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隔海的思绪

2004-04-29

心理与健康 2004年1期
关键词:思绪空巢电话

云 淡

“父母在,不远游”,那个牛车时代的至理名言在今天几乎成了奢望,而这也常常带来远离故土和家人的另一份思绪。在春节期间谈论这个话题,更容易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感觉,使人想起很多很多……

乘机飞行在万米高空的云层之上,我又一次离开了中国,也离开了我年事已高的母亲。近些年来,我一直这样穿梭往来,在中国和加拿大之间奔走,也可以说是在亲情和事业之间忙碌着。

中国有句老话:“每逢佳节倍思亲。”而在春节这个阖家团聚的日子,谈论亲情,牵挂家人,或许写起来会另有一番感受。

我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老年服务是我关注的一个领域。目前中国老年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形成“空巢家庭”的时间也在提前。我家就是一个例子。父亲已经过世,作为家中独子的我理应经常陪伴在母亲身边。不过,置身在这个变革迅速和开放的全球化时代,信息和人员的快速流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包括我,或许今天还在北京,明天就可能在地球村的另一个角落,大洋彼岸的什么地方。

对我们这些远在他乡的人,越洋电话或许是解决牵挂最便利的办法。一两天打个电话给母亲问安已经成为习惯。有一次,我接连三天打电话,总是说电话故障。我十分担心,只好给邻居和电话公司打电话,结果发现是电话机没有挂好。我有时也在电话上跟母亲调侃。古人解决思念可没有我们现代人方便,因为,古时出门都是牛车或是步行,跨省的行程更需数日甚至数月,更没有电话。而现代人即便是跨洋的旅行,需要时一两天时间也可以回来。

当然,对于年已八旬的母亲,我牵挂最多的还是她的身体。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会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应对,尽管身边有保姆照顾。例如,家中水龙头坏了,谁能搭把手帮助修理一下?老人如果遇到急需时怎么办?谁能在老人急需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假如飞机可以在一个小时内从北美飞到中国,这一切可能尚不至于真的困扰我们。

在北京时,和社区的老人们聊天,听着他们的唠叨,我常常想到,这个飞速发展的国际都市是否还需要对已经到来的老年型社会做更多的准备?对老年人这个社会主流群体的需求,我们的建筑设计师、社区工作者、专业工作者还需要更多地思考些什么?

马路越修越宽了,立交桥一座又一座,很像是在向汽车城市迈进。然而,是不是所有老年人都能开轿车去看病,去买东西?他们是否要走得越来越远?另外,许多老年人都患有各种慢性病,如果没有子女陪同,上医院的麻烦他们是否承受得了?一些慢性病能否在社区获得咨询和帮助,包括营养、健康咨询和公共护理?如果我们的社区服务和老年家居护理能够在多层面上发展起来,如果社区各种有关老年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组织能活跃起来,包括“服务上门”……一切是希望,一切是设想,一切也是有可能发展成形的。

对母亲的这份牵挂也常常使我想到,享有一个安乐祥和的晚年是老年生活的一个梦,不过,这一愿望的实现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家庭的努力就能办得到的,它需要社区的关怀和全社会的关注。我的牵挂常常不由自主地把思绪引向对更深问题的思考:对于老年人,社会除了鼓励他们自娱自乐,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其反衬的现实却是常常不能回家看看——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或许是因为手头的事情太多,中年人的战场上有很多拼搏等待着,使我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细细品味那份牵挂;或许是我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使我在遇到这些事情的时候,更多的是去想想如何努力让事态朝好的方向发展;这种牵挂有时更像是一种遐想,或者说甚至带有一些“兼爱”的意味。不过,对这些设想和办法的讨论,我常常想,它或许不只是缓解我们一家的那份“牵挂”煻且可以帮助许许多多和我们境况相似的家庭。

猜你喜欢

思绪空巢电话
思绪
张 晖
池塘边静静的思绪
关爱空巢老人
关爱空巢老人
空巢生日不孤独
等腰直角三角形让我思绪飞扬
家里的电话等
夜半电话
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