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客的素质与生活的品质

2004-07-06

杂文选刊 2004年12期
关键词:度假村外国人导游

李 下

这些年来,国人的兜儿里有几个钱儿了,于是,旅游也成了大家最为常见的一种消费。凡是能去的国家,都能看到浩浩荡荡的中国人的旅游团队。前些年,出去的人常常惹一肚子气回来,说人家总是要问:你是日本人吧?韩国人吧?现在人家不问了,一则是中国人团队的气势大大地压倒了前面国家的游客,人家已经司空见惯;二则,也是最重要的,是中国人的旅游队伍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过马路、不懂起码的礼貌……

这绝不是平白无故地糟践国人,只要有出国工作和旅游经历的人,都能列举出不少令同胞们脸红的精彩事例。一位欧洲的中文导游说,有的欧洲国家的旅店宁可支付违约金,也坚持拒绝中国人入住,因为他们发现中国人进了酒店就大声吵闹,令其他客人不堪其扰;很快就能够把房间搞得乱七八糟,一地水渍;喝了房间里需要付费的饮料,也不结账。据说,马尔代夫有两千多个小岛,遍布度假村,但数以千计的度假村却只有几个愿意同中国的旅行社合作,其他度假村也并不是跟人民币或者美元有仇,但在赚钱和中国人的大嗓门之间比较之后,结论是:宁可不赚这份钱。从报上还看到因为个别人胡闹而使得整个旅游团被赶出去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某个中国人在参观法国卢浮宫的时候,非要抱着一座价值连城的雕塑照相,另一个是在德国的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博物馆,一位同胞毫不见外,见到一辆高级奔驰,马上就拉开车门坐上去,让人拍照。结果是大家受连累,全部被轰出来了事。

外国人也逐渐了解了中国人的德行,所以有针对性的服务逐渐成形。在教堂这类需要保持肃穆气氛的场所,中国人能够享受到“小灶”的特殊服务,能够看到专门给中国人看的汉字:沉默。在男卫生间的小便斗前,也有专门提醒中国人的“请往前站”。

以前,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扯上什么国家的形象、民族的尊严之类的大文章,其实用不着。几个外国人在中国打了架,骂了人,不值得大惊小怪,他决没有跟中华民族挑衅的故意,也说不上就丢了他本国的人。几个中国游客在外国出了点洋相,也都是个案,不大可能丢光了中国人的脸面。哪个国家都有些素质不高的人。谁也别笑话谁。问题是,外国人认识中国和中国人,往往不是耐心地阅读我们自己编写的图文并茂的小册子,而是看这些从他们眼前经过的成群结队的中国人。这些活生生的人,天天在他们的马路上和宾馆里重复着同样的毛病,你如果坚持对外国人说,这些人都不代表中国,不代表中国人,那些能代表中国人的人太忙,还没来呢!不知外国人信不信。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要一些欧洲国家旅游点的人把对中国人的印象扭转过来,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办到的。

事情很令人费解。一个自己宣称是“礼仪之邦”的地方,其实没多少礼仪;一个标榜“文明古国”的国度,文明的火候也差得太多;一个最好“面子”的民族,许多时候言谈举止根本没面子可言。全世界抓精神文明建设的力度没有比中国更大的,宣传队伍谁也没有中国的更强大,世界观改造的工程进行了半个多世纪,党员有党章,市民有文明公约,农民有乡规民约,数以万计的媒体每天都在宣传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高尚道德,人们时时有各种文件可以学习,可多年来,收效甚微,连随地吐痰都改不了,就不要说学会排队和礼让了。都嚷嚷北京交通堵塞,仔细观察一下,低素质、不文明造成的拥堵,占了很大的比例。下这么大的力量种地,就是不打粮食,也不知道是谁的毛病。有趣的是,我们没看见“衣食足而知礼节”,反倒觉得老毛病没怎么改,又增添了不少新毛病。

还是回到旅游上来吧。我想起毛泽东的一句伟大教导:办学习班是个好办法。是不是在旅游团队出国前先办个学习班?把吐痰问题、吵闹问题,在马路上不走人行横道的问题,喝可乐不结账的问题,对珍贵的展品动手动脚的问题,都由导游耳提面命一番,大家也都表个决心。这办法虽说陈旧了点儿,但还能管点儿用,总比人家捂着嘴笑话我们是野蛮人、下等人好得多。当然,这也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临上轿现扎耳朵眼儿的办法,应应急的。至于全面的道德教化,担子太重,还是可怜可怜导游这几个小肩膀吧。

[原载2004年5月17日《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度假村外国人导游
外国人学汉字
樱花节
跟着西安导游吃,准没错
外国人
海岛度假村
黄希川
网约导游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最后的猎熊人
我是小导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