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字号不“老”
2004-08-28刘欣怡
刘欣怡
◆要培养老字号,鼓励企业都做成百年老店
◆今年《中华老字号规范》出台后,将对老字号重新认证和发牌
◆特别要关心有市场价值的老字号,帮助他们尽快成长壮大
◆我们在力促政府相关部门对老字号的重视和关心
随着京城老字号工程的升温,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阵不小的老字号热潮。老字号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群体,它们面临的问题有哪些,它们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突围。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研究分会,并对商业联合会行业部副部长张丽君女士进行了专访。
记者:张部长,您好。商业联合会作为国内最高的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犹如一座桥梁。为了推动老字号的发展,商业联合会成立了老字号研究会,您能否就老字号研究会的定位和目前的工作为读者做一个介绍?
张丽君:老字号研究会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下属的一个机构,主要是服务于老字号企业的一个行业协会性质的社会团体。这个机构建立的初衷是想以老字号为对象进行一些研究,但是不仅要研究,还要做一些事,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当然研究是前提。在我们酝酿研究会的时候,我们就想从根本上做一些事,比如:什么是老字号?这个群体有怎样的特征?它们应该享有什么样的政策优惠?所以2002年,我们首先立项了一个行业标准,叫《中华老字号评定规范》,通过这个标准来确认什么是老字号,向社会公示的时候也能够界定这个群体。
另外一方面,老字号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一种印证、一种称号。如果单从“老”来说,可能五十年就可以算老了,所以老字号的群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培养老字号,鼓励这些商业企业都能做成百年老店,把一个一个品牌做起来、做下去,培育中国的品牌,中国的老字号。我们也做过一个调查,中国企业目前的平均寿命是7年,这是很短的时间,其实真的很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使得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气氛。
我们是希望现在的企业都能成为将来的老字号,但企业要怎样培育自身、发展自身,就势必要研究以前老字号经营的成功经验。
今年2月份,我们组织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福建、上海、广州和西安等全国各地的30多家老字号掌门人就《中华老字号评定规范》开了一个会,大家一直认为《规范》的制定很有必要,这能够帮助老字号挖掘自身的内涵和意义,更能够让世人看到老字号的闪光点,让所有的企业都能够借鉴。
记者:在国内大部分有关老字号企业当前经营状况的报道中都提到了70%经营困难这样的比例,据记者调查,这个说法在两年前就提出过,那么就商业联合会及老字号研究会掌握的情况,老字号目前经营状况究竟是怎样的?
张丽君:关于以往的一些数字,比如6万家、1万家、挂牌的1600家以及在经营状况上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七十这样的说法,主要是有关部门的分析,这些数字都是变化的,但是老字号经营状况存在着各种层次。
老字号的群体本身是在不断变化的。由于社会的关注、经济的发展、老字号存在的必要性,这种变化的总的趋势是很多老字号的经营状况是在不断改善的,同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老字号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慢慢的也分解开了。有的老字号保留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成了璀璨的文化遗产,成为民俗文化沉淀,成为历史的印证。这些老字号不一定要以企业的形态存在。而有些真正值得光大的手艺、技术,也逐渐受到重视。例如杭州的一种蜜饯类的小吃叫金橘饼,本来是很受欢迎的,可是因为体制、经营的原因企业倒闭了,由于这个产品本身是有市场的,因此一个企业把这个专利连同老字号买进,重新发展,现在卖的很好,老百姓也非常欢迎。还有一些老字号,由于产品和工艺都已经被代替了,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老字号消失了也是很正常的。
前内贸部曾经认证了1600家中华老字号,从最初认证到现在已经有10年多的时间,这个过程中老字号群体是有所变迁的。等《中华老字号评定规范》正式出台后,老字号研究会将依据规范,对老字号重新进行认证,在认证过程中将对老字号的各方面的情况和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并配合相应的调研。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将会对老字号目前的情况有更切实的了解。到时候,相信会有更新、更准确的数据提供给大家。
记者:那么目前标准制定的进展如何了?
张丽君:标准制定的基本过程是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定,然后报批最后发布。现在已经到了第二轮征求意见的阶段。按照项目计划批准的时间是在今年出台,我们现在也正在努力,预计在今年9月份老字号研究会大会召开的时候正式发布。
记者:今天老字号整体给我们一种英雄迟暮的印象,您怎样看待老字号的问题和出路?
张丽君:老字号之所以辉煌就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它的产品、服务。产品是否有社会需求是老字号能否生存的最基础的原因;其次才是附着给它的管理、技术进步等。老字号存在的必然性,究其原因是其产品是否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是否满足今天的消费需要。好的服务和产品,就能得到老百姓和市场的认可,拥有很高的认知度。第二条就是它的信誉,一种中国方式的经营美德,讲究诚信、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言不二价。信誉好,使得这些老字号在再发展的时候能够得到多方面的支持。
老字号生产的基本上是终端产品在这个层次的竞争是很激烈的,这就需要现代的机制、需要资金注入,比如一些传统的小吃,把生产标准化、做成连锁来经营就是一种路子。也确实有较为末梢的行业的老字号,由于缺少现代管理理念和制度的支持,在融资上就很困难。要说产品单一,麦当劳的产品种类也很有限,能做那么大靠的是管理理念和现代机制。我们现在的大部分老字号还没有将其结合起来。浮躁的市场不关注真正有潜质的产品和企业,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慢慢的当这个市场冷静下来,发展得更为成熟的时候,自然会有人来关注这些有潜质的老字号。有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是选对了一个好的品种,中国也可以发展出麦当劳这样的属于全世界的品牌。
对于产品已经没有市场价值的老字号,淘汰了,不伤心。但是特别要关心那些产品有市场价值老字号,应该尽早把这些产品用现代的技术开发出来,用现代的管理制度和融资方法帮助它们在市场上成长起来、壮大起来。一方面老字号企业它本身好,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好的市场机制和环境,所以老字号的振兴需要全社会都来关注。
记者:说到产品,比如说很多产品都是手工的或者有专门的传统工艺,老字号一方面要保持原有产品的风貌同时又要让产品升级满足市场要求,在这个过程中老字号会不会有一些无所适从?
张丽君:我觉得不会。比如说稻香村的南味糕点,以前只有十几种,现在扩大了产品的种类以前的一些产品可能不生产了,但只要产品仍然有南味的特点的,消费者就认。消费者认可是产品质量好、货真价实的特点,认可的是字号。
记者:那么老字号研究会是怎样推动社会来关注这些本身有存在的价值、但是由于外界的因素生存受到威胁的老字号企业的?
张丽君:我们想首先还是制定出老字号标准,把真正意义上的老字号整理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可以分辨出它是不是有价值的,是不是值得开发、挖掘、发扬的。我们会界定详细的条件来确定这些老字号是否是有价值的,或者它有历史的价值,或者有文化的价值,或者有市场的价值。做出标准是根子上的工作。
另一方面,我们在极力促进政府相关部门对老字号的重视和关心。现在政府相关部门在推动老字号复兴上也是很有想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走出去抱有很大的希望。我们也相应的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我们已经申请争取在国家发改委的“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和“中小企业培训基金”中,能够有一部分用来支持老字号,对老字号能有一些政策的倾斜。这些资金的使用,一方面能够帮助提高老字号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另一方面就是一些很实用的管理技术和操作技术。还有就是在贷款、信用担保等方面能够享受一些政府的政策倾斜。我们也会加快标准制定的步伐,加快将老字号凝聚起来,引起政府的关注。
我们希望老字号研究会能像老字号企业的娘家一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发展保护老字号这一中华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