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价格走势及对我国的影响

2004-06-18

中国经济信息 2004年12期
关键词:原材料粮食价格

谢 梅 牛 犁

目前,全球非能源商品价格呈现出温和回升趋势,但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三大经济体均处于低通胀状态。因而全球核心通胀不会对我国价格走势带来较大压力。但是,全球部分重要农产品、能源、原材料的价格快速飙升,对我国物价影响不容小视。

一、国际价格走势特征

(一)全球非能源商品价格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全球非能源商品价格从1998年开始下跌,2001年跌至近年来的最低点,与1997年相比价格指数下跌了38.6;从2002年非能源商品价格开始温和回升,今年一季度回升至106.1。

由于全球经济加快复苏步伐,尤其是美国及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对金属、矿产品以及原材料等需求大幅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全球粮食连年减产导致粮价开始快速回升。因此,目前非能源价格水平虽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但是,在部分农产品和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的带动下,全球非能源商品价格呈现出温和回升的趋势。

分类看,近几年粮食价格呈明显的先跌后升特征。1998年全球粮食大丰收,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由于供过于求,农产品价格从1998年开始连续四年下降,至2001年价格指数跌至79.8,与1997年相比下跌48.8,其中1998年当年跌去20.9。全球食品价格从1997年开始下跌,比粮食价格走先一年,也比粮食价格先一年开始回升。由于播种面积减少以及自然灾害,粮食在2002年开始出现减产、库存下降、供不应求的状况,粮价随之回升,进而带动农产品价格快速上升,至2004年一季度农产品价格指数已升至105.3。

原材料价格指数近十年来波动比较频繁,且波幅最大,1995年的最高点与2001年的最低点相比,下跌幅度高达57.8,从2002年开始回升,今年一季度已升至106.8。金属和矿物价格指数从1998年下跌以来,在2000年出现过短暂的反弹,在2002年跌至低谷——价格指数为72.8,是各类非能源价格指数中的最低水平,但也是各类非能源价格指数中回升速度最快的。总体来看,金属和矿物价格总体上较低,而且波动相对较缓;从1995年的最高点到2002年的最低点,下跌仅28.8。

(二)各主要经济体处于低通胀状态

1、美国通胀处于较低水平

今年2月份,美国通胀率(CPI)为1.7%,而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通胀指标仅为1.2%;在2002年1月份后一直处于下降通道,处于历史较低位。但是,最近几个月美国通胀率出现缓慢回升的迹象,2003年12月CPI环比上涨0.2%,今年1月环比上涨0.5%,2月再涨0.3%。

2003年美国经济加快复苏步伐,全年GDP增长3.1%,其中三季度高达8.2%。今年预计美国经济增长率在4%以上。经济快速增长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将有助于推动美国物价水平的回升。

2、日本仍未走出通货紧缩状态

2003年日本GDP实际增长2.7%。虽然从统计数字看,日本经济已有起色,但是广大日本国民尚未真正感受到景气的恢复。通货紧缩的阴影仍笼罩着日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从1998年开始一直处于持续下降趋势,2004年1月物价指数仅为97.7。日本国民普遍认为,这次呈现的高增长是一个“没有实感的高增长”。在高增长的背后有一个隐藏的要因,就是整体物价指标的下跌。不过,去年以来日本消费物价指数的下降速度有所减缓。

3、欧元区通胀在2%的调控目标内

一年来,欧元区的协调物价指数(HICP)增长率保持在2%左右,至今年1月份,HICP增长率回落至1.9%,2月份进一步回落至1.6%,处于欧洲央行确定的2%通胀调控范围之内,而且从环比看,HICP表现出一定的疲软态势。欧元区疲软的经济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强劲的欧元抑制物价回升。

(三)全球重要商品价格快速上涨

1、能源价格水平处于历史高位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德克萨斯(WTI)国际原油月平均价格在1991年海湾战争时期曾高达每桶36.13美元,至1999年最低时仅为每桶11.2美元;虽然波动较大,但是九十年代国际原油价格大致在每桶15-25美元波动。进入21世纪,整个原油价格水平明显上移。即便在2001年世界经济普遍不景气、原油需求下降的情况下,WTI月平均油价最低仅跌至每桶19.31美元。这几年国际油价在每桶25-35美元的价位运行,总体价格水平比九十年代上移了10美元。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继续攀升。3月上旬,WTI原油价格每桶突破38美元,飙升至海湾战争之后13年半来的最高位。3月22日,欧佩克油价已连续超过70个交易日高于该组织规定的每桶22-28美元的价格调控上限。5月13日纽约市场6月原油期货价格创下4108美元的收盘价。

近来,国际油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

首先,全球原油需求旺盛的影响。世界经济快速增长,对原油的需求超出国际权威机构事先的预计,国际能源署(IEA)在3月份原油市场报告中,将2004年全球每日原油需求增长预估调高22万桶,至每日165万桶,全球市场每日需求为8020万桶。

