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困难是什么?

2004-04-29曾文星

心理与健康 2004年10期
关键词:年老脑部老年人

曾文星

年老后,许多人还保持着心身健康,但也有些人却不然,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困难。这些困难可包括心情与性格上的变化,以及常会遇到的心理问题,也可能是老年期精神疾患,现在让我们分别谈谈。

心理与性格变化带来的困扰

自我之关心 —— 随着一个人年岁的逐渐增加,在心理与性格上会逐渐发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由于与他人及外界接触减少,对别人的关注与兴趣也会降低,而相对的,较会关心与自己有关的事。譬如,跟别人谈话时,只会谈自己的事。一谈到别人孩子的事,不太有兴趣,但一提到自己孙子的事,就会很兴奋,并且滔滔不绝地讲给人家听。从心理的动态观点说来,这种现象乃因老年人精神能力有限,与无关的事逐渐退缩远离,而将精力放在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事,是精神能量投注的重新分配:专想自己的事,少管他人的事;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对别人的事较少有兴趣。这种“自我中心”的倾向,并非“自私”。“自我中心”或自我关心的老人,在必要时,还可替别人着想,可表现同情心与同理心,也会跟他人同享利益;而“自私”的人,则通常不会。有这种自我关心倾向的老人,经常向别人诉苦,谈自己如何不舒服,有体诉的倾向,要别人的关心,增加疑病的趋势。结果容易带来与家人和朋友相处方面的麻烦。

警戒怀疑——与自我关心的倾向有关的,便是老人的警戒与怀疑倾向会稍为增多起来。因老年人应付外界的能力,包括感觉、知觉及体力都不如从前,为了保护自己,乃不得不小心一点,对人戒备些,常担心别人的用意,考虑别人会不会占他的便宜。譬如,年老的人,较不敢出门,怕小偷来偷;就算是没什么贵重的财物,也常常锁好大门,并且门后藏着木棍子,以防万一。出门,也担心会不会有人骗他的东西,甚至遇上抢劫,总是把身上的几块钱好好收藏在内衣口袋等等,这是众所周知且常见的老人心理与行为。

墨守固执——老人心理变化的另一特点,乃是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会逐渐地减低,不习惯学习新花样。老年人对于新的观念或新的技术较不容易学习且吸收,相对地喜欢墨守成规,坚持传统与老办法,想以不变应万变。这是可了解的老化心理趋向,是一种适应方式。假如一个人在其个人生活里呈现固执倾向,就要斟酌情形,让老人生活环境的变化步骤慢下来,让老人慢慢地学习跟上。这包括具体的家庭用具,如新购买的电视机的使用,繁杂的电话留话机的设备,以及社会新观念等。

还童幼稚——大家知道,年老的人,会多少变得像“老小孩”。特别是在高兴和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观察到这种还童倾向。这种现象,也可说是一种心理上的自卫,以较年幼的心情来看复杂的现实,也可说是一种理性境界的表现,看透了繁华的外界,只欣赏纯洁且单纯的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老年人可爱的地方,也是年老的祖父母易于跟年幼的孙子接近的道理。

总之,老年人在性格方面会把本来的心理特点增强,比如:本来是比较开朗的,变得更加容易谈天说笑;本来是比较内向的,变得较为孤僻,回避与人来往;向来比较谨慎的,可能变得比较固执,不听他人的意见,甚至变得比较容易疑惑,不相信别人等等。

年老的人其意志力多少会变得比较脆弱,对挫折的抵抗力和对应激的处理能力减弱。特别是对持续而来的烦恼或痛苦,其忍受力比较差,容易放弃克服的勇气。比如:长期生病,容易引起厌世的念头,不想麻烦和拖累家人,但是躯体情况一改善,这些消极的观念也就消除了。

