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奥比斯》等
2004-07-01
进行中的全球权力转移
James Hoge(《外交》杂志资深编辑)
《外交》(双月刊)
2004年第4期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出版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表明,全球权力的转移极少发生,即使发生也大多是通过诉诸武力。当前,亚洲的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也预示着“东方”将有可能取代“西方”,成为全球权力的中心。作者认为,为避免权力转化过程中“历史悲剧”的重演,并保持美全球霸主地位,美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主导亚洲区域安全体系的建立,保持该地区经济的开放;其次,积极“接触”中国,不视其为“战略对手”,从而避免由此产生“自我兑现”的预言;最后,重组联合国安理会、西方八国首脑会议等一系列全球治理机构,使之适应亚洲崛起所导致的全球权力变化。
张继业 摘译
不要视为理所当然:美澳联盟关系的未来
Michael Horowitz(哈佛大学博士)
《奥比斯》
2004年夏季刊
美国外交政策研究所出版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政界在国防和外交政策上有两大共识:其一,通过支持“多边主义”、密切与亚洲國家关系来维护澳大利亚的最大利益;其二,规避远距离的海外冲突,专注于海空力量建设,避免本土遭受入侵。9.11后,澳总理霍华德扭转了澳大利亚的传统战略意向,使其成为美国最亲密盟友之一,也为澳大利亚军事改革提供了新机遇。澳大利亚既是美国的重要盟友、稳定亚洲的保证人,也是美国操纵国际事务的“随从”,美国必须采取具体措施,精心经营美澳联盟关系,以确保亚太和全球安全。美国应解决关押在关塔那摩的澳籍囚犯问题,批准近日签署的《美澳自由贸易协定》,并为即将到来的澳大利亚军事改革提供财政和技术援助。
李庆春摘译
中国日渐增长的原料需求
《国家利益》
2004年夏季刊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社出版
经过若干年的经济迅猛增长,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铜、铁矿石、铝、铂和其他矿产品的主要市场与价格制定者。“城市化”建设使中国对钢铁、水泥、食品进口的需求猛增。工业增长及私家车的迅速增多也使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加大。中国的原料需求增长具有重要的政治含义:中国将重新界定其国家安全战略,把保护重要原料供应包括在内;中国还将制订新的外交政策,与发展中国家建立更紧密的关系。鉴于中国的新角色与新举措,美国应认识到中国的安全考虑并尝试加以控制。为此,美国应首先显示出对中国原料需求的理解,扮演合作角色,帮助中国获得充足的原料供应。此外,美国还应与中国合作制定对原料生产国的共同政策。
张志新摘译
印美中关系的中期趋势
堀本武功
(尚美学园大学综合政策系教授)
《海外事情》
日本拓殖大学海外事情研究所出版
2004年7·8月刊
冷战结束后,美印提出建立“战略性伙伴关系”。印度在经历了“不结盟”和“与苏结盟、争取地区主导权”两阶段之后,为寻找新盟友,进入了“和美国改善关系”的第三阶段。但英占时期遗留下来的对超级大国的不信任感,使印度一方面以良好的印美关系作为其利益的最大保证,另一方面又改善与中国关系以求平衡。对美国而言,对华政策尚处于“见招拆招”的危机管理型阶段,也尚未提出明确的对南亚的安保框架。在日美印三国同盟问题上,东盟国家认为,印美联盟能够成为制衡中国的重要手段,但日美印同盟却会让它不安,也会激化矛盾。因此,对于美国来说,在亚太地区维持“双边”同盟较为稳妥。
霍建岗摘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