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繁茂的大榕树
2004-08-15段世琳
段世琳
时光的流逝如雷电闪闪而过,震掠中外的“班洪事件”已近70周年了,当年在阿佤山勇敢抗英的英雄们大都已长眠九泉。看着阿佤山的变化,看着五星红旗在英国殖民侵略军占领过的班老边寨迎风招展,英烈们会在九泉之下含笑,因为他们洒过热血的疆土到处开满了鲜花,建起了新房,茶叶绿山坡,梯田翻金浪,地上“铁牛”吼,天上神鹰过,村村有电视,寨寨唱新歌。
“班洪事件”是以佤族人为先锋,云南和全国各族人民以及海外侨胞支援的一次武装抗击英国殖民军入侵阿佤山的战斗。在这场战斗中,阿佤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当年赴汤蹈火的抗英英雄在临沧地区内,现在还有两位健在,一位是年寿103岁的佤族抗英女英雄叶南,另一位是93岁的临沧汉族老人唐金寿。笔者于1999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采访了佤族抗英女英雄叶南。
叶南是沧源佤族自治县班老乡班老寨人,1900年生,现年103岁。班老乡以南衣(玉)河与缅甸山水相连,平均海拔约1200多公尺,原是班洪“葫芦王”胡玉山总王的隶属部落之一。这个部落各寨在“班洪事件”中曾被英军占领。现在是班老乡政府和班老完小所在地。这个寨子经过多次重建,现在屹立起一座高大魁伟的佛塔和大佛寺,寨民的房子已经翻新,公路已经通到境外。叶南全家五代同堂,已有约90人。至今她还眼亮耳灵,头脑清醒,身体健康。
在采访中得知,1934年春的100个日日夜夜里,佤族抗英战士吃的饭菜、喝的水和打击敌军用的弹药都是叶南等几个妇女率领寨子里的年轻妇女和少年儿童运送到前线的。
叶南老人是当年班老抗英头人保卫厂的长女。她说:“当时我已有两个小孩,丈夫王岩松到前线打英军去了,我在家就舂米做饭。由于前方打仗比较激烈吃紧,我就约了妇女李叶莫(时年30多岁)、白叶荷(时年20多岁),我们三人指挥班老的妇女和少年儿童支前;另外是安排老人和儿童躲避敌军。当时由于我会讲点傣族话和汉族话,就负责后方指挥,既负责支前运送,又负责迎接援军物资,大家都听我的话。当班洪王胡玉山派来的援军和内地支援的‘义勇军来后,我们也去迎接他们,每天各家各户把煮好的饭菜带来集中后按人数分送。吃的肉多数是我家杀的猪、牛,当时我家的粮食多,牲畜养的也多。‘义勇军来后,我们也给他们送水、送饭,团结得像一家人一样。”我问:“当时您老人家见到的佤族武装战士怎样阻击敌人?”叶南老人喝了一口茶水后说:“我们佤族抗英武装用弩箭和火药枪射杀敌人,也有用大刀、长矛的。我们前方战士就是用这些落后的武器对抗英军的机枪大炮。佤族战士们也构筑牛皮工事和芭蕉工事,在路上挖坑洞埋上竹签或拉地弩阻击英军……”她哈哈笑了一声后说:“就像我们佤族人追山打猎一样办法还是多的,英军还是有些害怕。牛皮工事是用干牛皮栓在大树上做掩蔽,每棵大树搭一个梯子上下;芭蕉工事是砍些野芭蕉树垒起来档敌人的子弹。由于我们的武器落后,佤族勇士伤亡还是多的,我亲眼见到一些勇士就在我面前牺牲了……”。说到这里,老英雄眼眶里已含满了泪花。稍停后我又问:“你对班老部落杰出的抗英首领胡玉堂、保卫国、保卫厂的印象是什么?”老人笑着说:“胡玉堂、保卫国、保卫厂他们几个个子魁大,头上包黑布大包头,身穿佤族织染的藏青色宽衣裤,抽大长烟锅头,腰挎长刀,威武雄壮!佤族人很听他们指挥。”这时,叶南老人的孙女端来班老产的西瓜,老人高兴地叫大家吃。我看着精神愉快的叶南老人。问道:“您老人家已活过百岁,精神还这么好,您高寿的奥秘是什么?”她思考了一下后爽朗地笑着说:“我们阿佤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传统就是做人要宽心;再说我们阿佤人都有敬老、爱老的传统习惯,我们老人生活过得放心;再三是我们班老在赶走殖民者回归祖国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缅甸那边发展快,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我没有什么焦心的;还有,各级党政领导过年过节都要来慰问我。得到这么多的关心和爱护怎么不高兴?身体怎么能不好?我现在想的就是多看看祖国更美好的明天,看看儿孙们成长发家!”
叶南是跨两个世纪的“寿星”老人,也是班老抗英战争的亲身参加者和“班洪事件”的历史见证人,是佤族抗英英雄中杰出的女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百年来反帝爱国斗争中杰出的女英雄之一。叶南老人!祝愿您像班老山头枝叶繁茂的千年大榕树,永远巍巍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