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评刊
2004-04-29
我是贵刊的一名老读者,心灵之约久已。刊物多年来以平实、朴素的魅力打动了众多读者的心。刊物已经成为我陶冶性情、增长才干的好老师,成为心灵沟通的好朋友。
那天,当我得知我已经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回想每个星期六的清早,薄雾蒙蒙中,我奔向省城济南,一路上有《心理与健康》相伴,我会忘记三个小时旅途的疲劳。我一直想告诉您们,《心理与健康》是我们培训班课下一道亮丽的风景,大家相互传看,讨论着“心理诊室”的故事,感受着“青春心语”、“缤纷心态”,共叙“育儿教子”的心得……我们来自省内不同地区,但我们有共同的志向和朋友《心理与健康》,相信它也会成为更多人的好朋友。
当我们关注心理咨询师考试情况时,贵刊又及时地在第四期刊登了大家所关注的问题,不少同学连声赞美:“好杂志!回去我也订一份。”一次,我们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参观山东省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时,大家惊奇地发现,在咨询室的阅读架上,悄然出现的是贵刊默默关切的“笑脸”,原来大家都喜欢!
特色是期刊的生命,以专业角度透视,用通俗笔法讲述。栏目是期刊的眼睛,决定了期刊的内容和风格。建议设立专业版和大众版,使不同人群各取所需。增加发行渠道,我期望着《心理与健康》能像《读者》一样随处都能买到。
每当我看到贵刊以一期期精彩的内容奉献给大家,默默为大众做嫁衣,心中有说不出的感激,参与评刊也带去一份祝愿,诚挚片言是我对贵刊的肺腑之言。愿贵刊为读者搭建更多心理健康的信息平台。
山东读者 刘端海
每年评刊都有作者的来信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许是他们从《心理与健康》中有所获益,那份真诚和感动反馈回来,也深深地感染了我们。作者、编者和读者是多边关系,而最圆满的结果是我们大家每一组关系都能“双赢”。作者的期望就是我们的动力,尽力而为满足各方的需要和愿望是我们始终如一的目标。
尊敬的编辑老师:
你们好!感谢生活中的挫折、打击、磨难把我变为《心理与健康》杂志的读者。这本刊物内容充实,老少皆宜,令人爱不释手。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人都会从中获得适合于自己的心灵“养料”。我喜欢那些富有人情味的文章,就像讲述着我们身边的你、我、他。我曾把自己阅读刊物的那份快乐与他人分享,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衷心地祝愿贵刊办成大众所喜爱的心灵驿站。
武汉读者 周丽红
你可以把《心理与健康》看做是你的无声伙伴,是在你最伤心、最无奈、最需要有人扶助时结识的一位朋友。也许它不能倾其所有帮你渡过道道难关,但它肯定是一位忠诚的、可信赖的陪伴者,跟随你走过一段生活的泥泞之路。人生总有希望在前面,走过去的我们就是成长了,坚强了,还有什么比一切好起来更让人振奋呢?愿心灵“养料”滋养着我们每一个人。
2000年,我因搞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订了份《心理与健康》。这一订就是四年。它陪伴我走过了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今生我将与它牵手到永远!
封面设计清新、脱俗,人物给人的感觉阳光而健康,封底画面精美,意境深邃。多年来,《心理与健康》不刻意模仿,不随波逐流,也不去媚俗,坚持自己的特色,这一点难能可贵!
版式上值得称道的是图文互衬,文图并茂,相映成趣,恰到好处,成为吸引读者眼球的“亮点”。文章是贵刊的“看点”所在,无论是“缤纷心态”中的上佳文章,还是“扉页寄语”这样的开场精品,还有“心身保健”、“心理励志”……
阅读此刊,陶冶了情操,润泽了灵魂,点化了生命,我活得更有质量了!
陕西作者 赵广才
当看到出自我们双手的刊物能有人喜欢、被人称道,真是快乐无比!这是类似小孩子般的发生在成人心中的欣慰和快乐。我们深知办刊的辛苦不意味就一定能符合“众口之味”,赞誉的同时也不乏鞭策。我同意这位作者对刊物的定位,至于那些被视为看点、亮点的文章,我们将倾力寻找,尽心打造!
贵刊进行评刊,我有几点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希望栏目与读者贴得近些、再近一些,如有可能的话,能否设立读者点题(或应读者要求)栏目,以更加密切编者与读者之间的联系。另外,文章配发的照片有过多、过大之嫌,照片是否少占些篇幅?有的字体看起来费眼力,尤其不适合老年人,建议日后不用为宜。在本刊读者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亲属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这些读者承担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殷切希望《心理与健康》能为这个群体的人们排忧解难。
山东读者朱华中
很高兴您提出具体的建议,而且还代为特殊的读者群体提出希望。我们相信,《心理与健康》有不同的读者群,比如说心理爱好者,初学者,以此“养眼”、健心者属于一类;生活中遇到挫折,期望看书释怀、振作精神者是一类;自己需要或亲朋好友需要,借此得到帮助、指导者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不论何种情况,只要您是我们的读者,都是我们在乎的朋友。谁有特殊的要求,请登陆www.camh.org.cn网站,我们会给您以答复,让排忧解难落在实处。