年代的某些事物,常在冷不丁的时候出来,令你亲切之余还浮想联翩。比如某天在公交车上,卖票的冲一个上来好久都没买票的人喊:“师傅,买票。”那人回头,问她:“你喊什么?”卖票的有些发慌,忙轻言细语地说:“老师傅,请您买票!”“我老吗?”那人反问。卖票的脸刷就红了,干脆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他面前,硬梆梆甩出几个字:“同志,买票!”全车人行注目礼,那人终于还是买票。很久没听到“同志”的称呼,耳熟之余,添了新的含义。一个称谓的变化,足可以从社会的横向、纵向上证明,人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变化、发展着。

(选自《浙江日报》2003年10月10日/章瑞华荐)

猜你喜欢

小伙计席卷买票
沙尘暴席卷全球,有人失踪
《孔乙己》中小伙计的形象再解读
那些年,席卷全球的大瘟疫
瞬间
创造社小伙计若干问题的考辨*
买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