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生存之“谜”
2004-04-29欧少华
欧少华
60多年前的延安,对当时的外人而言是一个谜。
在这里,经历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中国共产党,逐步站稳了脚跟,并得以发展壮大。
在这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最具有朝气的革命家们为自己的理想、信念执著地奋斗着,最终走向了北京城。
然而,这个自然灾害频繁的黄土高原的小城,如何养活了那么一大群人?绝大部分来自南方鱼米之乡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这块中国最贫瘠的地区之一生存的?
窑洞·小米·草鞋·老鼠
共产党人刚来延安时住在城内。城内除了几幢简陋的建筑外,实在看不出还有城市的繁华。就是这样一个毫不显眼的小城,日本人也不放过。1938年11月20、21日,日本飞机两次轰炸延安,延安变成了一片废墟。
共产党人只得搬出城外,住进窑洞。
窑洞并非共产党人的发明。干燥的气候、木材的短缺,使得陕北的老乡们只能用窑洞作为栖息地,只要有力气,挖洞不成问题。窑洞是土了点,却很实用:冬暖夏凉,住起来舒适,而且还是天然的防空洞。
延安共产党人吃的是小米、麦面,大米少得可怜。吃小米、麦面,对大多来自中国南方的共产党人来说,如同嚼蜡。难怪初来乍到,有人产生南下打游击的念头。其实,在陕北,就连小米,也不是餐餐都有,顿顿能吃饱的。
延安共产党人穿的是土制布衣、草鞋和布鞋。皮鞋在延安是高档的消费品,只有那些从大后方来的“洋包子”才拥有。不过,即使那些拥有皮鞋的人,到了延安也都不穿了,因为延安没有穿皮鞋的环境:晴天尘土飞扬,铮亮的皮鞋顷刻就被黄土埋没;雨天稀泥如浆,皮鞋一下子就被泥巴裹住。
在红军到来前,延安的脏无法用言词来形容。脏的后果便是出现不少疾病,如天花、伤寒、鼠疫等。瘟疫总是有规律地袭击着延安,痢疾之类的小病更是习以为常。尼姆·威尔斯(斯诺的妻子)不解:“共产党怎么敢把军队带到这样一个可能是全中国疾病最猖獗的地区?”
尼姆·威尔斯对延安老鼠的威风作过精彩的描述:
晚上,我房间的屋顶,成了老鼠王国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训练场。冠军似乎在练习一种特殊的百米冲刺,末了以跳栏告终,把房上的尘土都震了下来;而它的一两位朋友则对一场慢悠悠的马拉松赛更感兴趣,用仔细算好的时间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转……
陕北缺水,当地百姓在洗澡问题上就显得特别的吝啬。据说,陕北人一生只洗两次澡。而不洗澡,对南方来的共产党人来说,无论怎么也做不到。每当夕阳降临,他们就光着身子跑到延河里尽情享受。他们还在延安设立了两处公共热水澡堂,供男女分用。
共产党人一方面适应着延安的一切,同时又在改变着延安的一切。
延安的供给制
延安人生活的一切几乎都是被包起来的。延安共产党人不必为一斗米而与别人争吵,因为组织已经根据你本人的工作性质、职务等级规定好了你的生活标准和生活待遇。
延安人吃饭分大、中、小灶。按1947年中央军委供给部制定的供给标准,大灶是每人每月肉1斤半,油1斤,盐1斤,菜30斤,干部每人每日小米1斤4两,战士每人每日小米1斤半。中灶是每人每月肉3斤,油1斤半,盐1斤,菜30斤,每人每日小米1斤4两。对小灶,则没有具体的规定。
不过,大、中、小灶的差别并不大。毛泽东虽然吃小灶,但平时每餐是一菜一汤,只是每餐多了一小碟辣椒。
至于被服,则无论是吃什么灶的,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毛泽东的内衣是补了又补,到实在不能穿时,才把它撕成布条,做抹桌布。
延安的供给制,对儿童、妇女、伤病员及老人则有较多的照顾。例如,规定发给儿童伙食费每人每月肉7斤,供应的粮食为白面或挂面,都高于干部、战士;发给儿童的服装比机关工作人员多一倍。同时,给妇女按月发给卫生费,不安排重体力劳动,在服装上也给予照顾。对50岁以上的革命老人,发给老年优待金。对伤病员也给予较高的生活待遇,对作战负伤人员,另发给负伤费。
来华援助抗战的国际友人,在延安享受的生活待遇,更是令人羡慕。他们配备有专用的马匹,住较好的窑洞。同时,延安的共产党人还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需要来确定供给标准。例如,1947年1月,发给马海德(包括家属)的伙食、杂支费是:大米40斤,白面60斤,肉40斤,白糖2斤,茶叶4两,石炭600斤,火柴一包,油光纸5张,铅笔2支,杂支费5万元。这样高的待遇,就连毛泽东也是享受不到的。
此外,对于起义人员和俘虏也给予优待,其供给标准要高于八路军。
共产党人只剩下最后一条路:自己动手