其次,受欧佩克减产决定的影响。欧佩克于2月10日在部长级会议上决定,从4月1日起削减原油日产限额100万桶,国际市场上原油价格应声上扬。

第三,委内瑞拉政局动荡、委美关系持续恶化的影响。委内瑞拉是美国的主要供油国,对美石油出口每天约170万桶,占美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5%。委美关系持续变化,是近期国际原油市场价格继续上扬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美元汇价下跌的影响。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美元持续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价格的实际下降,一些欧佩克国家倾向于将油价控制在价格带的上限。

此外,严重恐怖活动此起彼伏对世界石油供应带来了不确定性因素;美国对伊主要战事结束后,伊拉克石油出口迟迟没有恢复到战前水平,也给世界石油市场增添了新的阴影。

2、国际粮食价格继续攀升

近两年来,由于播种面积减少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全球粮食大幅减产,国际粮食价格开始快速回升。受农作物生产周期的影响,粮食供求关系的调整一般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因而2004年国际市场粮价仍将保持上涨趋势。近两年来,国际粮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减产导致供不应求。2002/03年度,全球三种谷物(小麦、粗粮、稻谷)总产量预计为20.31亿吨,比上年度减产6330万吨,这是1996/97年后连续第6年递减,同时粮食价格也出现了7年来的最大波动。粮食的涨价,直接带来了面粉、大米以及食用油、饲料等制成品价格上涨。

其次,库存下降。美国农业部3月份的农产品供需报告显示,2003/04年度,世界小麦库存预期为1.2493亿吨,创下了1981/82年度以来的最低值。2003/04年度世界玉米库存为6780万吨,库存消费比为8.7%,这是1995/96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世界大米期末库存8400万吨,比上年度下降21%,为1983/84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第三,运输费用上涨。例如,美国运往亚洲的粮食费用在2003年后4个月中上涨了1倍,每吨从25美元涨至50美元。

第四,市场预期的影响。由于气候等各种因素影响的结果,导致粮食减产,部分国家在全球市场大量进口粮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粮食市场。

3、原材料价格将保持快速增长

今年来,全球主要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攀升,铁矿石、氧化铝、天然橡胶、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普遍大幅上涨。原因主要有:

首先,世界经济逐步出现复苏迹象,各国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加。

其次,自去年以来,许多国家先后加大了实行贸易保障措施的力度,大幅度提高原材料的进口关税,这成为推高原材料市场价格的直接诱因。

第三,美元长期大幅度贬值的举措也是世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的直接原因之一。

第四,运输紧张。目前,巴西、南非、澳大利亚等产铁矿石大国缺乏满足上述需求的运载能力,船只的数量不足以运输所需商品。海运费用自2003年9月以来增加了四倍,有时货物的运费甚至高于一些运输货物本身的价格。

二、国际价格走势对我国通胀的影响

1、全球高油价对我国通胀带来较大压力

由于我国原油对外依赖度已超过30%,油价已基本同国际接轨,国际油价飙升直接拉升国内原油价格水平,不仅加大石油石化、民航、出租等相关行业生产成本,而且抬升居民汽油等产品的消费价格,将会形成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压力。

2、粮食涨价不会产生严重通货膨胀

2004年,尽管我国可能会增加粮食进口,减少粮食出口,但是目前我国的粮食产能是有保障的。随着粮价快速上扬以及政府的政策引导,我国粮食产量将会较快恢复,而且国际上也不至于年年发生自然灾害,粮食将会增产。因此,2004年粮食价格的上涨不会带来严重通胀压力,而且如果处理得当,由于我国巨大的消费量和进口量,可以适度影响国际价格走势。

3、原材料涨价不容忽视

2003年,我国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的消耗量,分别为世界的30%、27%、25%和40%。2004年,受经济发展阶段特征影响,我国重化工业仍将继续保持对原材料的旺盛需求,不断膨胀的需求必然推动原材料价格的上升。

当然,2004年,我国进口关税总水平将继续下调,取消或增加部分产品的进口配额、下调出口退税率等,将减少出口规模、增加进口量和减少进口成本,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抑制价格上涨。

目前,最重要的是我国消费品市场仍然是供过于求的状态,因而上游产品价格上升传导到最终消费品过程中,不仅存在时滞,而且存在明显的涨价力度衰减特性。如果原材料价格飙升不能传导到最终消费品,那么,原材料涨价带来的不是通货膨胀压力,而是由于过剩产能导致的潜在通货紧缩威胁。

针对这种情况,首先,采取微调和预调措施应对潜在通胀压力。避免过激政策遏制新一轮经济扩张周期。其次,尽快建立和完善重要战略资源的信息预警系统。第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才能逐步摆脱目前这种能源、原材料快速上涨导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第四,加快推进和完善重要商品的国家战略储备体系。目前,最重要的是加快推进石油和粮食的战略储备体系。第五,组织和引导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联手采购,压低价格,抵消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不利影响。

猜你喜欢

原材料粮食价格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水利工程原材料质量检测控制探讨
观点
我的粮食梦
价格
价格
价格
肥皂及相关原材料分析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