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市场缺陷
2004-04-29
转眼之间,2004年就要过去。
如果说今年中国经济生活发生了什么大事的话,始于春末夏初的中央政府对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的宏观调控,该是一件值得评说的大事。
对宏观调控到底怎么看?人们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宏观调控很有必要,非常及时。正因为中央政府及时采取调控措施,将已经明显偏热的一些行业降下温来,才使我们又一次避免了大起大落,这也为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此番宏观调控,其实没有必要,有点小题大做,干预过度。既然我们搞的是市场经济,那么,企业投不投资,往哪些行业投资,那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政府不应该也没有必要站出来干预。政府动不动就出面干预这干预那,还叫什么市场经济?
两种观点,那种更正确或者说更有道理呢?
笔者认为是第一种。
换句话说,我认为,第二种观点是不正确也是站不住脚的。尽管这种观点在全国不少地方政府(包括一些企业)颇为盛行,尽管在不少场合(尤其是私下场合),一些颇有“独立见解”的经济学者,往往支持第二种观点。
为什么笔者坚决支持中央政府宏观调控呢?我这样做,并非盲从,并非因为笔者是党报从业者,必须同中央保持一致。不,不是这样。我之所以支持第一种观点,是有“理论”作支撑的。这“理论”,就是在上一期专栏文章中我所阐述过的观点。
在上期《市场缺陷》一文中,笔者曾列举了市场的三大缺陷和毛病,这就是:
其一,只顾现在,不顾长远。其二,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其三,只顾效率,不顾公平。
“三顾三不顾”之说,乃通俗言之。按照经济学教科书上的规范说法,这三大缺陷又称为经济的外部性,公共物品无人投资和收入分配不公。
三大缺陷和宏观调控有什么关系吗?当然大有关系。即以“只顾现在,不顾长远”和“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二缺陷而言,就足见政府宏观调控之必要。
列位晓得,近些年来,我国钢铁、水泥、电解铝等行业之所以出现投资过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现在已经在搞市场经济了,而市场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每个企业都有自主权包括投资决策权。企业当然可以也应该为自己的利益(效益)作出种种投资决策。
天下产品千千万,为什么恰恰钢铁、水泥、电解铝这三大件一家伙全热起来了呢?说奇怪也不奇怪,因为这几样东西,恰恰都是基本建设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材料。经济一过热,基建一发烧,这三大件可不就一下都紧缺起来?原料一紧缺,物以稀为贵,价格肯定噌噌噌直往上蹿。价格一上去,利润定增加。天下有利,人争趋之。岂不就会引得你也上马我也上马,全国千军万马大炼钢铁大上水泥大搞电解铝?
三大行业的大干快上,倘从局部和企业层面看,可以说无可厚非甚至精神可佳值得提倡,但从全局和政府层面尤其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看,单是钢铁一个行业,2003年投资就比上年激增95%!而全国已经和正在上马的钢铁企业形成投资后,其产量将超出需求量一倍以上(水泥电解铝也一样)!最终可以预期的局面必然是,有一半甚至一半以上的企业将因产品无市场而破产倒闭,接下来将是大量设备的闲置和数以十万计乃至百万计职工的失业!那就不单是局部和企业的小事而是事关全局和国家稳定的大事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中央政府能够听任经济继续“热”下去而坐视不管,不出面进行宏观调控吗?
市场优势和市场缺陷,犹如人之手心与手背,在中国大踏步迈进市场经济大门之时,引吭为市场高唱赞歌,当然必要,冷静说说市场缺陷,亦不无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