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执行力”文化
2004-04-29杨岚
杨 岚
当老总作出一个高风险的决定时,没有人可以改变他。
小时候,某语文老师曾经隐晦地鼓励我们“编”作文,用他的话那叫“创造”。这个法则同样适用于成人社会。比如说,作为传统产业的中药行业也越来越擅长“创造”了。
举个例子。曾经高举“现代中药”大旗的某制药企业,近年来把战略方向调整为做“大健康”产业,认为中药是典型的促进健康的产业,而酒业属于大健康的第二种类型,即降低危害的产业。
笔者难以理解酒业为什么会属于“降低危害的产业”。据报载,这家企业的酒业公司邀请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白酒经销商、业界权威、国内外著名策划营销大师以及全国媒体记者共计700多人,声势浩大。此次大会上这家制药企业集团总裁正式宣布聘任某全国十佳策划人作为这家企业酒业的策划总监,希望这位策划大师能将这家企业推出的“健康白酒”引向市场的高端。
在用人上,这家企业酒业公司现任总经理原是处方药分公司总经理。
外行做新的产业,本来就有更多的风险,在战略决策上如果没有一个风险控制机制,往往决策者为了掩饰失败而“一步错,步步错”。
这家制药企业为进入酒业花的钱不少,先是投资数千万元,收购茅台镇一家老酒厂,随后又投资1.38亿元,在茅台镇建成1.2万吨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接着称将投入数千万元广告费。公司将利用2—3年的时间不惜一切代价来进行品牌、渠道等方面的建设。
称“不惜一切代价”,多半出于稳定经销商信心的考虑,但是否考虑过投资者的滋味呢?中国的制造型企业往往崇尚准军事化管理,这家制药企业老总的军人背景更是强调了服从命令、步调一致的“执行力”文化。同时,这样的企业往往把权力集中在老总一个人手中。后果可想而知:当老总作出一个高风险的决定时,没有人可以改变他,最后,高“执行力”的员工将把这个有问题的决策以最快的速度贯彻下去!
无独有偶,又有某著名制酒企业收购当地药厂后,决心进军药业。但花费大量金钱、时间和经历后折戟沉沙。看来,造药和造酒之间的鸿沟并不是一些企业想象得那么浅。一个行业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另一个行业,往往是很危险的。
(本文作者系北京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医药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