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外国新闻媒体采访的几点思考
2004-06-28李景发
李景发
编者按:
随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加快与深化,各地政府纷纷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努力展示地方形象,吸引各路媒体的广泛关注,但在招商引资会、经贸洽谈会、地方特色博览会等名目繁多的会议之中,如何组织和引导对外国媒体的采访,使其既能满足各类记者的不同需求,又能使举办方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实属一件棘手之事。吉林省外宣办新闻处在这方面做了些尝试,他们的做法是否能在同行之中产生共鸣,只能是见仁见智了。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标志着我省进入了“新的创业期”。如何借助外力,扩大影响,为“振兴吉林”营造宽松、和谐的国际舆论环境,是组织外国新闻媒体采访,做好新闻工作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服务中心工作整合采访资源
长期以来,外国新闻媒体尤其是驻京、驻沪的外国新闻媒体记者,对东北这块黑土地十分关注。特别是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政策出台后,外国新闻媒体关注的程度会越来越大,采访的人数会越来越多。我省虽然与南部沿海省份和东部发达省份经济发展尚有差距,但我们独有的特色和亮点是别的省份无法比拟的。在组织外国新闻媒体采访过程中,就应想方设法抓住“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东西,如各地先后举办的冰雪节、民俗文化节、金秋枫叶节、野生花卉节、电影节、吉菜美食节、木耳节、冰雪捕鱼节、黄榆节等,曾吸引了不少外国记者的目光。特别是在第三届“吉菜”美食节期间,日本驻上海一位资深记者主动中请来我省采访此项活动,通过采访“吉菜”中的民族菜、民俗莱、宫廷菜、山珍菜等四大系列及名店、名厨、名点、名小吃,在现场让记者品尝、拍照,使他从内心感觉到“吉菜”确实具有“天然、绿色、营养、健康”的特点,被确定为中国“新八大菜系”之一确实名不虚传。据说,他的文卞和图片在日本报刊发表后,一些日本游客来吉林时,都要找一家吉菜店品尝品尝。
通过各种渠道让外国记者从宏观上了解我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脉络和走向。组织他们参观“汽车、石油化工、生态型绿色农产品加工、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光电子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基地。同时,也向他们大力推介我省工业“名企”、优秀“民企”和各类开发区。尤其是近两年,日本和香港3家媒体的记者曾3次到九台县农村,专访我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高才,通过现场对他的采访,参观他的种植基地和培育的良种,看到了吉林民营企业飞速发展的实例,有的记者称高才是当代中国农村的“爱迪尘”。
组织形式多样注重宣传效果
组织外国新闻媒体采访展会和大型活动,需要组织接待与管理部门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在外国记者的数量上,坚持集中组织和分散组织相结合。外国记者来访人数可多可少,不要在人员数量上强求,而应注重实际效果。我们平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虽然记者不少,但主流媒体不多,资深记者甚少,有的对采防内容又不感兴趣,尽管组织协调工作投入很多精力,为协调采访内容费了很多周折,可收到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人数较多、对同一问题又普遍感兴趣的记者应组织好集体采访,对个别想“遛边儿”的外国记也要尊重其意愿,尽量满足其需求,哪怕只有一名记者,也要像对待一个记者闭那样,组织好他们的采访。说不定就是这一位记者,做出的却是与众不同的“名菜”。二是在采访的内容上,坚持多项采访与单项采访相结合。驻京记者大都“一事采访”或“一事一报”,速战速决。对采访单项内容的外国记者,需要在事前协调上下功夫,尽量达到记者的采访需求。而一些外国本土记者,由于第—次来吉林,采访内容往往包罗万象。对待这样的记者,应围绕他们采访的一两个主题,进行重点协调安排。其它内容在保证主要采访任务完成的前题下,尽量帮助多安排一些采访内容。三是在采访的形式上,坚持普遍采访与个别采访相结合。外国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文字、摄影、摄像各有侧重,要根据不同需求分别组织操作。一般情况下,文字记者注重被采访学位或被采访者对采访的内容作详尽的介绍和说明,喜好在室内以座谈、研讨、交流的方式采访,最好配有义字材料作辅助性采访资料;摄影记者喜欢“走马观花”,注重在室外选择拍摄观赏性强的拍摄场景,并配有简单的采访情况说明;摄像记者采访拍摄新闻专题片或制作专题电视节目,不但要求在室内外有多处最佳的场面,而且往往需要“音视同期声”,他们也需要简明的文字材料,以便在撰写解说词时参考。“中国吉林省•韩国友好周”期间,韩国七家驻京新闻媒体来我省采访。媒体中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还有摄像记者,除采访“友好周”外,他们还临时提出采访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问题。在组织采访时,对开幕式、文艺演出、经贸洽谈等活动采取普遍组织采访的办法,而对合作论坛、电影展映、摄影展览、记者招待会等则采取“各取所需”的办法。在省计委、一汽集团和中韩合资企业进行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专题采访时,组织义字记者在会议室听取基本情况介绍,就关心的问题向被采访单位领导提问。与此同时,组织摄影记者和电视摄像记者重点到室外或企业的车间,现场采访拍摄正在作业的工人,这种组织运作形式,外国记者都比较满意。
严格管理机制把握采访分寸
在组织外国记者采访“振兴吉林”过程中,从组织与管理的具体部门本身来讲,要围绕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这个工作中心把准脉搏,跟上主旋律,使对外新闻不偏离方向,不出现“杂音”。要做到这些,应注意把握好三点:一是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组织、协调外国记者,加强对外国记者的管珲,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性、原则性较强的工作,采访内容涉及经贸、工业、农业、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一方面,需要外交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精心指导。另一方面,需要省内部门之间的密切协作,真正发挥外事、宣传部门的职能作用和综合协调能力,发挥经贸、外贸、农牧业、科技、教育、劳动、文化等部门的主渠道作川,发挥公安、安全、海关、边防、口岸、广电、新闻等部门的特殊窗口作用。还要发挥各市州及边境县市外事、外宣部门的具体参与和管理的作用。形成上下左右同服务、共管理,服务与管理并举的有效机制。对外国记者发布新闻或介绍情况,应把准备工作做在事前;对外表态口径要与政府的声音一致,成绩、成果讲充足,问题、缺点不遮掩,中外记者才觉得可信;在接受记者采访中应讲究艺术,对计划内的问题从容回答,对临时提出的一般性问题尽量回答,对一时把握不准的问题延缓回答,对敏感问题避实就虚或以问代答,对有损形象或保密的问题坚决不答;采访点的选择应有针对性、有说服力且适官采访拍摄;向外国记者赠送宣传资料要有选择,选择“精、美、准”的外宣品赠送,尚未公开属内部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不能赠送。三是注意与外国媒体在“摩合”中堵塞纰漏。有个别习惯搞“消极采访”的外国记者,要多加沟通,尽快了解他们的采访本意,分清是积极还是消极、是正面还是反面、是现实还是历史,以宣传积极、正面、现实为主,及时因势利导,促使采访走入“正规”;对有的记者不情愿采访我们事先安排的点,要耐心做说服、劝导、解释的工作,促使他们能够理解,保证采访得以顺利进行;个别试图把采访作诱因,搞小动作的外国记者,应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以净化对外新闻空间,维护对外新闻工作的严肃性。
责编:潘天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