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事文摘

2004-07-01

世界知识 2004年3期
关键词:布里诺夫氧化剂

最后的巡航——苏联K-219战略核潜艇沉没揭秘

1986年10月3日,苏联K-219号战略导弹核潜艇在美国东海岸附近沉没。次日,塔斯社发表通告:“苏联核潜艇在百慕大群岛东北约1000公里海域执行任务时隔舱起火,艇上部分官兵遇难……。”

第十三次战斗巡航

1986年9月,苏联Y级667АУ型战略导弹核潜艇K-219号从巴伦支海出发前往大西洋担负战斗值班任务,这是它第13次参加战斗巡航。潜艇穿越北海后,开始进入了大西洋。要进入巡航海域,首先必须突破北约设置的海底声纳探测系统。冷战期间,为了监视和封堵苏联的战略导弹核潜艇,北约耗巨资在苏联潜艇进出世界大洋的航道上设置了反潜线。仅在北大西洋海底就部署有数千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负责向驻英国诺福克的北约声纳情报中心提供海底信息,该中心对信息进行处理后,将分析数据传送给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部及舰队航空兵司令部。

苏联的潜艇部队官兵清楚,要想隐蔽地进入巡航区,最可靠的办法是紧贴在商船的下面,利用商船的噪声来伪装自己。接近反潜线后,K-219艇艇长伊格里·布里丹诺夫海军中校指挥潜艇在指定海域潜伏了两个昼夜,静静地等候着掩护目标的出现。战略核潜艇不同于一般的潜艇,它必须严格按照海军参谋部批准的线路航行,以便使预定的核打击目标始终处于潜艇弹道导弹的有效射程之内。第三天,掩护目标终于出现了,布里丹诺夫指挥潜艇迅速贴了上去,靠着商船的伪装,潜艇进入了北约的反潜区。伪装非常成功,潜艇尾随航行了数日,商船丝毫也没有察觉。当然,美国人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他们能够将水面舰船与潜艇的噪声分开、判定出潜艇的吨位和航向……,但这需要时间。

终于到了百慕大东北海域的值班区,现在可以降低速度、关闭机械装置,以便最大限度地降低潜艇噪音。进入值班区的第二天发现了美国“奥古斯塔”级“洛杉矶”号核潜艇的踪迹,它正沿着K-219的航线尾随而来,看来它已嗅到了什么。“洛杉矶”号是下水还不到一年的美国最新型攻击核潜艇,它装备有先进的声纳系统和鱼雷等武器,而K-219已服役了15年。为了避免与“猎手”不期而遇,布里丹诺夫不得不指挥潜艇与“洛杉矶”号展开周旋。

1986年10月3日凌晨5点,潜艇浮上水面进行例行的通信联络,侦察参谋在搜索周围海域的情况时,敏锐地感觉到附近有美国潜艇在活动,布里丹诺夫下令紧急下潜,甩掉“尾巴”。轮机长领会了艇长的意图,潜艇迅速提速,然后来了个180度的急转弯,向着来的方向急驶。美国人将这种战术动作称之为“疯子伊万”,在这种情况下跟踪者将不得不加快速度,以便盯住目标。当然,尾追潜艇发出的噪声也会急剧增大,这样就增大了它的自我暴露机会。不过,这种机动动作非常危险,有可能与尾追而来的潜艇迎头相撞,或迫使跟踪潜艇发起攻击。但在和平时期,在没有查明敌我的情况下,潜艇一般不敢贸然采取行动。

导弹舱起火爆炸

就在潜艇加速机动之时,K-219潜艇导弹舱内的16枚弹道导弹有一枚发生弹体断裂。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弹体断裂,时至今日俄罗斯的潜艇专家仍存有争议。一种推测是,事故源于导弹仪表故障,导弹舱在潜艇驶离基地前就已存在隐患。这种推测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导弹舱在整个航行期间一直处于异常状态,而且后来导弹舱又进了水,导弹舱乘员向艇长报告舱内出现冷凝物就是有力的证据。

另外一种推测是,导弹舱进水是由于与美国潜艇相撞造成的。据一些乘员证实,在爆炸前几分钟,他们感到了两次猛烈的撞击。当潜艇浮上水面后,乘员们在黑色的艇身上发现了两条深深的凹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海军总司令切尔纳温海军元帅也倾向于这种意见。

无论是哪种原因,弹道导弹薄薄的外壳都承受不了这样猛烈的撞击。据事故原因调查组的专家披露,由于P-27导弹体内的氧化剂筒断裂,导致了导弹燃料泄漏。从弹体中溢出的硝酸,开始腐蚀它能浸泡到的一切,首先是导弹弹体,接着使导弹舱也失去了密闭性。于是,导弹舱内开始流入剧毒的庚基氧化剂,这是造成爆炸起火的直接原因。在短时间内,舱内就积蓄了大量的有害气体,其中氧化剂蒸气的浓度超过了允许值的1000倍。

