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水南调”难解近渴
2004-08-13陆浩新
陆浩新
港人热盼的“北水南调”,尽管是一个有利于香港与内地的互惠方案,但未来内地落实QDII,必定要循序渐进。因为北京除了会考虑QDII对内地经济融入国际的正面意义外,自不会不深入考虑对内地资本市场造成的负面冲击,至于对香港市场造成扭曲现象的负面效应,同样不能不谨慎思量。
香港近几年的七月前后,国企 (H)股总会出现异动,原因很简单--市场憧憬内地的QDII出台,冀望大量的“北水”能够获准“南调”。
这种异动情况,今年更加明显;六月七日,内地宏观调控的加息阴影获得初步澄清后,QDII即将出台的传闻再度热炽,国企指数随之急涨,一个交易日的升幅,便达到5.28%之强,比恒生指数的升幅高出一倍有余。
冀望“北水南调”香港热炒QDII
内地多位官员今年以来的言论,是香港市场对QDII消息更为雀跃的原因:早在二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郭树清在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上就表示,作为2004年改革的一部分,外管局将研究推出QDII机制;到了五月,中国保监会副主席李克穆在中国经济高峰会上透露,正在制订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有关规定的细节,QDII有望年内推出;进入六月,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在华外资银行会议上指出,内地即将出台QDII管理办法,正研究中国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出入问题。
刘明康的一席说话,引起香港甚至国际市场最大的回响,尤其是香港媒体,随即再度炒作并评论一翻--QDII将会以怎样的方式投资香港股市?QDII会在港股市场“掷”下多少真金白银?QDII对港股有多大的好处?还有更热门的话题:到底QDII会在甚么时候落实?
针对这个问题,有超过一份香港报章当时便言之凿凿,引述“权威消息”,指QDII会在七月初正式出台,借回归周年给香港“送个大礼”;虽然,香港媒体仍然有持相反论断者,像明报当时便同样引述“权威人士”的话,指由于北京内部意见不一,QDII须多待数个月才会出台,然而,市场仍然对这“北水”充满无限憧憬,发挥了“闻风先动”的本色,牵起国企股长升不坠的纪录。
QDII对于香港资本市场,无疑有着极大之正面效果。香港中文大学财务学系教授朗咸平便曾这样形容说:内地与香港往来,人员流动有罗湖口岸,物流有皇岗口岸,资金方面的流动则要靠QDII这个“口岸”。
QDII被视为互惠良方
综合香港的言论,QDII让国内资金选择性及有秩序地流入对香港资本市场的正面意义,可以从数个层面观察。首先,香港股市总市值现在虽然已超过六万亿港元,预料QDII带来的资金应该只会限于五十亿港元左右,相比之下不算太大,但无论如何QDII的落实,必然会带来内地资金流入,活跃市场,尤其是香港的H股和红筹股公司,更可以因此而增加资产升值的潜力,对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大有裨益。
其次,QDII使香港加入内地资金的流动体系,成为资金流动渠道上的重要环节,因此对香港来说,就如同开辟一个新的财源一样。
此外,QDII带来心理效应之巨大,已在港股市场上呈现,这尤其对于港人自回归后对香港资本市场前景忧虑的情况,更有意义。
QDII (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Investor),直译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是一种内地机构投资者赴境外投资的资格认定制度,它实质是在资本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的一种权宜之计。这种特殊的金融制度,本来就是香港特区政府三年前在香港经济依然低迷不振的环境下、主动向国务院提出的“互惠良方”。站在香港本身的角度,就是希望北京容许内地“满溢却苦无出路”的资金能以正式渠道投资港股,巩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其后便被形容为中央“北水南调”的挺港措施之一。
