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观点:拈“一招鲜”的短处

2004-11-09

中国市场 2004年11期
关键词:痼疾买卖双方小商品

2004年的商品市场依然延续着地产热,不仅新的商业地产项目不断涌现,老的商业街和商场也都在不断地翻新改造,重新定位,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和消费需求。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记者从京城涉外市场中选取部分典型案例进行了简单“解码”,以期为新一轮的地产热提供参考和借鉴。然而,“一招鲜”并非能“一俊遮百丑”,在光鲜的背后,种种先天的或后天的痼疾仍然屡禁不止,稍事观察,就不难发现如下痼疾:

首先亟待解决的痼疾是“民间自发”导致恶性竞争。现今,几乎所有知名的涉外小商品市场都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这也是其拥有鲜活魅力和长久生命力的根源所在。但也正因如此,交易的不正规性也体现了出来,其恶果就直接体现为各个市场上不断上演的恶性竞争。

其次是渠道不畅,反应速度慢。在涉外小商品市场上,买卖双方采取的都是极其原始的面对面的交谈方式,所得到的信息凌乱而片面,同时信息链长、反应速度慢,信息很难反馈给所有的客户。

第三是交易成本高,单位利润薄。在涉外小商品市场上,买方和卖方两者都是高度分散的,而分散则意味着对买方和卖方都需要大量的经营成本,或者说沟通成本。作为买方,往返机票、住宿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此外,由于是现金提货,一次性支出过大,影响了资金周转。而作为卖方,由于客户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配好货,供货商不得不经常保有大量库存,占用大量资金。

第四个较显著的痼疾是信用中介缺乏,贸易风险高。由于买卖双方缺乏了解和信任,目前仍采用现款提货这种比较反常的贸易方式,造成操作上的不便。但即使是现金交易,贸易风险仍不可避免,对于买方,市场上货物质量参差不齐,要承担质量欺诈风险,严重时还可能遭遇定金逃单。对于卖方,更要承担外商赊账逃款的巨大风险。

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虽然许多涉外小商品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商业魅力和利润空间,但其弊端已经不容小觑,整个涉外小商品市场正在呼唤一种更现代、更便捷、配套更完善、经营管理更专业的新型的商业模式。

猜你喜欢

痼疾买卖双方小商品
中国最大小商品市场的另一面
ayPal CFO,John Rainey
小商品产业集群发展策略分析
高速公路收费问题凸显政府决策中的“拉抽屉”痼疾
这一年,一首首禁令直指干部作风方面的痼疾沉疴——改进作风,最鲜明的年度印记
小商品名称中的成功修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