老年常见的心理问题

我们的生活里,充满了各种挫折,需要以各种方式来反应并处理。年纪大的老人,对于心理挫折之反应,常使用较简单且原始的心理防御方法,如否定问题之存在,或把问题看得轻描淡写,置之不理或行为退缩,躲避困难等等。如果挫折或刺激很大,可能呈现忧虑或者抑郁寡欢。与壮年期或中年期比较起来,老年人容易呈现怀疑的倾向,也常表现为“体化”,即经由身体的不适来表达心理上的困扰。当刺激或挫折难于以上述方式来应付时,就打退堂鼓,心情变得很忧郁,不想去克服困难,甚至不想活了。从某些方面说来,年老的人对困难的承受能力要比壮年人或中年人低些,较容易放弃积极解除困难的想法。

年老的人的心情困难,可归纳为下列数项。即:

功能减退之不安——年纪大的人,躯体与精神能力的逐渐衰退会导致发生功能上的障碍,有不少老人经常处于忧虑不安的状态。比如,四肢无力,或关节痛,行走有困难,不能爬楼梯,出外自己无力过街或上下公共汽车,要特别费心。或者,听力减退,难与人沟通交谈,与外界隔绝,享受不到生活之乐,也是令人担忧的事。

令人更操心的,莫过于老年人精神功能的变化。比如有些老人连自己家的门牌号和电话号码也一时记不起来,或者一下子想不起来自己配偶或孩子们的生日等等。

这些心身功能的减退对老年人的生活有着双重的影响,即:一方面会带来现实的不便,不容易应付日常生活;而另一方面乃是心灵的影响、心理上的提醒,使老年人具体地体会到自己正在衰老,在与死亡接近。

生活孤单、寂寞与忧郁——由于身心的变化,再加上环境的因素,有不少老人家容易感到孤单寂寞,产生闷闷不乐的心情。特别是有些家人不能常来看老人,来了也不愿意多听老人对身体毛病的诉苦,不体会老人的心境,甚至有的子女还训骂老年人,这是令老人伤心的。

大多数老人不习惯于结交新朋友,顶多只是维持过去认识的老朋友,自己的社交范围一天比一天小,与亲友在一起的场合也越来越少,再者,时时都会接到老朋友去世的消息,跟自己聊天的对象也越来越少。这一切都令老年人感慨伤心。除非老人能享受自己的天地,否则老年人容易患上忧郁症。

丧偶的悲伤反应——老人要面对的最伤心的事,就是自己配偶的去世。共同生活了好几十年,配偶犹如自己的另一半,但每对夫妻之中总有一人迟早要面对自己的配偶离世,而自己留下来经历悲伤的状况。

有些人早就有心理上的准备,生活上也有所安排,对于丧偶的发生较能接受且适应。可是有些人,特别是那些平时不能独立生活,依靠配偶照顾的老人,当配偶突然去世时,挫折反应会特别大。不用说,向来夫妻相依为命,情感浓厚的人,长久习于两人共进共出的夫妻,更会有所感触。另外有些人,自小孤苦伶仃,有了配偶才有了亲情,失掉了可依伴的配偶,更是难以接受。

从实际的生活经验及临床观察看,一个亲近的人去世后,开头的两三个星期里,往往会有较强烈的反应,难过、伤心、责备自己,后悔没好好照顾配偶,有许多事还没替去世的亲人做等等,很思念去世的亲人,会产生幻觉,犹如听到或看到去世的人还在身边,或在梦里梦见去世的人等等。通常,这种强烈的心情反应经过两三个月会慢慢平静下来,这些都是丧失亲人时会发生的悲伤反应过程。假如丧悼反应超过两三个月,仍胃口欠佳,睡眠不好,时时流泪,很苦闷,甚至有厌世的意念,则可说是过分或者是病态的丧偶反应,宜接受精神科的医疗和护理。

离世的惧怕——老人家的心理问题,除了担心配偶的去世之外,亦会害怕自己的死亡。有些人觉得自己的工作或事业未完成,或者家庭里存在的大问题未解决,会把问题遗留给下一代,或者许多心事未能好好交待,担心自己哪一天会匆匆离世。有些人因自己患了不治之症,感到不甘心、不公平。有些老人,因自己过去对离别有创伤体验,如幼小时与父母离别,少有亲人关心,生活孤单,害怕去世时无人在旁侍候,犹如害怕黑暗似的,害怕死亡。因此,有不少老人把精神寄托在宗教上,希望对自己的后世有心理上的寄托。而有的老人能够逐渐把生死看做是自然现象,泰然处之。

