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是体育

2004-09-20邓兴军

中国经济信息 2004年18期
关键词:体育明星就业机会乔丹

邓兴军

体育明星效应带来滚滚财源

在体育场上,篮球运动的天皇巨星乔丹以神话般的竞技表演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足足征服了几代人;而在商业领域,他同样奇迹般地创造了“乔丹神话”,即使在他退役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商业上的“神话”仍然在延续……

今年5月,许久没露脸的乔丹在中国刮起一阵旋风,他乘坐豪华的“湾流5型”私人飞机首次商务访问中国,虽然只是短短的三日“中国之行”,但却赢得成千上万球迷狂热的尖叫声和一笔笔不菲的广告费。

人们没有忘记,“飞人”乔丹和他往日的辉煌。

在乔丹1993年带着篮球体坛无人能及的荣誉——两枚奥运会金牌、三枚NBA总冠军戒指和三届NBA最有价值运动员的称号第一次退出NBA之前,他的年收入已达3600万美元。1995年夏出,仅广告年收入就激增4000万美元。1996年,乔丹以年薪3000万美元与公牛队续约一年。1998年最后一个赛季,乔丹共获得工资3314万美元。

据美国《福布斯》杂志统计,连续多年蝉联世界体育运动员“首富”的迈克尔·乔丹,包括广告收入在内,其总收入已经接近2亿美元,而且他的财富在退役后还将继续增加,在他有生之年估计会增至75亿美元。

成为亿万富翁的乔丹,并不只是独善其身,他把体育明星的效应发挥得淋漓尽致,给NBA篮坛、公牛队、赞助商、广告公司、电视转播业等所带来的财富更是不胜枚举。体育用品公司耐克与乔丹的合作就是体育营销最完美的典范之一。1984年,面临破产危机的耐克公司在关键时刻,冒险以巨额酬金聘请乔丹作为其运动鞋的代言人,并推出富有创意的“空中飞人乔丹鞋”。一年后,“空中飞人乔丹鞋”的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耐克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至今,耐克公司单从乔丹系列产品便赢利26亿美元,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其世界体育用品第一品牌的地位。

还有,只要是乔丹参加的比赛,无论是主场还是客场,观众席都场场爆满。乔丹所在的公牛队曾飙升为NBA票房收入最高的俱乐部之一。据统计,借乔丹的个人号召力,公牛队的老板雷斯多夫从1990年起,每年至少赚到1亿美元。

似乎凡是与乔丹沾边的群体都受益匪浅,《财富》杂志曾评估过,受乔丹明星效应影响的相关产业就有100亿美元。

姚明,中国的乔丹,他的明星效应一点也不逊色。这个谦虚而略带腼腆的中国大男孩,自2002年以状元身份加盟NBA后,现在已是中国体育界最富有的头号人物。乔丹曾指出:“姚明的担子太沉重了,他是肩负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来打球的。”但正因如此,姚明具有西方体育明星无法比拟的优势,他的背后是13亿人口的中国市场。

随着姚明在NBA的逐渐成长,其明星效应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是无法估量,他目前已是众多知名品牌(例如苹果电脑、百事可乐、锐步、麦当劳、中国联通等)的形象代言人。

活跃在商业领域的体育明星,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足球明星贝克汉姆。阿迪达斯为了反击对手耐克,以1亿英镑的天价与贝克汉姆签下广告合同,这是体育史上最大金额的合同。阿迪达斯全球执行官冯·沙尔克说:“贝克汉姆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运动员,他改变了世界体坛,他是世界体坛的新形象,贝克汉姆已经从体育明星的形象中走出来,在更大程度上被看作一个大众偶像。”有了贝克汉姆这张王牌,阿迪达斯在市场上已取得初步成效。

其实,体育明星们的明星效应所产生的商业价值,远远超过了他们本身的收入。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社会,体育明星们被一个庞大群体(例如观众、球迷)追捧,同时群体的消费需求也带来了无形、巨大的商业市场。所以,球队老板和赞助商向体育明星挥舞巨额支票的同时,体育明星凭着明星效应也为他们带回了高额、超值的利润。

大型赛事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如果体育明效应星只是给体育明星、俱乐部和赞助商带来财富的话,那么奥运会、世界足球锦标赛、欧洲足球锦标赛、亚运会等大型赛事则大大推动了地区经济的发展。

