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新觉罗家族“族长”的故事

2004-08-11

中国民族 2004年8期
关键词:族长火鸡溥仪

何 昨

无论是作为书法家的爱新觉罗·德崇,还是作为企业家的爱新觉罗·德崇,都是一个精彩纷呈的人。他是努尔哈赤十一世孙,一个清皇室后代。由于他的成就及威信,几乎使他成为今天的爱新觉罗家族“族长”。唯其如此,爱新觉罗·德崇才更有资格评说他的家族史。

关东第一火鸡王

爱新觉罗·德崇,又名溥(曰文),1945年出生于热河。3岁起入学承德维绵私塾。幼年时期苦练八旗传统武功的同时,还研习满汉文字书法及汉语言文学。其满汉文合壁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民族书画展上屡屡获奖,被国内外各界人士收藏。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爱新觉罗·德崇的散文作品就频频出现在各大报刊上,代表作《岳飞是千古忠臣,民族英雄》问世后,所论观点曾引起不小的轰动,他在文中指出,“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民族之间的战争,经过从独立到联合,由分立到统一的进程。……战争的双方都有自己的忠臣和英雄显现。评价历代忠臣和英雄,必须是以大中华民族的立场为落脚点。……只有抱定对人民、对社会、对历史、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秉公评价历代忠臣和英雄,方不失‘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的真谛……”

使爱新觉罗·德崇名声大震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在关东大地饲养火鸡。火鸡就是人们常说的火鸟、火凤凰,学名绶鸟,起源于美洲的野生鸡种。雄火鸡常像孔雀振羽开屏,其面部颜色随喜怒惊感情变化而变粉紫兰红等,日韩等国称之为七面鸟。它鹰嘴鹰爪,能飞跑,好角斗,喜登高。嗜食辛辣食物。火鸡的蛋白质含量大大高于猪肉和鸡肉,也高于牛肉,而脂肪含量却比猪肉、鸡肉和牛肉低,是一种高蛋白、低胆固醇的高档食品,加上其味道清淡,肉质鲜美,欧美许多国家都盛行吃火鸡。它是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喜庆节日宴会上的传统食品。

爱新觉罗·德崇饲养的火鸡是被称为全球火鸡之最的尼古拉重型白羽火鸡。他是从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些资料中得知火鸡的相关知识的。1996年爱人下岗,茫然中的夫妻俩得知火鸡养殖不仅在东北,就是国内其它市场也几乎是空白,更不用说重型火鸡。听说南方也有人尝试着养火鸡,但都以失败告终。他们还了解到,尼古拉重型火鸡祖代原属亚热带禽种,怕冷,夏天也许还好,在关东的冬天必定不好办。可他们还是选择了尝试,引进几十只尼古拉重型白羽火鸡种蛋。

在无师无书的情况下,他们参照美、法、加拿大等国家的有限翻译资料,借助其它珍禽的养殖步骤,再靠悉心摸索,居然第一步孵化重型火鸡成功。这使他们信心大赠。

重型火鸡有着生长快的特点,刚孵出的火鸡雏为50-60克。到第四周,平均日增50克,从第七周到第二十五周平均日增100克以上,十六周时公火鸡就达8.8公斤。根据专家的指点,他们把饲料配成有无机盐、多微、多维、骨粉、血粉、羽毛粉等多种营养的复合饲料,以增强火鸡的自身免疫力;为保证火鸡肉质的绿色性,在防疫上使用了中药防瘟疫方法,这是从清代流传下来用于人的防疫方法,效果好,花钱少。为了不断提高火鸡在关东大地漫长冬季寒冷的适应能力,每到雪后天冷,就把火鸡赶出舍外,换气透风,令他们在雪地行走,循序渐进,与日增时。渐渐地,火鸡在零下30几度,在北风中仍能站立4小时之久而安然无恙。

目前,爱新觉罗尼古拉重型白羽火鸡养殖的规模越来越大,为此,沈阳市政府还特别为他们颁发了“沈阳民族科技成果奖”。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吃营养、吃健康、吃特色成了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去年仅沈阳市在国庆节期间就卖掉8000公斤火鸡腿、翅,且货源告罄。他们同辽宁省以及其它多家省市星级宾馆都签定了长年供货合同,反馈良好。1999年进军上海,在上海打开了市场,上海由于外籍家庭达两万多户,仅一个圣诞节就用去20万公斤火鸡。

如此看来,走特许经营的路子势在必行。近年,他们采用向养殖户提供技术、鸡苗和饲料,再全部按市场价格回收的方式,发展了许多养殖户。这些养殖户认为这样做没有风险,所以积极性很高。

为溥仪像秉公评说

不久前某报刊登一篇题为《“溥仪”在沈阳引起争议》的报道,其中曰“自从沈阳市和平区北市广场上来了十二位蒙着面纱的清代皇帝塑像后,那里就一天比一天热闹,人们都争先恐后来目睹清代皇帝的风采。但近日却有细心读者投书本报,提出他在欣赏这些清代皇帝塑像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溥仪是在儿童时期做的清帝,而其塑像却是成年人形象,这岂不与历史不符吗?况且,成年的溥仪曾做过日本侵略者的傀儡,用成人像,不就等于肯定了伪‘满洲国是清朝历史的延续了吗?”

