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与雁
2004-07-01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4年8期
庄子行於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日:“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日:“其一能呜,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日:“杀不能呜者。”弟子问於庄子日:“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以終其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日:“周将处夫材与不材之问。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于累。”
——先秦《庄子》庄周
译意:
庄子对着山中因大而无用因而免於遭砍伐的参天古木说:“这棵树恰巧因其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晚间,庄子到友人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要杀雁款待庄子的仆人说:“家里有两只雁,一只会叫,另一只不会叫,将哪一只雁杀来宴客。”主人让杀不会叫的,庄子的学生听了很疑惑,向庄子问道:“老师,山里的巨木因为无用而保存了下来,家里养的雁却因不会叫而丧失性命,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繁杂无序的人世呢?”庄子回答说:“还是选择有用和无用之间吧,虽然之中的分寸太难掌握,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规律,但已经可以避免许多争端而足以应付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