香港财资界人士对这项计划信心满满,现任财政司司长唐英年便曾公开解释说,内地的多个基金像社会保障基金已经滚存了很大的银码,但内地本身的投资工具却不多,加上回报低,而负责监管的机构像社保基金理事会,又有必要和责任找到更高的回报工具、尤其是高于国债回报的工具投资,因此投资在港股,将是最佳的选择。
1997年创立的社会保障基金至今资产总值达1477亿元人民币,至2000年成立相应的社保基金理事会,由前任财政部长项怀诚出任理事长。项怀诚便曾承认,内地社会老化情况严重,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壮大基金有逼切性,将会以QDII模式流入境外市场,其中股票的投资比例,将会大幅提升。
此外,香港财资界人士并相信,内地继去年推出QFI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后,今年若能再推出QDII,便意味着这种特定资金渠道的双向开放已经形成,进一步奠定内地金融国际化的方向。而预料QDII出台,将先以香港这个国际金融市场作为试点,并首选财力雄厚、在内地行业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作为投资对象,不但有利于提升香港国企股的投资价值,也有利于提升中资企业在国际市场的地位,可谓一举两得,互利互惠。
担心股市“失血”QDII要循序渐进
从上述港方的论述,QDII不但对香港好,对内地同样好,既然对双方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便应该可以尽快“去马”。然而摆在眼前的事实是,QDII至今依然只闻楼梯响,港股市场也只是将有关即将出台的消息翻来覆去,以便股场老手炒上炒落的,从中获利。
据称,北京高层对于QDII的概念,始终存在不同意见。尽管像刘明康等官员全力支持QDII,但像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等官员,却有极大保留,担心将内地资金”引”出香港或境外,会造成内地资金分流,将打击内地的资金市场。
像上述六月初刘明康的言论被各大媒体刊登出来后,香港的国企股大涨,沪深股市却双双大跌,上海A股及B股分别跌1.61%及2.27%之多,而深圳A股同样下跌1.58%。
市场人士其实早已注意到,由于内地A股市场比香港市场的本益比高很多,若内地资金可以透过QDII流向香港,将促使套戥活动,A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股价各自朝向双向发展,是自然不过的事。
如是,QDII虽然对港股有刺激作用,对深沪股市,却起码不会是正面的消息。
QDII是有利于国内金融体系更大步地跨向国际的制度,然而,没有人相信,北京会不考虑资金分流对深沪股票市场所造成的影响。事实上市场便传闻,刘明康指QDII快将出台的消息,刺激港股和深沪股市各走极端的情况,已成为了反对一方“力证QDII不利内地资市场”的证据。
即使连外资证券行也注意到内地落实QDII会面对这项两难的情况:摩根大通近日便发表一项研究报告指出,QDII将促使内地A股与香港H股市场的差价收窄,或是因为H股股价上升,或是A股股价下跌。回顾过去半年,A股走势十分疲弱,已较今年高位回吐19%,正是受到QDII消息的影响。因此,为免惹来内地过大的反响,该行认为内地落实QDII,必定会循序渐进。
此外,即使站在香港整体经济市场发展的角度看,落实QDII,也应该循序渐进,因为,香港正值经济转型,现阶段在经济复苏阶段,若是建基于内地不断输送好处、送大礼的话,将会“扭曲”香港经济的面貌以及经济发展的内涵,最终对于香港整体经济转型未必有好处。
从开放个人游,到落实CEPA,到要求以广东为中心点的泛珠三角洲经济区域框架将香港纳入,落实QDII“北水南调”,可以说,都是北京以真金白银挺港的政策;不过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乔晓阳日前在港演说时提及,北京对香港颁赠的多项经济政策,“不是送大礼,而是互惠”;北京在推行这些政策之时,除了必定会考虑到对内地经济融入国际等方向的正面意义外,自不会不深入考虑对内地资本市场造成的负面冲击,至于对香港市场造成扭曲现象的负面效应,同样不能不谨慎思量。
香港从3年前主动向北京提出落实QDII的方案,至今已32个月,显示北京也在谨思慎行,预料未来内地的“北水南调”,也只会循序渐进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