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加息关系百姓“微观”生活

2004-07-22刘欣怡

中国经济信息 2004年14期
关键词:宏观调控物价宏观

刘欣怡

自今年4月底始,加息的讨论就伴随着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成为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5月份的各项统计数据公布后,主张通过加息来配合宏观调控的论点曾一度占据上风。随后央行公开表示短期内不会加息,暂时平息了讨论。北京时间7月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其例会之后宣布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基于美联储的加息,对加息与否的讨论又逐渐热烈。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宏观调控的报道必定少不了加息的内容,究竟加息为何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对老百姓又有什么直接的影响?

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加息是指对人民币利率的提高,利率简单说就是资金的价格。通过改变资金的价格,可以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从而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对利率的调整属于宏观调控手段中的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下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之一。

宏观调控的最大目的是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尤其是要防止通货膨胀。今年以来,由于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物价指数在几个月内持续上涨。物价如果持续、高速的增长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对老百姓而言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货币贬值、物资缺乏。中国今年一季度投资的增长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料,通货膨胀的压力增大,经济运行显示出许多矛盾和问题。因此国家才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来干预经济。

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最近几年中国一直保持较低的利率水平,对于运用资金的投资者来说,这意味向银行贷款的成本的很低,这确实是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普通居民而言,除了物价,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存款上。我国一年期限的存款年利率是1.98%,但是我国去年消费品价格上涨率已达到3%,居民存款的实际利率已经变成-1.02%。这就是说,存在银行的存款实际上不但得不到存款利息,而且本金也减少了。

因此,通过运用利率的杠杆,可以遏制投资增长、抑制通货膨胀、减轻居民储蓄损失,也是宏观调控最常见的一种手段。

加息与否时机重要

虽然调高利率可以达到宏观调控所需要的一些目的,但是在实际的宏观调控操作中,对这个工具的使用是很谨慎的。因为加息的影响是普遍的,是"一刀切"的做法。加息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使经济降温的同时,很可能伤及经济发展,出现"急刹车"、"硬着陆",把经济从一个极端推向另一个极端。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调整利率。

进入6月份,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慢慢显现,物价增速、投资增速都开始减缓。政府基本上控制住了物价上升的速度,各方意见都认为宏观调控在保持住现有成效的基础上,力度应当适当,以配合实现"软着陆"的目标。

此前对加息的讨论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加息与否主要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否超过5%的增长速度,二是美联储是否加息。虽然目前美联储已经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按照预测六月份CPI也很有可能突破5%的增速。但是,一方面美联储的加息只是减轻人民币加息压力,并不构成加息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考虑到去年底物价翘尾影响和去年同期非典造成物价指数较低,实际上,目前的经济运行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回落。所以,对加息与否就更需慎重。

居民储蓄的负利率和日高的物价已经在民间引起怨声,存款意愿降低、消费满意度降至历史最低点便是最明显的表现。而对是否加息的猜测以及金融证券领域对加息的普遍预期,也已经造成了对普通居民理财投资的负面影响。

虽然各方专家和专业人士对短期内加息都持反对意见,但都承认加息是必然趋势,至于什么时候加息,则要视下半年的经济运行,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

利率政策的两方面影响

国家虽然调控的是宏观经济,但却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果政府在短期内不运用利率调整的工具,对老百姓的影响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居民将面对存款的实际负利率,这意味着放在银行里的钱不但没有利息增加,连本金都在减少。另一方面,物价在一段时间内还会持续增长。

虽然物价还会继续上涨,但实际上对居民日常消费的影响并不太大。因为价格上涨主要是在粮食、水、工业用电领域,在城市生活消费中所占比重很小。除了这些领域,我国的绝大多数商品仍然是供大于求。

实际上,由于各方对加息的肯定预期,加息的影响已经显露出来。如果政府加息,对老百姓影响最大的将是贷款购房、买车。加息后,车贷、房贷等类大宗消费贷款的借贷成本将会增加,而居民工资水平不会在短期内有所提高,因此会抑制居民的消费信贷。另外,对居民在金融领域的投资策略也会有相当的影响。在一定程度的抑制消费的同时,更多的其实还是对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变,实际上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是相当有限的。

猜你喜欢

宏观调控物价宏观
宏观与政策
土地利用规划在房地产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探讨
宏观
宏观
宏观调控“三部曲”
市场物价
宏观资讯
宏观调控侧重于“稳增长”
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