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

2004-11-08邓顺贵长陈阳

中国民族 2004年10期
关键词:建设

邓顺贵 长陈阳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宜宾、凉山3市州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彝族占37%,是一个彝汉杂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加快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县情再认识,思路再理清,思想再解放,作风再转变,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提出了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马边建成生态产业大县和少数民族先进县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在反复深化对县情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并确立了做大做强“林、茶、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壮大水电、磷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培育特色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县四大班子精诚团结,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促跨越,通过实施符合县情、富有马边特色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全县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跨越式发展势头强劲,走出了一条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跨越式发展路子。

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96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比1994年增长81.13%;其中第一产业21025万元,比上年增长4.5%,比1994年增长46.27%;第二产业15640万元,比上年增长36%,比1994年增长131.15%;第三产业129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比1994年增长120.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52元,比1994年增长73.6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996万元,比1994年增长62.76%;粮食总产量57812吨,比1994年下降12.09%;茶叶产量1318吨,比1994年增长111.9%;生猪出栏15.01万头,比1994年增长68.52%;牛出栏1.3万头,比1994年增长324.66%;羊出栏27.48万头,比1994年增长316.2%;固定资产投资31770万元,比1994年增长543.51%;全县工业总产值23564万元,比1994年增长99.15%。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6035万元,比1994年增长58.15%,工业增加值7638万元,比年1994年增长13.93%;利税总额2465万元,比1994年增长20.36%,利润总额1218万元,比1994年下降0.49%。财政收入实现3829万元,比上年增长46%,一般预算收入实现1955万元,增长106%,同口径增长49%,比1994年增长4。94%。财政支出13079万元,比1994年增长251.1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272万元,比上年增长20%,1994年增长440.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59%,比1994年增长89.19%;消费品平均价格指数为100.52。农民人均纯收入1561元,增加136元,增长10.2%,比1994年增长150.08%。年末总人口180249人,比1994年增加13517人。

一、以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速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县委、县政府跳出面面俱到抓农业的传统方法,抓重点、求突破,用好国家生态建设、以工代赈、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培育适合县情的农业主导产业,坚定不移地走经营企业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做大做强第一产业。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相结合项目示范工程、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等5项国家级工程。围绕“林、茶、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4年来共建成林竹24.6万亩、茶叶8.3万亩(人均0.52亩)、人工种草17.3万亩、商品牛羊出栏28.7万头(只)(人均1.79头只),完成退耕还林12.5万亩、荒山造林9.9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44.2%,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002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县,建成全省最大的无公害茶叶生态示范园区和节水型微喷灌无性系茶苗繁育基地,建成省以上无公害茶叶基地4个、8743亩,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与发展中心检测及关部门现场考察,我县袁家溪乡的3268亩茶园获得有机茶基地认证,这是我国目前为止认证面积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在抓好茶叶基地建设的同时,瞄准市场,狠抓茶叶产业化的发展,引进、培育龙头企业,引进扶持大渡河造林局森林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在马边投资600余万元建成茶叶精细加工厂,改变马边茶叶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现状为2007年实现全县农民人均一亩茶、二亩竹、三头(只)草食牲畜,人均纯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以培育龙头企业和专合组织为重点,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和引进富马紫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渡河造林局森林茶叶有限公司、金星茶业、荞坝贡茶、西城名优茶厂、野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小凉山牧业有限公司、天绿源特产有限公司等有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8个,发展县级行业协会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带动农民12.8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0个,专业村6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示范场站6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1个,农产品营销专业组织和大户58个。

二、大力招商引资,加快民间资金伺民间资本的转变,民营经济异军突起

马边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储量达24.8亿吨,位居全国八大磷矿第4位的磷矿资源,有5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水能资源,有茶叶、竹笋、乌梅、中药材等农副土特产品资源。要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根本出路在于扩大开放、招商引资。近年来,我县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加速构建工业支柱产业,水电、磷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初具雏形。引进江苏澄星集团、成都寅河集团、曾氏集团、湖北金戈集团、乐山嘉能公司等县外企业,投资三大支柱产业和生态建设。2002年,招商引资取得突破性成效,在成都第三届中国西部博览会上,与9家企业签订项目意向协议书,协议金额达10.8亿元,占乐山市引资总额的三分之一,是马边前20年引资总量的1.2倍,创历史新高,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对外开放先进县。在2003年第四届中国西部博览会上,与江苏澄星集团签订了投资12.6亿元矿电磷一体化项目,成为四川省在本届西博会上最大的引资项目。2004年,又先后引进中国汇源集团、中天电力、沙湾劲松公司、成都中西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水电、磷矿、农副产品加工和中药材基地建设,引进业主投资高卓营河、宪家普河、瓦候库河流域电站梯级开发工作,已动工兴建茶溪、马拟、中山、吉达电站。具有年调节能力、装机12万千瓦的马边河上游龙头电站官帽舟电站,已完成所有前期工作,年内将动工兴建。利用丰富的磷矿资源和充裕的电量,实施磷电结合,大力发展磷化工业。

通过市场化融资加快民间资金向民间资本转变,把优势项目向民间资金开放,鼓励民营企业家通过独资、合资、参股等形式参与开发,新建住房和农贸市场总面积6.2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2314户4648人,注册资本1455万元;私营企业60户,注册资本7646万元。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占经济总量的90%以上,向财政提供税收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