众所周知,奥运会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展示竞技水平、促进世界和平为主题,但现在更令人瞩目的是,现代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盛会。近30年来,奥运会作为经济的载体成为世界经济中一种独特的经济现象。奥运经济给主办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注入活力,对主办国市政建设的完善、就业机会的增加、服务业水平的提高、电子信息业及商业的发展等方面都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汉城奥运会,从1981年争取主办权到1988年正式举办,一共创造了336万人的就业机会,此次奥运会本身赢利47亿美元,还带来了相当于70亿美元生产诱发效益和27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诱发效益。韩国凭此举跃入亚洲四小龙的行列,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仅电视转播权一项便卖出663亿美元。这届奥运会给巴塞罗那带来26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让巴塞罗那由一个中等城市一跃成为欧洲第七大都市。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亚特兰大和乔治亚洲创造了51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其中门票收入达到468亿美元,9亿美元电视转播费和68亿美元的企业赞助费。2000年悉尼奥运会,门票高达551亿美元。另外,从1997年起至2000年的4年里,受举办奥运会的影响,澳大利亚的旅游总收入达到427亿美元,海外投资达到87亿美元,创造了15万个就业机会,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5亿美元。

欧洲足球锦标赛刚刚曲终人散,虽然葡萄牙队最后功亏一篑,最终未能夺得金杯,但葡葡牙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仅电视转播费就有552亿欧元。葡萄牙在这届欧洲杯中至少获利796亿欧元,预计今年葡萄牙的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2%,比去年增长了两个百分点。受益最大的是旅游业,今年收入已达到了266亿美元,同时还创造了1万至4万个就业机会。而长远旅游效益就更可观,初步估计,在2010年前平均增长的旅游年收入将在18亿至36亿欧元之间。

大型体育赛事形成的产业经济是一种资源相对集中的注意力经济。从筹备赛事到赛事如期举行期间,必须集中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大力举建各种体育馆以及完善交通、通讯、酒店等服务设施,这必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产生大量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产业需求和服务需求,从而加快了主办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

今年8月13日在希腊雅典拉开帷幕的28届奥运会备受瞩目。世人的目光汇聚在这里,寻找104年前奥运圣火的源头,寻找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精髓,同时也在寻找体育产业所带来的商机。

展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景非常诱人。这两大盛会将会为我国提供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合作,并吸引大量外资投资,等等。北京奥运会和广州亚运将成为一条纽带,把中国体育产业的各个部分连接起来,为我国的经济腾飞装上重型的助推器。

体育产业推动经济腾飞

日益发展起来的体育产业,不但对体育运动员、体育事业以及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对全球的经济发展都起到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后工业化社会经济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同样遵循配第—克拉克定理,第一产业的地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在逐步下降,第三产业迅猛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将处于主导地位。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而发展,并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进一步加重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拓展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并在优化产业结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中,体育产业已占GDP的3%。同时,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加大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从而熨平世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增强地区经济对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抗干扰能力,调整各个经济部门协调发展。

美国之所以参够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里、在日本和西欧经济疲软的状况下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并重新夺回一些曾经输给日、欧的某些领域,这与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迅速地发展密不可分。美国现在的体育产业已在第三产业中位居第三,年产值超过2500亿美元,远远超过石化等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时间缩短、闲暇时间增多,对体育消费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专门化、高级化,这就使体育消费不再只是纯消费。体育产业因此成为一种潜力无限的新产业。体育产业化所蕴藏的无限商机,所带来的高利润,让更多人认识到体育产业与旅游业、影视业和网络业一样,将成为21世纪最有活力、最有前景的朝阳产业。

据1999年的一份统计,当年全球范围内的体育赞助额达70亿美元,全球体育产业年产值已经达到了4000亿美元,而且还在以每年6%至10%的速度增长。5年过去了,如果按这份统计数据来计算,现在全球整个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应该是非常可观的。难怪一位国际知名经济专家说:“世界上最大的生意是体育,其次是电脑。”

体育产业肯定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因为体育产业天生是外向型、开放型、世界性、流动性的产业,它的本身还包括多种无形资产的经营——专利权、技术知识权、商标以及徽记使用权、运动队冠名权、广播电视转播权等。随着各类体育经济市场的逐步成熟,体育产业将作为核心产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包括旅游业、餐饮业、金融业、保险业、商业、房地产业、会展业等)的发展和结构优化,并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创造就业机会,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文化媒体服务的提高,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虽然我国体育产业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但可以借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大好时机,力促我国体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又一引擎。

猜你喜欢

体育明星就业机会乔丹
鞋子里的盐
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对就业歧视的救济
浅谈体育明星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报道
鞋子里的盐 你听说过吗
乔丹献瑞
科比与乔丹的差距
超体育表演:《超级战队》中体育明星的符号解析
提升国内体育明星商业价值的思考
青少年体育明星偶像选择的文化透视
杜绝学历歧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