潜艇的全体乘员开始为生存而战,但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灾难,谁也不知该如何着手,操作规程中没有说明应如何应付这种从未见过的情况。氧化剂蒸气具有剧毒性,吸入0.1克就可致人死亡。

除了燃烧外,导弹氧化剂还会向相邻舱室扩散。当扩散到整个潜艇时,反应堆事故保护装置就会自动启动,潜艇会因此失去一侧的动力。由于对氧化剂泄露束手无策,导弹舱很快就传出了剧烈爆炸声,导弹舱舱盖被掀开,导弹战斗部被炸出了舱外,导弹战位长亚历山大·彼得拉奇科夫少校和隔壁军官餐厅的两名列兵当场身亡。导弹舱与潜艇艇身的焊接处也炸出了许多裂缝。这时,话筒里传来了布里丹诺夫和机电战位长伊格里·克拉斯利尼科夫中校的命令,“上浮!中速送风!”但潜艇仍在下沉。深度70米,90米……,速度越来越慢。一直下降到117米,潜艇才停了下来,然后开始迅速上浮。

仪表准确显示,爆炸2分钟后潜艇浮上了水面。导弹舱在熊熊燃烧,它的旁边就是反应堆,情况仍然十分危急。在潜艇燃烧、摆动不止的情况下开始了救援工作。从艇长、战位长到普通士兵都显示出了非凡的冷静、沉着的素养。

避免生态灾难的普列米宁

导弹舱爆炸后,破损变形的舱门把艇上的乘员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被隔离在艇首舱,另一部被阻挡在艇身后部的配餐舱,两部分乘员已无法自由往来。经过15个小时的拼死抢修,恢复供电系统的努力没有成功,一个核反应堆因自我保护装置启动已自动关闭,检测和控制系统在爆炸中被损毁,重新启动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这样,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既然潜艇已无法返回祖国,就应把另一个反应堆关掉,否则将会出现第二个切尔诺贝利事件,而且艇上还有剩余的核弹头,如果引爆将会造成无法估量的生态灾难后果,再说这里又靠近经济发达的美国东海岸。应当立即关闭反应堆,但遥控装置已全部失灵,防止核灾难的惟一办法是派人手动关闭核反应堆。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入泄漏了有毒气体的第7隔舱,钻入狭小的设备操作间,将平衡板转到制动档上。抢修小组6次进入反应堆舱,但将平衡板放到制动档的努力都没有成功。

尼古拉·别利科夫上尉和列兵谢尔盖·普列米宁开始进行第7次尝试,他们穿上防护服进入反应堆舱。别利科夫很快就找到了板动平衡板的专用工具箱,挥起锤子砸开了防护架。接着,别利科夫开始用板手转动平衡板上的螺母,可螺母就像是锈在了平衡板上,使尽了全身的力气才只能扳动一点。就这样,直板到第240次,才放下了4块平衡板中的3块。由于吸入了有毒气体,此时的别利科夫已无力地倒在了地上,当人们把他拖出舱外时,已处于高度昏迷状态。应当赶快放下第4块平衡板,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列兵普列米宁身上。普列米宁知道,死亡时刻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但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迈出了这一步。

最后,普列米宁放下了第四快平衡板,但用去了太多的时间,舱内不断增大的气压已将舱门死死封住。即使有再大的力气普列米宁也无法将它打开。高级准尉叶若夫带领两名列兵一齐用力撞击舱门,但一切都是徒劳。水兵们眼含热泪听着普列米宁绝望的敲门声,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憋死在舱内。这一年,谢尔盖·普列米宁才刚满21岁。

1986年10月7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命令,授予列兵谢尔盖·普列米宁红星勋章。11年后的1997年8月7日,俄联邦总统叶利钦又颁布命令授予他“俄联邦英雄”称号。

最后離开的艇长

潜艇仍然在燃烧,酸性物质以每小时一毫米的速度快速地腐蚀着坚固的艇体,其他舱也开始进水,潜艇在慢慢地下沉。艇上装备着16枚弹道导弹、2个反应堆。此外,在第一个隔舱内还有大量鱼雷。对于这种具有巨大危险性的潜艇,只有装备精良高度专业化的救援队伍才能实施紧急救援行动。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苏联水兵们最终拒绝了美国人的援助。

23点03分,核潜艇的船头首先消失在海平面之下。根据海事法则,最后一个离开遇难舰船的应该是船长。当布里丹诺夫离开潜艇3分钟后,K-219完全沉入了大海。官兵们在悲哀的沉默中目送了海军发展史上这悲壮的一幕。

猜你喜欢

布里诺夫氧化剂
“氧化剂与还原剂”知识解读
熟悉优先原理 迅速准确解题
不同氧化剂活化过硫酸钠对土壤中多环芳烃降解的影响
西西里意面
幽默与漫画
幽默与漫画
幽默·漫画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