针对以上报道,爱新觉罗·德崇给予了有理有据的评说——

溥仪3岁(1909年)由慈禧下懿旨令其继承皇位,6岁时(1912年)经与中华民国政府议定,于2月退位,但“不废帝号,仍居宫禁。”直至“1924年11月废帝号逐出宫。”这是海峡两岸正版正史的文字记载。以此计算,溥仪是在19岁时才彻底地丢了皇帝尊号和宫禁。

皇室(清朝及清以前各朝代)均以14岁或16岁为成人。各朝代的幼主也是这时开始亲政。就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也是18岁为成人界限。19岁的溥仪在1924年11月前已是娶妻之成年人,故即使是成人像也毫无非议之理。

何况伪“满洲国”的傀儡时期的溥仪,并没有穿过清帝龙袍戴108颗朝珠坐殿。提出成年人的溥仪就是“殖民政权的代表”似为不妥。

十二帝塑像是沈阳市和平区政府为弘扬满族文化,拨明人文旅游业的亮点而策划,再由开发北市场的李世建设集团通力配合,以成一道风景线。加上从棚户区包围的环境中,重新修复塑造出的清代皇家寺庙实胜寺,同锡伯族的家庙相辉映,对北市场以及和平区的发展,对树立沈阳、辽宁以及东北的形象都是一件好事,是千秋之功。大家都应出以公心给予正面评说,凭心而论。

史有兴衰,人有功过。走过弯路、犯过错误的溥仪,也就是成年后的溥仪,在中国共产党的挽救下,改过自新,成为新中国的公民,还当上了全国政协委员。生前他为歌颂党和国家,歌颂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他逝世13年后的1980年5月29日,党和国家不忘他的贡献,仍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多年来,爱新觉罗·德崇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和民族团结的原则,几十次地针对报纸、刊物、广播解说词及电视剧、广告词和领导讲话中存在的不利于民族团结的内容,都及时而积极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光大满族文化

有着清朝皇室血统的爱新觉罗·德崇,自幼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其祖上曾在河北热河为封疆大吏,拱卫京师。由于清皇室的各派系在权力上的明争暗斗,爱新觉罗·德崇祖上留给后辈一条训诫“进京不进府”,因为皇室宗族中有旗籍、支系、宗派之分,所以一般皇族人员都互不来往,以后由于兵荒马乱,皇室各族系亦自顾不暇,之间的联系更少了。

改革开放后,有识之士终于将弘扬满族文化的口号正式提出来。

为了弘扬满族文化,爱新觉罗·德崇在社会上不知疲倦地奔走,他先后参与了沈阳、抚顺等地满族民俗村的建筑设计。由他设计的“满汉文合壁礼仪包”、“满族八旗荷包”还获得了国家专利。2003年,爱新觉罗·德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也是国内唯一的、以自己户口名字为店号的经营满文化产品的商行。

1994年3月7日,爱新觉罗·德崇应邀去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参加溥仪的二弟溥杰的遗体告别仪式,他在念悼词时,恳切的言辞令很多人潸然泪下。其中,溥仪的四弟溥任,握着德崇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我们是兄弟,我是你的四哥啊。”老哥俩儿抱在一起相拥而泣……后来,溥任又约德崇去家里,并为其亲笔写下了“亲情永存”四个字。

爱新觉罗·德崇每次去北京都一定到四哥家看看,他说四哥非常喜欢清净,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

爱新觉罗·德崇还热心依据自己对历史的了解,纠正媒体或学术文章中对于清代历史的一些错误表述。如一些学术文章称沈阳为“一朝发源地,两代帝王都”。爱新觉罗·德崇认为这是错误的,沈阳应是三代帝王之所在。1621年,努尔哈赤率领八旗兵攻占了沈阳,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死于1626年农历八月十一。1626年9月1日太宗皇太极即位。1643年8月9日夜,太宗端坐寝宫南炕,突然患中风病逝;26日福临(顺治)成为新君举行登基大典,以1644年为顺治元年。这都说明了清朝前三位皇帝都在沈阳故宫登基,怎么能说是两代呢?史书上也有记载,顺治在第二年即1644年农历十月初一,迁都北京,并在北京再次举行登基大典。

另外,很多史书都记载,多尔衮无后嗣,学术界也认为没有。据爱新觉罗族内传,当时多尔衮不放心将大权交给顺治,随着顺治逐渐长大,顺治明里对多尔衮封赏有加,而实际上两人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愈加尖锐。多尔衮预料自己死后将会给整个家族带来灭顶之灾,便早早将自己一个最体己的妃子带着年幼的孩子安居在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应该说,没有多尔衮就没有清朝三百多年的基业。去年从香港来沈阳寻根的一位叫爱新觉罗·洲迪的人找到爱新觉罗·德崇,自称是多尔衮之后,拿出多尔衮近十代的家谱给他看。后来,爱新觉罗·德崇把这份家谱拿给了研究清史的专家,专家对这个家谱很感兴趣,并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族长火鸡溥仪
不开窍
火鸡驾到
山顶最美的风景
小懒封王
不要怕,不要悔
你所不知道的末代皇帝溥仪
未代皇帝的平民恋
末代皇帝的平民恋
读《小火鸡与狗妈妈》
溥仪曾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