延安地区是中国最贫瘠的地域之一,地处自然灾害肆虐的黄土高原。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驻延安后,陕北粮食问题骤然紧张起来。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承认陕甘宁边区政府,给八路军也拨了一部分军饷,国内外进步人士也纷纷捐款资助八路军,因而边区政府和八路军的给养问题还勉强过得去,并且尽量减轻百姓的负担。可是,“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露出了反共的真面目,在不断制造军事摩擦的同时,对陕甘宁边区筑起了经济封锁的城墙,又停发了八路军的军饷,海内外的捐款也难以在边区承兑。不惟如此,老天爷也与人作对,死活不愿洒雨,边区的经济雪上加霜,正如毛泽东描述的那样:“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但日本鬼子不能不打,正在前线流血的战士不能不吃饭。在严酷形势的逼迫下,边区人民的公粮负担加重了。陕北老乡为了战争的需要,勒紧裤带,拼死拼命向贫瘠的土地要粮,但往往完不成任务。一边是催粮很紧,一边是粮食不多,矛盾便产生了,怨言便引发了。
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觉察到了百姓的疾苦,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谈何军民一家呢?谈何革命的目的呢?于是,毛泽东召见西北局负责人高岗、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和八路军留守处负责人肖劲光,告诉他们,目前有三条路可走:一是解散;二是饿死;三是动手。“当然,解散和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那么只剩下最后一条路:自己动手!”
之后,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向全边区党、政、军正式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于是,那场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便由此诞生了。
毛泽东说:“我开一亩地,不多也不少。”
大生产运动中,延安的沟沟洼洼都是镢头的碰击声、人畜的嘈杂声。每个机关、每个部队、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生产计划、生产任务。
毛泽东在窑洞门前也选了一块空地种起了庄稼。自长征以来,毛泽东喜欢在夜间办公,一直到次日凌晨。一大早,延安城和周围的窑洞还在沉睡中,劳累了一夜的毛泽东未睡觉之前,就扛着锄头出来开荒,干一会,再回窑洞休息。
毛泽东在自己开出的荒地上,种上了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长得都不错,他常常用来招待客人。
毛泽东在延安大生产中为全党带了头,此后不少中央领导人学他的样子在自己的宿舍附近开荒种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口号。
朱德的菜园子几乎就是蔬菜王国,而且,为了搞好军队的大生产运动和他的菜园,他把烟都戒了。
周恩来则在中直机关举行的纺线竞赛中,居于任弼时之后,获得了亚军。
大生产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要么是集体生产劳动,要么是个人生产劳动,要么是组建生产专业队伍。中直各机关都建立了自己的菜园、养猪场、供给商店和各种小型作坊,人员较多的机关还开办了工厂、农场并组织了运输队。所以在延安,在边区,你是很难看到一位共产党人叼着烟卷、东悠西荡的。
进军南泥湾,王震将军名声大振
在大生产运动中,军队是突击队。而王震三五九旅更是一马当先,成绩斐然。
位于延安南面90多里的南泥湾,是个山寨,原始森林密布,豺狼野兽出没。可王震将军却认定:路是人走出来的。于是,王震和他的战士们在这深山老林里生存下来,并创造了令人咋舌的业绩。1941年,全旅开荒种地1.12万余亩;1942年,全旅种地2.68万余亩,收细粮3050石,粮食自给88%,经费自给达到90.2%;1943年,完全做到了自给。在牲畜饲养方面,全旅养猪4200多头,牛820余头,羊7800余头。南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
毛泽东十分自豪。他对三五九旅全体官兵说:“国民党要困死我们,饿死我们。他们越困,你们越胖了。”
八路军的战士吃饱了肚子,延安的老百姓也乐了,他们的赋税减轻了,生活提高了。
此后,延安成了抗战时期中国的一片圣地,成为进步学者、青年学子非常向望的地方。到国共两党为中国的命运决战之时,共产党战胜国民党自然是不在话下了。
共产党的确很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