三、以旧城改造为重点,加快经营城市步伐,夯实跨越式发展基础

民族地区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投资环境。县委、县政府积极营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加快马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提升马边形象,精心打造和经营县城,抓紧实施县城整体开发。一是高起点规划,编制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投资86元邀请苏州科技学院城市规划研究所编制马边《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县城面积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增加到6平方公里。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形成“一带多中心,三团十片区”的县城模式,搞准县城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提升县城形象。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二是高标准建设,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服从规划,留足空间和绿地,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率,形成融生态绿地、防护绿地,小区绿地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建成城市进出口绿色通道和万亩城周绿化工程,使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70%,“城在森林中、水从城中绕、家在花园里”的园林式县城格局初具雏形。基本形成“两区两心”,即劳动工业园区、东光光明农副产品加工区、老城商贸中心和中坝农贸中心。三是大投入建设,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建设滨河路、城市干道、花园、城周绿化、绕城路等。投资499万元建成新北门大桥;投入2000万元建成马边河两岸滨河路2210米;投入61万元新建面积3480平方米的西门花园、北门桥花园;投入80万元建成县水务局至东门农贸市场230米滨河路和小广场;投入230万元重新铺设张坝、东光桥、南门桥等街道路面;3年投入451万元实施城周万亩绿化工程,共造林10120亩;成功引进华西集团省建四公司投资3000万元,实施旧城改造一期工程,建成商品房2.6万平方米;引进泓宇集团、华南公司投资2200万元实施旧城改造二期工程,占地面积4400平方米的中坝综合农贸市场顺利开市,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南门段城南公寓1、2幢已竣工并投入使用,3、4幢正在加快建设;引进乐山嘉润、犍为宏盛、马边兴盛公司实施旧城改造三期工程,共拍卖土地16亩,以每亩80万元成交,实现土地收益1531万元。该工程拆迁旧房2.6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5.7万平方米,目前正稳步推进,到今年10月自治县成立20周年时,马边旧城80%以上将完成,改造任务,县城面貌将焕然一新,“政府不出钱,旧城变新颜,财政要赚钱”的理念在民族地区成功地变成现实。

成立土地储备交易中心,依法清理县城和中心场镇的土地资源,形成土地的市场机制,盘活土地资源,增加政府收益。已有3宗土地在乐山市土地矿权交易中心挂牌公开拍卖;积极探索对城市冠名权的资本化运作,用企业冠名的形式解决城市群雕的建设资金。充分利用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开展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设,水碾坝乡建新村开发项目已通过省市国土部门的检查验收,开发整理土地1244亩,新增耕地205亩;袁家溪乡的开发整理项目已经完成,新增耕地218亩;建设乡和荞坝乡的开发整理项目正在建设中,2004年将新增耕地3000亩。四、大力发展民族教育,促进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认真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为马边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后续人才。全面推进“普九”进程。制定定点帮扶乡镇教育工作制,推行“两线三方”责任制,制定一系列教育管理办法和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入学的优惠政策,在县本级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2002年起每年安排资金120万元以上,全免中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特困学生的书本费,提高民族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对升入中专(高中)、大专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每年给予500-2000元的奖励补助,县财政每年拿出5万元建立贫困大学生助学基金,对考入大中专院校的特困生进行资助。在2001年新增学生4502人,2002年新增3423的基础上,2003年又新增学生2868人;3年新增学生10793人,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已增加到9606人。农科教结合成为省市典型。自2001年实施《四川省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以来,共投入资金1811.9万元,改造学校15所,新建教室35615平方米;全县共21755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已全面完成。2004年10月将接受“双基”验收。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加大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力度,通过学历培养、岗位培训、上挂下派等多种途径,培养了一支:合素质较高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一大批少数民族中青年干部进入了各级领导班子。全县少数民族干部达839名,占干部总数的26%;科级干部134名,占39.5%;县级干部7名,占23%。干部结构有了明显改善,大专以上学历的少数民族干部295名,占少数民族干部总数的34.8%。少数民族干部遍及全县的各行各业,成为推动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

五、充分利用民族政策,大力发展各项民族事业

成立了马边大风顶民族艺术团,2002年在四川省第五届少数民族艺术节上获“优秀业余文艺表演队”称号。积极发展民族体育事业,组团参加乐山市第三届运动会和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取得可喜成绩。加强以“二号病”为重点的传染病、地方病防治,民族地区的卫生服务网络、卫生防疫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县财政每年拿出5万元专款建立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基金,对偏远地区卫生院工作人员工资实行县财政全额拨款,有力地缓解了边远贫困少数民族群众就医难问题;县妇幼保健院被卫生部、联合国“儿基会”命名为“爱婴医院”。广播电视设施得到较大改善,覆盖率和转播质量明显提高,村村通工程通过省、市验收,有线电视与省市实现联网。积极争取国家扶持政策,全面实施新村、移民、教育、卫生四大工程。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完成了全县116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和县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的编制工作,扶贫工作向纵深推进。争取并实施了国家财政部3年总投资达1448万元的退耕还林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试点项目,在夹江建成异地扶贫项目年产800万平方米的建云瓷砖厂。加快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狠抓通信设施的换代升级,加大投入和建设步伐。

六、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保持了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

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是民族地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加快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我们坚持既抓物质文明建设,又抓精神文明建设;既抓经济建设,又抓民主法制建设,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保稳定。深入开展文明卫生县城创建活动,在建成市级文明卫生县城的基础上,在全省民族县中率先提出了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目标。切实加强“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教育,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落实。完成了《马边彝族自治县自治条例》的修改工作,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和发展。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深入开展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斗争,加大对聚众滋事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和查处力度。坚持打防并举,深入开展专项斗争,及时处置突发事件,开展人民调解,落实安置帮教措施,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建设
城市共享街道建设探析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高中生涯规划”信息技术建设应用探究
《语文建设》(下半月)2019年1—12月总目录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泪流满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荐书目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