老年人常见的精神疾患

(老年)忧郁症——忧郁症是老人们常呈现的心理反应。当觉得无力去克服困难,对未来缺少希望,而外在环境与因素不良时,老人容易导致心情不佳,闷闷不乐,悲伤,缺少生气,也没兴趣活动。特别是没有子女或亲人的关照,自己又行动不便,老人更容易感到生活乏味,甚至有生不如死的念头。

当老人精神上严重忧郁时,会不注意自己的穿着,也没有心思去整顿自己的周围环境,再加上精神反应欠佳,容易被家人甚至医师误会是患了老年痴呆症。这要小心区别,并做适当的治疗。忧郁症可依靠抗抑郁药品及心理上的治疗,预后甚佳,与老年痴呆症有不同的后果。

厌世自杀——有些老人患了忧郁症之后,难免会厌世自杀。特别是近期才丧偶,很悲伤的老人,或者长期患有躯体疾患以至难治的疾病如癌症时,可能会产生自杀的念头。

老年痴呆症——有少数的人,到了中年以后,因其脑部的细胞本身发生变质,逐渐产生痴呆的情况,称之早老性痴呆症。这种情况在老年期才发生,则称之为老年痴呆症。其真正病因到现在仍不甚清楚,只被推测是脑部的原发性且退行性的变质而引起的。

早老性也好,老年性也好,这种痴呆症的发生常是缓慢渐进的。个性的改变常是最早引人注意的症状。病人变得活动减少,缺少主动性,不喜欢改变环境,对人冷淡并少反应,甚至对自己的亲人也漠不关心。情绪不稳,易吵闹、激怒或哭泣,被称为情感失禁。

病情恶化之后,患者不注意卫生,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缺少羞耻感,表现奇异的行为,如睡眠发生障碍,日夜倒错,夜间不睡,到处乱走,而白天嗜睡,精神萎靡不振。

病情严重时,病人会变成痴呆,不认人,无法与人来往,也完全不能自理生活,需靠别人照顾。

器质性脑病——躯体或脑部的病患,可间接地引起脑部的损伤,产生器质性的脑症。可引起脑症的疾病或原因很多,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症、心脏病或脑中风等,因引起脑部的血液循环障碍,或糖尿病因脑部的血糖过高或过低而引起脑症状,是大家都熟悉的事。头部受外伤,长脑癌、患脑炎等等也是原因之一。

因脑器质性疾病而引起的症状,各式各样,随脑部的变化而异。有时是意识上的障碍,变得精神恍惚不清,搞不清楚地方或时间,失去定向感;有时是记忆障碍,记不住刚发生的事情,有时是情绪不稳,喜怒无常;有时是思维混乱,谈话条理不清,重复绕圈谈同一话题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年纪大的老人,对药物反应不一样,特别是常对小量的药物产生很大的反应,而且许多药物会对脑部发生副作用,引起脑症。因此,老人的精神有异常时,要首先考虑是否受药物的影响。

总之,老年期的成人,其精神上的变化,有时与“年老”或“衰老”无关,而与躯体的毛病有关,是躯体的毛病影响到精神功能的结果。对于这样的器质性脑症,如何早期发现,并作正确的诊断及适当的治疗与处理,是很重要的。

从心理发展阶段上的变化与适应来看,老年人要认识并面对老年阶段的来临。即:心理上开始注意身体没有像从前那么好,白头发多起来,认识并体会来日有限。特别是自己同年龄的同学或者朋友开始去世,就更切身地认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老年阶段,准备迎接人生的最后时光。基于此,有些老人开始自动地做准备,在心理上综合整理过去的一生,并准备离世的到来。这可说是正常的适应与准备,不要看成是消极的现象。

猜你喜欢

年老脑部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儿童做脑部CT会影响智力吗
被嫌弃的中年老母亲的一生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你愿意像他们一样年老时牵手“退隐山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